赵 杏
一个梦,如何造就了一位畅销书作家和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传奇?
一切缘起一个梦
2005年,《暮光之城》出现了,它让吸血鬼光明正大地从黑夜走向台前,还与人类谈起了恋爱。《暮光之城》(Twilight Saga)系列丛书连续出现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235周,迄今全球销量超过1亿册,作者斯蒂芬妮•梅耶(Stephenie Meyer)目前年收入已经达到5000万美元,位列2008年《时代周刊》百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第49位。顶峰娱乐电影公司从派拉蒙影业手中购得电影改编权,仅第一部电影就为其带来全球4.09亿美元的收入。因电影而走红的男女主角,更是片约不断,片酬直逼8位数。是什么让《暮光之城》一炮走红?
“我梦见一个女孩和一个俊美的吸血鬼躺在草地上,他们相爱,但吸血鬼却要克制着自己对女孩血液的渴望。”就是2003年6月2日的一个梦,让斯蒂芬妮•梅耶魂牵梦绕,于是从未进行过任何写作的她,开始一边照顾刚出生的孩子,一边写作,最终在3个月内完成了500多页的书稿。
从恶魔到王子
《暮光之城》是斯蒂芬妮•梅耶的第一部小说。她并非职业作家,也没想过以写字为生,她只是一个观念保守的摩门教徒,一个文学爱好者。但她却拿捏住了吸血鬼文化最迷人的地方,使得《暮光之城》从众多吸血鬼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对传统文化一次“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塑造了她的成功。
评论界公认的第一部吸血鬼小说是1819年出版的《吸血鬼》(The Vampyre),其中对于吸血鬼的描写几乎为后世的吸血鬼形象定了基调:反面人物。1897年,吸血鬼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德古拉伯爵》(Dracula)出版,吸血鬼形象被进一步细化为苍白的皮肤、尖牙、会变红的眼睛、暴虐的性格和高贵的血统,人类对于吸血鬼的憎恨之情可见一斑。
1976年,Anne Rice的一部《夜访吸血鬼》(In?鄄terview With The Vampire)让吸血鬼有了一次倾吐心声的机会。1994年该作品被搬上银幕时,史无前例地启用了汤姆•克鲁斯和布拉德•皮特扮演吸血鬼,两位演员的俊朗外形使得吸血鬼形象大为改观,吸血鬼崇拜开始升温。
2000年之前,末世情结泛滥,人们开始崇拜吸血鬼的永生,并追求其异化的美感。青少年人群受到银幕形象和文学作品的诱导,认为吸血鬼本该如王子一样貌美又高贵。人们对于吸血鬼的感情从最初的誓不两立逐步转向情感寄托。
而《暮光之城》有意无意中顺应了这一潮流,并将其做到极致。书中的吸血鬼是素食主义者,去除了可怕的外表和暴虐的性格,拥有人类的善良,完美的容颜,变身为善解人意的翩翩先生。
这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就是一剂猛药。他们已经厌倦了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故事,期待着更为与众不同、紧张刺激的情节。而《暮光之城》就提供了一个庞大完整的内在王国,让读者尽情想象吸血鬼与人类女孩的爱情故事。英雄救美、一见钟情、三角关系、手足之情、家族恩怨,所有文学作品里不可或缺的经典情节都贯穿于整个系列。从恶魔到王子,吸血鬼转型成功。
畅销的魔法
作为一部被分类为Chick-Lit(少女文学)的系列图书,《暮光之城》并没有将目光仅局限于“少女”。《暮光之城》的封面设计十分成人化,没有花哨的卡通漫画和过多装饰,图案简单,文字简洁,书架前不乏有年轻妈妈、上了年纪的祖母。
在图书宣传方面,采取了线上与线下活动的结合。斯蒂芬妮•梅耶的弟弟Seth为姐姐创建了个人官方网站,Little, Brown and Company的官方推广活动信息也由此发布,广大追随者能够与作者亲密接触,也可以获取一手官方消息。《暮光之城》的线下推广活动设计也十分巧妙,复原小说中的场景,参与者还要扮演成书中人物,增加带入感,一群粘了尖牙的少年和穿着繁复的晚礼裙的姑娘在体育馆里狂欢。
美国图书出版业和电影产业的高度工业化使得任何一个小火星儿,都能被煽点成熊熊大火。第一部《暮光之城》电影的公映时间是2008年11月20日,正值《暮光之城》系列4本图书在当年夏天出版完成,已经积攒了足够庞大的读者群。顶峰娱乐为了扩大观众群,将该片定位为爱情片加动作片,对片中的打斗场面加大了宣传力度。最终为顶峰娱乐在全球赢得了4.09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依照目前计划,最后一部《暮光之城》电影将在2013年上映,而从2005年图书开售以来,《暮光之城》就一直是热门话题,看来它还要再火上几年。
(于然摘自《商业价值》杂志图/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