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幼栋:每次到船舶馆都在找老船厂的影子

2010-05-14 17:16马多思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41期
关键词:巨轮船坞世博

马多思

世博园的浦西部分,绝大部分曾经是老江南造船厂的厂区。始建于1865年的老江南造船厂不仅是中国百年工业的缩影,同时也是整部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见证者。而在江南造船厂装焊车间基础上建成的中国船舶馆,则成了不少江南造船厂老职工怀旧的地方

“世博开始后,我连续去参观了两次。”86岁的江南造船厂老职工郭幼栋说,“不清楚怎么搞的,每次我进去时,都先被带到了世博浦东地区,我着急看世博浦西区的老江南厂啊,所以每次都急急忙忙自己先往浦西区赶。”

老人说,第一次参观时来到浦西分新闻中心外,他不住地用手轻抚着支撑房顶的粗水泥柱。“这里变化太大,我都快认不出来了,原来的水泥屋顶也已换成了钢筋的。但唯一没变的就是这些柱子,还是以前的柱子,我一眼就能认出来。这都是我们这批老工人一手建起来的,当时条件多艰苦啊,上海能有这么大的工厂,很不容易。”

接着郭幼栋看到了保留完好的第二船坞,心理稍微宽慰,郭幼栋说,第二船坞这是江南厂现存最老的一幢建筑,是江南制造总局时期留下的,紧靠黄浦江,相当于一个半个足球场大小,基本还保留着原来构造,比如阶梯状的船台。1918年,中国最早的万吨轮“官府”号及其他3艘万吨级巨轮,就是从这里下水。

可是让他着急的是,原先巨大的第一和第三船坞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老人回家后急的马上就给现在江南造船厂的厂领导打了电话。厂领导告诉他,第一和第三号船坞没有拆,有的是被木板盖住了,有的在上面建成了船坞剧场。

1947年,20岁的郭幼栋进入江南造船厂担任船舶调度员,后担任厂工会副主席30多年,1986年退休。他说自己对江南厂的感情,除了同样在江南厂幼儿园工作三十多年的老伴能理解,一般人很难理解他。如今老伴已经过世一年多。

现在世博园浦西园区的分新闻中心、思科馆和日本产业馆等,都是在原来的江南造船厂旧址上改建而成。郭幼栋前后来了三次,总是看不够,有时他会遇到同样来缅怀老厂的老职工。

10月29日中午,在江南造船厂家属区江南新村,郭幼栋又拿出了自己在厂里工作时获得的奖章奖状,逐个细细地看了一遍。“这是我在江南造船厂工作40年间获得的。”郭幼栋说。

他说,当初知道老厂要搬迁,真是舍不得,也不理解。电视台来采访的时候,他就公开发表反对意见,这么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怎么能说拆就拆呢?

每次去船舶馆参观,郭幼栋都在仔细地回味每个地方曾经的面貌和故事:船舶馆是原先的装焊车间,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就是在这里建造的,郭幼栋当时是指导员;离船舶馆不远处的六个车间专门用于制造潜水艇,包括部件加工等在内的一系列工序都是在这里完成;浦西分新闻中心,原来是用于放置X光探伤仪的工厂;江南厂老码头被改建成世博浦西园区游船码头和绿地,附近不远就是巨大的船坞。郭幼栋曾经参与了前苏联万吨级豪华客轮“伊里奇”号的修复工作,担任“伊”轮修理工作大队教导员。而“伊里奇”这艘巨轮就是在一号船坞里修好的;还有现在的一片绿地,以前是老厂巨大的澡堂子,冬天洗澡的时候最让人感到舒服。

郭幼栋还记得,多少次厂里每建成一艘大船,就用香槟酒瓶在船头上撞击,伴随着铿锵的撞击声和飞溅的酒香泡沫,系留船体的缆绳会被特制的斧子砍断,这时,船头上悬挂的彩球也随之打开,从中会飞出白鸽,飘洒出彩带纸花。伴随着雄壮的《东方红》乐曲,披红挂彩的船体会在几十秒内徐徐滑入水中。此情此景带给船舶建造者的激动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如今,郭幼栋已退休14年了,但不时还会到厂里去,和老朋友聚聚、喝喝茶,聊些厂里的情况。虽然搬迁后长兴岛离上海市区有50公里,但是因为有隧道相连,来回一趟还是很方便。“新厂厂区比老厂面积要大6倍,工人们都发自行车了,连中午吃饭都要骑车去。我们那会儿可没这么费劲。”

“厂领导告诉我,因为有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卡在江南老厂的两头,老船厂只能进出7万吨级以下的轮船,可是江南造船厂现在能造几十万吨的巨轮了,在长兴岛上面朝大海,确实有着更广阔的空间。”★

猜你喜欢
巨轮船坞世博
两会落幕你的生活将有这些变化
巨轮平肩壶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巨轮上的秘密
中国海军“井冈山”号船坞登陆舰进行抢滩登陆训练
给“世博”拍张照
迎世博:海宝带你游世博(六)荷兰馆和卢森堡馆
走近世博,走进石库门
争做世博外交官
海运需求推动船坞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