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倩
广东英德因教育局长腐败案牵出百名校长自首事件。这其中既有“法不责众”的无奈,更有教育腐败无处不在的困扰
正在狱中接受改造的赖来新做梦也想不到,服刑两年之后,他成了新闻人物。让他出名的竟然是他曾经的百余名部下。
5月11日,《南方日报》公布了广东省检察反贪部门2009年度“十大精品案件”,其“教育局长被查,近百校长自首”的头版标题极为醒目。2008年,英德市教育局原局长赖来新因利用职务之便,多次收受校服供应商、建筑商的贿赂被判有期徒刑四年。
该案被选为“精品”的理由是,涉案人员多、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由于办案人员正确贯彻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严惩主要犯罪分子的同时,促使近百位涉案校长投案自首。
在“十大精品案件”中,赖来新的受贿案涉案金额排名倒数第二,为66.5万。和众多涉案百万千万之巨的腐败案件比起来,赖来新的受贿案只算“毛毛雨”,但吸引舆论的却是教育局长腐败案背后牵出的百人自首事件。教育腐败与校长自首所交织展现的当地教育生态,更令人忧心。
去自首
广东英德地处珠三角与粤北山区交界点,隶属清远市,是广东面积最大的县。在这个被称作“次发达地区”的小城,没有林立的高楼和快节奏的生活,曲缓穿城的北江,带给这座城市温吞而恬淡的性格。
现年51岁的赖来新是当地教育界的“老革命”,在教育系统工作24年。2001年8月,赖担任英德市教育局局长,旋即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合并学校,整合教学资源,教师逢进必考。在其任上,英德高考升学率明显提高,两所中学晋级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2008年年初,英德反贪局接到群众关于赖来新收取校服供应商贿赂款的举报。经调查发现,赖来新一共接受贿赂72次,为他人在经营校服、承建工程、保障印刷业务等方面谋取利益,涉案总金额达66.5万元。当年4月16日,赖来新被刑事拘留,12天后被正式逮捕。
据校服供应商事后交代,他们每年均会根据学校的校服定购量,送给各个学校校长几百至上千元的“劳务费”。根据这条线索,英德市检察院准备对赖来新担任局长以来的66所中小学校长展开调查,包括已退休校长在内,调查名单超过百人。
此时,中考、高考在即。检方从社会效果角度出发,本着为中高考让路的原则,在教育局长被抓后三个月后,方才决定大规模传讯涉案校长。在此之前,检方曾要求教育局事先找校长谈话,说明利弊,主动到反贪局交待问题。
随后,教育局副局长陈汉明带领该局监察内审股股长缪维多,把全市中小学分成五片后,将每个片区的校长集中在附近的某一学校,分片分批与校长谈话,每次谈话均在十分钟左右,目的是希望校长们在20天内到检察院反贪局将校服回扣问题交待清楚。
但陈汉明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他找校长谈话并非动员大家“去自首”。“我是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不能因为局长被抓而影响稳定”。
坦白从宽
谈话之后,出现了极为戏剧化的一幕。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多名校长开始私下咨询律师,了解受贿量刑标准,回扣与受贿的界限区分。此时,一些校长大呼上当,但回想当初又深感无能为力。校长们深知校服供应商和教育局长赖来新的关系,对于回扣又不敢不拿。
英德某市属重点小学的校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此期间,多位校长给他打过电话,讨教脱身良策。“他们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片区谈话没有见到我,问我是找的什么关系,用的什么办法。”该校长坦言,他也收了回扣,但所有回扣都进了学校财务,有账可查,即便分发到老师头上的“劳务费”也都“签字画押”。
“其实回扣没多少钱,有些校长是装进自己口袋,但有些是直接分给老师并未交到财务,这就没有了证据,只能去反贪局交代问题了。”
回忆两年前的旧事,该校长称当时教育系统已是草木皆兵,曾经风光无限的校长们为此头痛不已。自首吧,怕的是过早暴露;不自首,又怕错过坦白时机,只剩下自己。
而另一件事似乎更深深刺激了校长们。当时,多位校长曾试图请反贪局局长吃饭面谈,均遭婉拒,但反贪局局长却主动邀请这位“回扣入账”的校长吃饭,畅叙友情。而这个信号,被“问题校长”们解读为“清者无事,坦白从宽”。
数天的打探,校长们发现,其实自己并不孤单,在他们的人际网络里,几乎无人幸免,群体的庞大,也就意味着个体的安全,法不责众似乎成为校长们的心理防线。
坦白从宽,历来是我国实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这一刑事政策的重要内容。但在2003年,各地检察院看押室以一纸《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书》,取代了从前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布告。
这一变化,被誉为折射出中国司法理念的变迁及人权的进步。而在民间,“坦白从宽”的司法效力依旧根深蒂固。
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校长们相继到检察院反贪局交代问题时发现身边均为熟人,气氛也由原有的恐慌变得坦然,“绷着脸进去,笑呵呵地出来”。毕竟,与赖来新的60余万相比,自己手里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的回扣,不值一提。
一位民办学校校长至今对于“自首”一词极为反感。他用一根手指敲着桌子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在大气候之下,校长们只拿几百块辛苦钱已是清廉的表率,“如果说几百块钱都叫自首,那校长活得真的很冤”。
英德检察院反贪局调查后也发现,校长们回扣数额大多未至万元的行贿起刑点,在上交回扣后,除受贿近10万的英德职业技术学校原校长朱玉坤外,其他98名校长,检方决定免于起诉。
四个月之后,英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赖来新有期徒刑四年,没收财产10万元。
因两年前的低调处理,许多当地人并不知此案,但两年后旧案再被翻出,对英德教育的伤害显而易见。英德市教育局局长陈汉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今教育部门已加强管理,改革财务制度,校服也交由清远市教育局统一招标。他坦承,此事对于英德的教育影响较大,“但我们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证明我们的校长和教师是一支敬业的队伍”。
教育之累
事实上,2008年,赖来新犯案之时,正是英德教育的黄金时期。当年,清远市高考理科前十名中,英德就占了5席,本科上线人数,占全清远市增幅的42.3%。但这两年,因为贫困,生源和教师队伍严重流失,英德教育已难现当年的辉煌。
在英德,市区学校教师的月工资两千元左右,远低于周边地市的水平,一些有资历的教师便另觅他处,而年轻教师也把这里当成实习的跳板。2007年,英德市教师就因待遇问题曾发起集体静坐,以示抗议。
但令人更心寒的是学校当前的风气。
在英德的门户网站论坛上,一个名为《老师请不要再推销东西了》的帖子,跟帖超过十页,引发家长们关于英德教育的讨论,有着同样经历的家长们痛陈充斥在学校中的“潜规则”。在英德一些小学,每一学期老师都会推荐功能类似的电子产品,二年级是300元的电子辞典,三年级为600元的“英语好老师”,四年级变成228元的“讲课机”。
尽管老师说是自愿购买,但大都会描述一番该产品的种种优点,以及拥有该产品的同学与没有购买的同学在以后学习中的差异。家长们直言,尽管义务教育不花钱,但每年不少钱花在学校推销的产品上,不买又怕老师生气从而针对自己的孩子,而在孩子们看来,老师又是最可信任的人。
但家长们并没有完全责怪老师,因为老师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若没有教育部门的默许,这些产品也不会进入学校。但令他们担心的是,当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都变得利欲熏心时,教育学生也就成为无稽之谈。
如今,学校“吃回扣”的潜规则已经成为教育行业的明规则,其回扣种类也从传统的教材回扣和校服回扣,发展到招生回扣、实习回扣、营养餐回扣等等。
中小学腐败如今已然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近年频发的教育腐败案件已不是高校的专利。从2008年被誉为“北京最好的”的中关村三小校领导集体公款旅游案,到2009年广西大学附属中学1600万“捐资助学”的腐败窝案,教育腐败的触角已延伸到教育金字塔的底层。
中小学腐败大多症结集中于名校的巨额择校费用。有专家曾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失衡,正成为教育腐败的重要诱因。
如今,谈及赖来新,多数校长更多的是对其主政时期实现英德教育公平的肯定。“他从不为难教师。老师若想进城,必须通过考试,学生择校也按规定办理。在他的判决结果中就看得出,他没有收受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好处。”
与之相对的是,英德一位名叫茹房金的老教师在一篇《提升英德教育质量之我见》的文章中,把提高校长素质作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他写道:“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 就有什么样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