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敏芝,于卫华,余 梅,胡传来,徐青松
据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0.0%,并以每年3.2%递增,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4亿,占人口总数的23.5%[1]。据统计,在有2个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中,一对老夫妇单独生活住户占42%[2]。近年来,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受到社会关注[3,4],空巢家庭的社会支持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为了进一步分析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于2006年 8月—2008年8月对我院外科系统9个科室436住院空巢老年病人进行生活质量指数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了解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提高住院空巢老人护理质量奠定基础。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系统9个科室436例住院空巢老人。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及以上;②家庭中无子女共同生活达6个月以上。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身体严重残疾,患有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在2006年8月—2008年8月对我院外科系统9个科室符合以上纳入标准条件的436例病人,使用生活质量指数评价量表(QOL)[5]从活动、日常生活、健康、近期支持、总体精神5个方面调查病人住院前1个月的主要生活状况。因为病人在住院后因环境改变、拥有陪客等因素会影响到原有感受,所以为了减少偏倚,在病人入院的第2天及时进行调查,由课题组经过培训的护士长和本科生进行床边问卷调查,对于不能自主填写的病人由调查者在提问后代为填写,调查后及时收回调查表。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AS 8.1统计软件进行一般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ANOVA)及组间两两比较(SNK法),显著性水准取α为0.05。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住院空巢老人 436例,男 242例(55.50%),年龄70.6岁±6.8岁,女 194例(44.50%),年龄70.2岁±7.1岁;60岁~69岁234例,70岁~79岁157例,80岁~93岁45例;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2 41例(55.27%);职业为农民1 17例(26.83%)。
2.2 不同性别住院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评分(见表 1)
表1 不同性别住院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不同性别住院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性别 例数 活动 日常生活 健康 近期支持 总体精神 总指数男 242 1.45±0.71 1.60±0.66 1.67±0.49 1.83±0.47 1.77±0.43 8.33±2.26女 194 1.26±0.75 1.38±0.77 1.54±0.56 1.72±0.57 1.60±0.54 7.49±2.64 t值 2.799 3.074 2.701 2.314 3.560 3.495 P 0.005 0.002 0.007 0.021 <0.001 0.001
2.3 不同年龄组住院空巢老人生活质 量评分(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住院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不同年龄组住院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活动 日常生活 健康 近期支持 总体精神 总指数60岁~69岁 234 1.55±0.67 1.65±0.64 1.72±0.48 1.82±0.50 1.76±0.45 8.50±2.26 70岁~79岁 157 1.27±0.721) 1.46±0.711) 1.54±0.541) 1.80±0.49 1.66±0.50 7.73±2.431)80岁~93岁 45 0.76±0.711)2) 0.89±0.781)2) 1.29±0.551)2) 1.53±0.661)2) 1.49±0.591)2) 5.96±2.561)2)F值 26.626 23.714 16.209 5.871 7.076 23.090 P <0.001 <0.001 <0.001 0.003 0.001 <0.001与60岁~69岁组比较,1)P<0.05;与70岁~79岁组比较,2)P<0.05。
2.4 住院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指数相关因素分析 以住院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总分为应变量,以年龄(岁)、性别(男=1,女=2)、体育锻炼(否=1,是=2)、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学及以上分别取值 1、2、3、4、5)、子女数(取具体子女数值)作为自变量,按α=0.05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性别、体育锻炼、文化程度4个有关住院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指数影响因素进入了方程。男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和日常参加锻炼的住院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总分较高,见表3。在这些常见的影响因素中,年龄的标准回归系数最大,因此其影响力度较大 。
3.1 性别因素 性别因素主要通过影响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来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6]。表1显示:在不同性别住院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指数比较中,男性好于女性。从调查结果的一般情况看,被调查男、女病人年龄无明显差异,所以受年龄所致的躯体功能差异影响较小。这可能与调查对象中城市空巢老人居多,而在城市空巢老人中,男性病人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普遍高于女性,生活爱好(如看书、读报、下棋等)多于女性病人有关,加之中国传统的家庭照顾中,男性常常在生活上依赖女性照顾,女性在家中承担繁重的家务,这些因素使得女性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不如男性。相关研究曾显示:女性老人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7]。
3.2 年龄因素 表2显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质量指数呈下降趋势。60岁以上老年病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组织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力逐渐下降、基础疾病的逐渐加重,因而导致其日常活动减少,社会功能降低和角色适应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另外,从婚姻状况来看,在空巢老人家庭中,配偶成为他们的主要精神支柱和相互照顾的依赖,而随着年龄的增加,一旦丧偶,会给老人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导致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6]。
表3 住院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指数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3 体育锻炼因素 是否坚持体育锻炼与生理功能、心理因素有较大的相关性。表3显示:是否坚持体育锻炼成为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老年人最主要的日常活动以家务及照看第3代为主[8],而空巢家庭的老人日常家务相对减少,所以为了避免其在家中闲坐、孤独心理加重,坚持身体锻炼尤为重要。坚持身体锻炼不但能促进其生理功能,减少慢性病的发生,还可以增加老人社会交往的范围,充实其生活,减轻老人的焦虑心理[7],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3.4 文化程度因素 表 3显示:文化程度影响住院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指数,文化程度较高的住院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指数总分较高。其结果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文化程度较高的老人一般有一定经济收入,经济压力相对较小;②文化程度较高的老人业余活动丰富,如看书、看报、上老年大学、参加娱乐活动等,致使其不至于太孤独;③文化程度较高的老人能主动获取健康知识,自我进行心理及行为调节,故在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方面都高于低学历的老年人[9]。
我国在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的30年后,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空巢老人家庭应势而生且逐年增加,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医学生活照顾更成为社会问题,也成为社会和谐制约因素之一。作为护理人员,充分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及心理现状,分析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是为临床寻求个性化的护理方式,解决住院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1]宋金刚,宋卫军.关注我国老年人口,倡导健康老龄化[J].医学与社会,2002,15(6):35-36.
[2]郑晓瑛,陈立新.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及政策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6,9(23):1919-1923.
[3]陈超群,林梅,王莹洁.农村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分析及其对策[J].全科护理,2008,6(10B):2642-2643.
[4]莫丽萍.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4B):1028-1029.
[5]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5.
[6]何资桥,曹中平.湖南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533.
[7]贾守梅,时玉洁.上海市市区空巢老人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2B):3226.
[8]李德明,陈天勇.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生活和心理状况的比较[J].中国老年杂志,2006,26(3):294.
[9]余昌妹,杨晔琴.温州市市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8,7(8):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