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业智
我院外科自1988年6月~2008年6月共行阑尾切除术540例,因误诊、误治和术后并发症而再次手术16例,占2.96%,现对16例再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和教训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本组男11例,女5例,最小年龄9岁,最大年龄70例,平均42岁,再次手术距首次手术时间最短5小时,最长5年,再手术原因本组以腹腔脓肿最多见,医源性因素及粘连性肠梗阻次之。再手术原因,手术方式和预后见表1:
表1 阑尾切除术后再手术情况
根据再手术情况把手术分三个时期
2.1 阑尾切除术后早期再手术
2.1.1 术后出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1],可经腹腔穿刺明确诊断,经短期非手术治疗无好转或加重,尤其是合并有失血性休克者应积极行剖腹探查术,术中针对出血原因妥善处理。对于凝血机制障碍者在术前应常规检查血小板和出凝血时间。
2.1.2 腹腔脓肿的发生与阑尾坏疽穿孔,腹腔渗出渗较多有关,本组3例为穿孔后引起,1例追问病史1月前有腹部外伤史后因抵抗力下降致血肿感染,B超证实为腹腔脓肿及时行探查切开引流术。
2.1.3 粪瘘的发生与残端结扎线脱落,盲肠壁损伤,引流物压迫,阑尾根部炎性水肿,原有结核、癌等病变有关,发生低位结肠瘘多局限化不致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或全身症状,及早引流非手术治疗后可自愈。
2.1.4 卵巢囊肿扭转等妇科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行手术并不少见,关键在手术前仔细鉴别诊断,必要请妇科会诊,术中若发现阑尾病变与临床不符时,应常规检查周围脏器。对于术前作出阑尾炎诊断,而为女性在尽量完善检查的同时,手术切口应顾及阑尾和卵巢两方面(采用右下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
2.1.5 美克尔憩室炎的存在时因做阑尾切除时,未经仔细询问病史,术中又未认真探查,以致术后反复血便,应吸取教训,在做阑尾手术时一定要慎重,若术中诊断与术前不相符,应仔细探查,切忌盲目手术,满足已有的诊断而遗留其它病变,以致再次剖腹。对于阑尾手术发生引流物滑落腹腔(或纱布存留)往往是由于线结不牢,引流口太大,医护人员不谨慎操作等,是不该发生的,需紧急处理,以防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皆可避免。
2.2 阑尾切除术后限期手术
2.2.1 盲肠升结肠恶性肿瘤因术前诊断较困难,2次手术率较高,尤其是在行阑尾炎手术时。为减少这一情况,作者强调,术中应仔细检查,探查周围器官,并想到肿瘤并存的可能,如发现异常,必要时应做冰冻病理检查,以便提高确诊率,争取一次性处理,切除阑尾后应做常规病理检查。尤其对于中老年患者血红蛋白低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患者,更应警惕阑尾和肿瘤并存的可能。
2.2.2 阑尾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较高,约占5%~10%[2],多数病人经非手术治疗有效,如保守无效应转手术。本组2例先经非手术治疗不缓解而手术。为防止粘连形式,术中应仔细、轻柔地操作,避免副损伤,腹腔渗出液较多时应行烟卷式或乳胶管引流,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早日恢复。
2.2.3 阑尾残株炎是阑尾切除后比较少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发生原因是残端太长,阑尾残株超过1.0cm时手术后残株复发炎症,仍表现为阑尾炎的症状和体症,应经钡剂灌肠检查,证实后手术。本组2例术中发现残端在1.5~2.0cm,为了避免其发生,残端应在0.3~0.4cm为宜[3]。
2.3 阑尾切除术后择期手术
2.3.1 阑尾切口因解剖因素发生切口疝机会不多。但在切口感染,切口内血肿,腹内压增高情况下,切口缝合欠妥时可发生,本组1例因切口缝合欠妥,腹内压增高(便秘),发生时间在术后2周,术中发现为腱膜和肌肉断裂,经疝修补术后治愈出院。
2.3.2 炎性肿块为阑尾切除术后的慢性增生性改变,可发生在腹壁,回盲部或大网膜,因质地较硬,易误诊为回盲部结核或癌,无症状可非手术治疗,症状明显或怀疑有肿瘤时应手术切除。
2.3.3 活动盲肠为胚胎发肓时盲肠系膜过长,能在腹腔内自由活动,若在阑尾切除术中仅切除阑尾而末固定盲肠,术后可发生类似原有阑尾炎的症状,本组1例于再次手术前,行钡剂灌肠检查发现,将盲肠固定于侧腹膜而症状消失。
[1] 武金虑,陈新国,王沁德等.阑尾切除术后出血再手术2例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94,1(14):26.
[2] 张俊林,张俊歧,唐福林等.阑尾切除术后再手术31例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1999,7(2):84.
[3] 钱礼.腹部外科等[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3: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