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奇文
(抚顺市图书馆,辽宁 抚顺 113006)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的自然环境保护运动,是人们在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的辩证关系与联系的过程中,通过对经济增长、社会公正和环境稳定3个协同共生关系的不断认识、理解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崭新的发展观点。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讨论和探索不断深入,国内外不同流派、不同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领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到目前为止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表达已达100多种,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补充和扩展。总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延续的前提,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领域的重要部门,必须与全社会协调共进,将图书馆被动地为读者服务转化为主动提供服务,将以文献的收藏为主转化为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从而推动整个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使之能够与未来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因此,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从1999年至2009年,我国学者对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活动领域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笔者以“可持续发展”为篇名,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1999~2009年发表的论文进行检索,在结果中再以“图书馆”为篇名进一步筛选,共得到论文448篇,其中发表在图书情报专业刊物上的有255篇。在此就以这些论文为依据,解析近十年来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热点问题,以期对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进行总体上的概括和分析(论文发表时间及数量见表1)。
表1 论文发表时间和数量分布表
从表1可以看出,从1999年至2001年,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论文数量几乎是呈倍数增长的,从8篇到16篇再到31篇,增幅近100%。从2002年开始,论文数量不再呈现猛增势头,徘徊在40~60篇左右,只有2007年超出并达到65篇,2008年又有所回落。值得一提的是,在1999年最初发表的8篇论文中,4篇在图书情报类刊物,另外4篇在大学学报;而2000年的16篇论文中,13篇在图书情报类刊物,只有两篇发表在大学学报,1篇在综合类期刊,专业期刊发表率达到81.2%;之后的2001~2003这3年,论文在专业期刊的发表率一直居高不下;2004年开始,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潮在图书情报类刊物中明显冷却,仅余54.3%,并一直保持在40%~60%之间,于是最终将1999~2009年的专业期刊总体发表率平衡为56.9%,这也表明了图书馆界的学者们关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并不仅仅局限于图书情报类刊物中,而是推向了更广阔的学术空间。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将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与当前社会大的环境背景联系起来进行了论述。如,1999年王世伟在《图书馆杂志》连续发表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管理体系——知识经济带给图书馆管理的思考之三》(上)、(下)两篇文章,提出根据知识经济环境下中国当代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要在图书馆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管理体系,可以通过创建4种机制和4种体系来实现。除了专家专论,许多论文还将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融入到市场经济体制、西部大开发、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WTO(入世)、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共享工程、信息技术、知识管理、公益性服务等近年来国家提出和倡导的战略与方针中,文章的论述高屋建瓴,纵横捭阖。
众多研究成果专论的图书馆类型几乎面面俱到,如,学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中包括高校图书馆、党校图书馆、高职图书馆、专升本图书馆,行文中论及院校合并、扩招与特色办学的方方面面。另外也有以少儿图书馆、医院图书馆、军队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为题的专论。按照地域划分探讨问题的有西部图书馆、民族地区高校馆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包括街道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乡镇图书馆等,还有文章专门阐述了农村图书馆、农家书屋、流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具体到图书馆的自身建设,众多文章几乎涵盖了图书馆工作流程的全部内容,学者们希望通过各项工作的改进和业务水平的提升来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论文标题中包含有业务流程重组、人事制度改革、门户网站建设、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人力资源建设(馆员素质提升、继续教育)、文献资源建设(电子资源)、特色数据库建设、编目整合(书目数据)、个性化服务(用户研究)、参考咨询工作、图书馆联盟建设、实行总分馆制、安全保卫系统、引进义工服务、开展讲座等等图书馆各项基础业务,网罗穷尽,精磨细琢。
还有一些论文探讨了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其他相关问题,如图书馆的社会责任、社会职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模式,包括经济模式、运行模式、信息管理模式等;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品牌战略的构建;还有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服务障碍、地区差异、核心能力、动力因素以及各类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视野开阔,追本溯源。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已提出多年,早已反映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主导性研究领域中,并已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中。综观近十年来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图书馆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4个要素——准确的定位、科学的管理、全面的创新、有效的共享。
3.1.1 中心定位。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可见人本位的重要性。图书馆的工作中心要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要以用户为中心开展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要进行充分的用户研究,了解用户(包括潜在用户)的即时需求和潜在需求。在用户需求的调节和推动下,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服务内容、人员构成都会相应变化,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服务体系。
3.1.2 馆藏定位。图书馆馆藏的内涵远远超越了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资料的范畴,延伸至各种不同格式、类型的电子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有的是物理实体,有的则是图书馆通过检索各种联机信息检索系统、电子文献传递中心及Internet等提供给用户的资源,因而被称为“虚拟馆藏”。馆藏的发展目标也从根据用户的潜在需求收集资料转向根据用户的现实需求提供信息。
3.1.3 业务定位。在用户本位的驱动下,图书馆普通的信息加工和业务处理将主要通过外包依赖社会性机构集中处理,从而起到降低成本、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改进质量的作用。这样,大量业务骨干从繁琐的事务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全心全意开展个性化的用户服务。
3.1.4 馆员定位。传统图书馆员仅限于对印刷型文献的“借借还还”,信息的导航角色大多停留在针对一次文献而展开的口头式基础问答。新时期,图书馆的发展要求馆员更应侧重对二三次文献的信息关联导航;更应侧重对相关边缘学科、交叉学科领域的信息导航;更应侧重对研究型专类文献信息的情报跟踪与知识导航;同时也更应注重对用户群体的调研,以便高质量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图书馆通过管理可以将现有资源有效配置和组合,使服务潜力充分发挥,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图书馆的管理者要导入全方位创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如建立图书馆的理念识别系统、战略识别系统、品牌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了解外部信息需求,宣传推广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加深图书馆与社会的双向了解,使图书馆与外部环境达到一种平衡,从而保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要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号召全体馆员团结一致,共同进取。要实行人才激励管理,把开发人才、合理利用人才放到图书馆生存至关重要的位置。具体措施:一是在管理层设立知识主管,以快速收集、处理、保存大量信息,加强人才的管理和使用;二是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改进分配和奖励制度,建立人才破格任用制度,从物质、精神方面双向激励人才;三是终身教育,给予馆员更多的学习和受教育机会,全面提高馆员素质。
图书馆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全方位建立创新体系,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在各项指标中服务创新是核心,图书馆服务要在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创新;向主动服务、综合服务、全天候服务、远程服务等方向转变;同时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开展如定题服务、跟踪服务、个性化服务、特色服务等,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要善于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以及先进设备创建数字化图书馆。图书馆要立足自身优势,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坚持重点和一般相结合的原则,独立或联合开发特色信息,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用户提供富有特色、高质量、高效率、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也是品牌,通过营销策略,实施名牌战略,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在网络环境下要强调分工协调,实现资源与信息的网上共享。如书目数据库建设中的重复建库问题,浪费大量资金和人力,国家有关部门要宏观干预,图书馆界要分工合作,在数据库的建设中避免走老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实现降低成本、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方便用户、有效增值的快捷途径。要加强政府宏观指导、规划、激励、调控的作用,通过立法和相关政策,来改变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资源共享。联合采购、分工收集、分担保存、合作编目、文献传递、互惠借阅等是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以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原则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是信息资源共享的最佳模式。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及实践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能否得以实现,一方面需要以上几方面因素共同协调,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再加以补充;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衡量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尺度也将会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实现图书馆事业世世代代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图书馆工作者未雨绸缪,不仅要重视理论的探索,更需要革故鼎新,大胆实践。
[1]王世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管理体系——知识经济带给图书馆管理的思考之三(上)[J].图书馆杂志,1999(4):14-16.
[2] 何丽珈.可持续发展战略对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启示[J].图书馆论坛,2000(2):3-6.
[3] 郝玉峰,王德恒.中国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3):2-8.
[4] 王知津,侯延香.我国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模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5):2-6.
[5] 聂敏.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三要素:投资、服务与管理[J].图书馆论坛,2006(3):40-44.
[6]陈建忠,周改珠.变革理念,以人为本——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J].图书馆学刊,2006(2):8-10.
[7] 詹福瑞.大力倡导图书馆公益性服务,推动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