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新
(徐州市淮海西路中心小学,江苏 徐州 221000)
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徐州市集体备课现场会教研活动。在现场会上,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认识分数》这节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整节课可以说上得非常精彩,但是其中有一个教学片段教者却没有抓住这次错误的生成,使学生错失了一次有效学习的机会,值得深思。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我们在设计黑板报版面时就用到了分数的知识。你们看!(出示投影,见图1)
图1 黑板报的版面
师:观察这幅黑板报的版面,谁能用今天所学的分数,说说《科学天地》大约占整个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生:《科学天地》大约占整个黑板报版面的1/2。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如果把整个黑板报版面平均分成2份,《科学天地》大约是1份,所以《科学天地》大约占整个黑板报版面的1/2。
师:那么《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生:《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1/2。
(应该说这个问题不是太难,但学生并没有按教师的预设来回答问题,这样简单的问题,学生竟然没有回答出来,教师有点着急。)
师:请你坐下,谁能帮助他?
生:1/4。
教师如释重负,学生终于说出正确的答案。这节课总算比较顺畅地上下来了。
下课后,我对那个回答错误的学生进行了现场调查,我问他为什么说《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1/2?学生指着书上的图说如果把这半个黑板面平均分成2份,艺术园地就占其中的1/2呀!
是的,这个学生虽然没有回答对老师的问题,但他已经理解了这个“1/2”的真正含义。如果这时教师继续追问下去,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并给予表扬,然后再进行纠错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教者面对预设之外的无意生成,草草收场,这样就失去了一次思维碰撞的机会。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资源。既然教学中的“无意生成”在意料之外,但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引领不得法,就会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局面,如果引领得法,通过临场捕捉无意生成的课堂可能会变成了精彩的课堂。
如果老师这样去教学,是不是效果会更好?
师:《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1/2,你是怎样想的?
生:(指着图)如果把这半个黑板面平均分成2份,艺术园地就是这2份中的一份,艺术园地就占这半块黑板报版面的1/2呀!
师:你的想法还真不错啊!那老师刚才的问题是……?
生:《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师:也就是说《艺术园地》占整个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那你刚才的回答还对吗?
生:不对。我知道啦!《艺术园地》应该占黑板报版面的1/4?
师:为什么你又改变了?
生:如果把黑板报版面的平均分成4份,《艺术园地》大约占其中的1份,所以是1/4。
师:(继续追问)奇怪,同样是《艺术园地》栏目,为什么一会儿占1/2,一会儿占1/4呢?
生:第一次是和“半块黑版面”比,把“半块黑版面”平均分成2份,《艺术园地》是其中的1份,所以是1/2,第二次是和“整个黑版面”比,把整个黑版面”平均分成了4份,《艺术园地》是其中的1份,所以是1/4。
师:现在看来,我们能不能直接说《艺术园地》占了几分之一呢?
生:不能,还要看它占了“哪一块”的几分之一。
师:说的好!掌声鼓励。
显然,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教师进行有效的引领,这节课就呈现出了不一般的思维价值,深化了学生对分数的内涵理解和把握,教学效果会更佳。成尚荣老师在《教室,出错的地方》一文中也谈到:“既然如此,我们的教学不要刻意去求顺、求纯、求完美。其实,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是啊!不管我们课前如何精心设计,学生的回答总会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因为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学生思维是开放的、有差异的,他们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考参与课堂活动,这就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真实性、丰富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所以,学生的“节外生枝”,其实就是教学真实性的体现。面对学生的错误生成,是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挖掘?如果跟着学生走,势必打乱教师原有的设计,冲击原本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可能完不成;如果压制学生,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要有课程开发意识。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要善于进行捕捉与生发。一方面要对课堂上无价值的错误生成予以正确引导,一方面要将富有价值的错误生成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超越预定的目标。让差错显露出珍贵,错了之后更有价值的展开!学生的智慧哪里来?不就在观察、比较、思考、辨析中来!当孩子在交流中、争辩中作出判断,大胆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何愁学生不是真正理解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释放出生命的活力,课堂也必然散发出生命的灵性与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