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陈平原的书房

2010-04-29 00:44
21世纪 2010年10期
关键词:章太炎夫妻俩平原

走进陈平原先生家的时候,他正很郁闷。按照他的说法,夫人夏晓虹的导师季镇淮先生的书,一般会送给夏晓虹,也会送给他一本。这回因写作需要,找季先生的书,夫妻俩费了老大的劲,在家里连续找了两天,也没有找到。只好跑到图书馆去借,白白浪费了半天工夫。

莫问藏书有几许

很多人问过陈平原先生,家里到底有多少册书,他说不知道,也从没想过做一个统计。像图书馆一样编号,那很花时间,而且书会不断增加,这个工作就要不断做。学生说,希望帮助编书目,看见副本就拿走,陈平原没有答应。由于夫妻俩的专业比较接近,书凑在一起,本来就不少。以前,夫妻俩都喜欢买书,一得空闲,就双双骑着自行车,一起去旧书店淘书。现在,上书店的时间少了,但是好多朋友,包括出版社都会送书。因此,家里的书迅速增长。

就图书而言,陈平原、夏晓虹夫妇俩主要考虑的,包括学术用途和个人趣味两种。后一种跟专业没关系,纯粹属于把玩性质。因为夫妻俩都不是藏书家,对版本的要求不太严格。所以,家里没有什么特别珍贵的古书。

读书治学有传承

陈平原家里书的构成,包括他爸爸的书和他自己的书,夏晓虹的书和她爸爸的书。在很大程度上,陈平原的学术道路是受到爸爸的影响。陈平原很清楚地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爸爸到广州去开会,坐公共汽车回到离家最近的一个车站,离家还有五六里路,因为钱都被他买了书,只好背着书步行回家。陈平原说:“所以,你可以想像他的嗜书如命。借他的书要登记,小时候,我老听他唠叨,哪个学生借书不还。”

陈平原在文化大革命中没有中断读书,跟家里的这批藏书有关系。“文革”开始以后,家里的藏书全部被查封。1969年底,陈平原要下乡,就去要求把查封的藏书归还。

九十年代初,爸爸去世了,陈平原把家里的书略为整理了一下,突然间发现,在爸爸买的书当中,有冯沅君、陆侃如的《中国诗史》、黄海章的《中国文学批评简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的《中国文学史》等。黄海章的《中国文学批评简史》以及文学所编《中国文学史》,陈平原下乡时自学过;另外有些太专业的书,当时不感兴趣。至于上北大后接触的吴组缃、季镇淮、林庚等几位老先生在“文革”前出版的书,家里基本上都有。更奇特的是,陈平原在北大念博士时的导师王瑶先生的书,家里几乎全都有。这个事情让他觉得很奇妙,冥冥之中,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他最终走上了现在的学术道路。“我要不做文学史研究,那才怪呢!这真是天意!”陈平原说。

曾与《章氏》失交臂

当然,爸爸留下的书,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图书,主要还是夫妻俩慢慢积攒起来的。比如那套亚东图书馆版的《胡适文存》,三集,共12册,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陈平原买这套书的时间,是八十年代末,在海淀的中国书店买的,定价300元。在当时来说,300元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夫妻俩本来还看中了另外一套书,即章太炎的《章氏丛书》,这是浙江图书馆上世纪20年代的刻本,他记得定价是2000元,对当时的他们来说,这实在太贵了。正好一个日本朋友来访,陈平原就介绍她去买。这套《胡适文存》,夹了好些小纸条,陈平原解释说,平日里用得多的,还是后来出版的整理本,像北大出版社的《胡适文集》以及安徽教育出版社的《胡适全集》等。“这12册《胡适文存》,搁在书柜里,是一种文化象征,也是进入历史的一个特殊渠道。”

有一次,陈平原夫妇在旧书店看到沈兼士题写书名、邓广铭整理的周作人著作《中国新文学的源流》,1934年版,毛边本,定价6.5元,当时有10本,陈平原全部买下来了,分别送人了。后来他发现,这书的纸张有好有差,剩下的这一本,恰好纸比较差。

网上拍书喜欲狂

陈平原的学生中,多有喜欢买书,也喜欢收藏的。孔夫子网上有好书拍卖,学生会告诉他。从这家网站成功拍得章太炎的《国故论衡》初版本,是他一直感到很快意的事。

实际上,《国故论衡》这本书,陈平原有,只是并非初版本。这本书是章太炎流亡日本的时候,一边提倡革命,一边研究学术,于1910年在东京出版的。去年12月,陈平原偶然上孔夫子旧书网,看网上正在拍卖初版本《国故论衡》,底价300块,5块钱往上加一次。由于不会操作,陈平原赶紧告诉孔夫子网的主持人,不管多少钱,一定帮我拍下。没加几下,他就以315块的价格成功拿下。

陈平原经常利用讲学的机会,四处买书,这些书说不上珍贵,但会触动他的研究兴趣。十几年前,陈平原去台湾,发现一本重印的小书,古文大家章太炎1921年刊行的《章太炎的白话文》,里面收有他在《教育今语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和演讲稿。买回来一看,好像有问题,经过不断地考证,撰写了一篇长文《学问该如何表述》,大概有三四万字,算是他写的比较得意的一篇文章。

前两年,北大出版社出过《早期北大文学史讲义三种》,其中收入了林传甲、朱希祖、吴梅三位先生在北大的讲义。前两种比较好找,至于吴梅在北京大学的石印讲义,是陈平原在法兰西学院图书馆找到并复印回来的。在那里,陈平原还看到了其他十几种老北大的讲义,于是撰写发表在《读书》上的妙文《在巴黎邂逅“老北大”》。

书房主人

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近年研究课题包括: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研究等。有著作30多种。

读书心得

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册书,这个数字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我们不是藏书家,我们的书是为了自己用的,用起来合手就好。

人生无奈的地方是,年轻的时候有时间读书,有体力淘书,但是没钱;等到经济宽裕一些,书多了,你又精力分散,没能从容读书。

书房素描

一走进陈平原位于圆明园花园别墅的家,迎面就能看到客厅里一长排近10米的落地书架,客厅的地板上,沙发前的茶几上都堆满了书。除此之外,陈平原和夫人夏晓虹各自有一间独立的书房,陈平原的书房朝南,夏晓虹的书房朝北,书房的几面全都是书架。这些书架上的图书以文史哲为主,诸如《鲁迅全集》、《胡适全集》、《新青年》影印本等。除此之外,陈平原在西三旗的住所也放满了书。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夫妻俩做研究需要时,就把西三旗的书运过来,估计一时半会儿不会用到的书,就运到西三旗存放。(摘自北大新闻网)

猜你喜欢
章太炎夫妻俩平原
章太炎
那一片平原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平原的草
浪起山走
章太炎著医论 首推《伤寒》
典范 章太炎
认错
红平原上的“小肉山”
猜猜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