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川
顶着罕见的酷暑,我来到俄罗斯采访,在莫斯科的第一站是莫斯科国立大学。莫大是俄罗斯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成立于1755年,该校亚非学院的中文系有3个方向:语言、历史和经济。
我和翻译小朱一行来到莫大亚非学院在莫斯科市中心的教学楼,正好赶上以学者刘华夏命名的奖学金颁奖。刘华夏的父亲就是著名俄罗斯汉学家刘克甫先生(俄语名字克留科夫)。这次有4名学生获得刘华夏奖学金,评选标准是中文教研室推荐整个年级成绩最好的学生,同时也要看学生的论文水平。每位获奖学生收到了证书和2.5万卢布的奖金。
刘克甫先生的夫人黄淑英曾经在莫斯科国立大学执教30余年,在这里引发了一场汉语教学革命,撰写了全新的教科书,开始教授汉语的四声系统。据她回忆,在中苏关系不好的时期,留下来的中国人很少,虽然学校不让她回国,并且对她的提拔和关心比较少,但是并没有对她做任何不合理的事情。
上世纪60年代就来到莫大的黄老师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与学生们的感情非常深。她说,当年基本上每年都有二三十名学中文的俄国学生,他们都很优秀,大部分都成了诗人、外交家以及各个领域的专家,很多人毕业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著作。
学生感言
获奖女生克谢妮娅刚刚本科毕业,她的论文题目是汉语的语义场。她坦言,一开始想要学汉语是因为中国发展非常快,学好汉语可以找到非常好的工作。但是,她在学汉语过程中,爱上了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克谢妮娅表示,认识中国、认识中国人以后,就越来越喜欢这个国家。她说,自己现在不会去什么公司挣大钱,最重要的目的是跟中国有关系,因为她非常喜欢这个国家。她已经决定在本校中文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高个子小伙子雅利科是大学二年级学生,他从小就爱上了中国书法、中国的文化。他学汉语和中国文化没有任何利益关系,而是一种乐趣、享受。
中国当代小说是大二女生玛莎的兴趣所在,她曾经把作家棉棉的一篇小说翻译成俄语。
另一位奖学金的获得者,亚非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葛觉智(Egor)曾经在北京大学学习过一年,这给了他很多认识中国和中国人的机会;他到过中国南方和北方考察,也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中国人。葛觉智的学习方向是中。国古代史、古典文献,他对自己未来的想法就是继续做研究,继续使用中文。
促进作用?
亚非学院中文系教师马琳娜也是本校毕业生,她留校教中文20多年了,也曾经在台湾任教,有的同学亲切地称呼她为“马老师”。
教中文这么多年,马老师的学生中有的从政,有的从商,也有的做学术研究。她去中国大陆或台湾访问、旅游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曾经的得意门生。
近年来,中俄高层领导互访频繁,互相举办了国家年之后,把2009年定为中国的俄语年,今年则是俄罗斯的汉语年。马老师觉得,俄国年轻人看到两国领导人关系良好、经常进行会晤,两国关系一年比一年好,就会觉得学习汉语很有前途。
她介绍,现在要学习汉语的学生越来越多,考入莫斯科大学的学生可能80%左右都想学习汉语,学校甚至不能给他们提供这样的可能。有的学生本来很想学习汉语,但是被迫学习别的语言,所以很不高兴。
圣彼得堡大学
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曾经长期是俄国首都,有诸多历史和文化遗迹。1855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成立东方语言系,当时是俄罗斯乃至整个欧洲最大的。如今,该校亚非学院吸引了越来越多学习汉语的学生。
亚非学院副院长萨莫依洛夫介绍,从学院成立时起,中国就是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亚洲和非洲研究的关键课题之一。
据了解,当时,东方语言系的系主任是杰出学者瓦西里耶夫。他在中国历史和宗教的研究上颇有建树。瓦希里耶夫19世纪就在中国停留了很久,并且购买了很多书籍。所以学院的中文藏书量之丰富,在全欧洲都处于领先地位。
最初,圣彼得堡大学亚非学院只有语言学和历史两个专业,近年来,学校开设了一些新的课程,比如中国经济。目前,亚非学院在中国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教学和研究上都在拓展。
毕业去向
萨莫依洛夫教授告诉我,圣彼得堡大学亚非学院教授100多种亚洲和非洲语言,而中文专业是最受欢迎的语种。全院700多名学生中,至少有300人在学汉语,其中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一些把中文当作第二外语来学习的学生。
那么,中文类专业的毕业生去向如何?
萨莫伊洛夫说,中文系的毕业生中有的从事教学或者研究工作,但是大部分都找到了跟商业相关的工作。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圣彼得堡的本地或者中资公司找到了工作,还有的去中国创业。
据了解,圣彼得堡大学除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中文教育,也开设了许多晚间课程,许多当地专业人士都是这些课程的学生。
(编辑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