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和中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从今年元旦开始生效,东盟10个成员国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涉及6个创始国,包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文莱;第二阶段涉及后来加入的4个成员国,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定于2015年开始实施。
中国和东盟于2001年开始就自贸协定进行谈判,在过去几年里,谈判进展得相当顺利,陆续签署并实施了不同领域的自贸协定,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因此,在今年元旦之前,双方有5000多种税目的商品都已降税。此次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后,使接近零关税的商品占90%。
中国和东盟自贸区总共有近19亿人口,超过欧盟和北美自贸区,虽然贸易额目前居第三位,但增长潜力很大,对欧盟和北美会构成追赶之势。自由贸易将使商品和服务贸易更加快捷,贸易额将大大增加,消费者将明显获益。同时,它也会对本区域其他国家起到示范作用,促使它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区域贸易整合中来。
自由贸易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看,实行区域贸易自由化就显得更有必要。由于欧美传统市场在萎缩,对亚洲商品的需求在减少,东亚区域必须把自身未挖掘的潜力利用起来。互通有无,以求得贸易的持续增长。中国和东盟的自贸区虽然不可能取代各自传统的出口市场,但却为商品的出口开辟了崭新的空间,各方从而多了一个选择,多了一条出路。
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世界上只有欧洲和北美两个自贸区,东亚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紧密的多边机制,在世界贸易中的集体力量比较单薄。现在,中国和东盟朝这个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一股新生力量,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
当然,实施产品零关税,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不可能从此一帆风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都是出口导向性经济体,且有不少种类的产品存在重叠性质,因此,若将来发生贸易纠纷和摩擦也是正常的。
在中国和东盟自贸协定生效前后,印尼和菲律宾的一些企业都做出了反弹,担心无法跟中国商品的价格竞争,担心会有很多工人失业。这种反应,就是一个前兆。假若各国政府在压力下采取保护本国企业的做法,包括以提高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方式,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入,那就会使自由贸易失去原有的意义。因此,各国政府应始终看到自由贸易对本国整体利益的好处,要顾全大局,不能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