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三农”,迎新年

2010-04-29 00:44李昆仑
国际人才交流 2010年2期
关键词:苏菲三农人口

李昆仑

外国老专家不少都研究过“三农”,在新年来临之际,他们在京郊就农产品安全、农村城市化等问题与中国农业专家开展了深入的交流。

欢聚京郊

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国家外专局安排外国老专家及家属赴京郊休假。

爱泼斯坦的夫人黄浣碧说:“中国政府对外国老专家非常关心,每年都组织大家休假,”“希望老专家身体健康,更多地为中国的事业服务。”

2009年12月17日早上,外国老专家及其眷属乘车来到北京温都水城湖湾酒店。在老专家进行短暂休息后,国家外国专家局刘延国副局长和伊莎白·柯鲁克、谷内百合子、添田修平、马海德夫人苏菲、傅莱夫人江国珍、爱泼斯坦夫人黄浣碧、米勒夫人中村京子、伊莎白·柯鲁克之子柯马凯等参加了关于“三农”的报告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产业与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吴敬学应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情况作了介绍。会上,苏菲、伊莎白-柯鲁克等分别就他们关心的农产品安全、农村城市化等问题与吴敬学进行了交流。

参加讲座的外国老专家多数都研究过“三农”,接触过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伊莎白和她的丈夫柯鲁克1947年以国际观察员的身份来到十里店,观察和采访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改复查和整党运动的整个过程。他们以“解剖麻雀”的精神,在十里店住了6个月,与农民同甘共苦,真实地记录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国际广播电台从事过新闻事业的添田修平和谷内百合子,自然对中国农业不感到陌生。在报告会上,添田修平持久地保持着一个坐姿,听得津津有味。谷内百合子一边听讲座,一边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马海德的夫人苏菲抗日时期曾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文学和戏剧,后在“鲁艺”实验话剧团任演员,曾导演和参与导演多部电影,如《矿灯》、《春雷》、《孔雀公主》、《拓荒者足迹》,对中国人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在“三农”报告会上,她表现非常活跃。

热议“三农”

“他们问的问题太重要了!”吴敬学说,“有些问题,我也回答不了口”

报告会上,首先提问的是马海德夫人苏菲:“在农村里真正劳动的,1/3是妇女,还有一部分是父亲辈的,年轻人进城打工。当然,农村土地少,城市也需要农民工。但是听说也有些土地荒了,还有一些转包,将来收了以后给粮食,这样积极性不是那么高。因为不是集体生产,机器用不上。那么这是不是一种矛盾?”

吴敬学认为这种问题确实存在,并解释说,在1998年至2003年之间,没人种地的现象特别严重。因为那时农村人均粮食产量超过了400公斤,卖粮难,玉米最便宜3毛钱一斤,严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后来粮食连续提价。在粮食主产区,这种现象很少。国家在鼓励进行土地流转。土地可以流转,但不能荒。把土地交给不想外出打工、愿意种田的人来种,让从事农业的人达到一定规模经营。使承包土地的人的收入水平略低于进城务工的人。吴敬学说:“包括欧、美、日、韩等国家,农村也存在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社会进步。按道理来讲,我们国家农业实行规模经营,就能节省大量劳动力。我们国家转移农民工大约2.2亿人,剩余还有1.5亿人。”

苏菲提出建议:“我们也可以出一个政策。现在的地产商,买了土地以后,如果多少年以后不盖,就没收。就是说土地荒废了多年后,也应该处理。”

“现在就在这么做。因为土地不是个人的财产,关系到社会每个成员的安全。”吴敬学解释道。

作为中国麻风基金会、马海德基金会的理事长,苏菲还提出了关于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关于农产品的安全,我觉得是非常头疼的一个事。虽然我们也有农产品相关指标要求,有害元素不能超标,但事实上,为了增产,化肥施用量增加,使农产品中包含了许多不安全因素。”“国家也有很多具体规定,但农民不执行也没有办法。”“所以很多城市里人说,不吃就饿死了,要吃,就毒死了。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对城里的人是个威胁,对农村的人则是收益。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这种现象挺多的。这里的原因是,我国不像西方国家经济发达,农民收入水平很高。我们国家仅仅是在改革开放后才能逐渐吃饱肚子的。原来我们农产品加工专业都没有。初级产品都卖光了'用不着加工。从短缺经济到丰年有余,走了将近30年,要实现农产品的规范化生产,还需要一个过程。”

吴敬学建议大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农产品:“现在政府正在下大力气抓这个问题。正规超市的所有农产品都要经过质量安全检测,执行农产品生产标准,出售农产品要标明无公害、绿色、有机字样。如果你到大超市购买农产品,应该没问题的。如果到集市上买东西,我就不敢保证了口”

“我妈想问个问题。”柯马凯替母亲伊莎白·柯鲁克争取到了一个提问的机会。

“我想问那个……”伊莎白竭力用汉语提问。90多岁的她仍然不放弃机会练习汉语。

“你说英语,我为你翻译汉语。”柯马凯对母亲说。

柯马凯听完了英语,开始用汉语代母亲提问说:“近年农村1.4亿农民工走向城市。从长远发展方向来看,中国的人口是怎么安置的?是不断地流向城市,还是有多大比例留在农村。中国城市化方向和最终目标是怎样的?”

吴敬学主任回答:“关于将来城市农村的人口比例问题,政府似乎没有明确预计。从理论上预计,大概在2030年前后,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意味着2/3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镇。”

“这个城镇如何定义?”“70%的人口是住在什么量级的城市?”柯马凯紧接着追问吴敬学。

“大中小城市都有。”吴敬学回答。

“中小城市的规模有多大?人口大概是多少万?”柯马凯继续追问。

“30万、5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都有的。”

别说是外国人,即便是没有思考过未来农业问题的中国人,对这些数字运算也会显得吃力。颇为认真的柯马凯接着对吴敬学说道,“我复述一遍您的意思,看记得是否准确。当前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48%,预测到2030年,城市人口将增加到70%,这些增长的人口不仅仅集中在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还会到省会一类城市,地级中等城市,县级市等。”

吴敬学肯定了柯马凯的复述。

“但我还想知道,城市人口比例提升意味着城市的数量增加,还是城市规模变大呢?”

“两者同时并进吧,数量增加,规模也同时扩大。”

“这两三亿人一部分要去大城市,一部分要去中等城市,一部分去县城。比较均分吗?”

“应该差不多的。”

初步了解了农民进入城市的人口数量后,柯马凯代替伊莎白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这些进入城市的人从事农业还是从事其他职业?”

“有相当一部分人要从事非农产业,第二、第三产业。”

“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中国70%的人口城市化了,那意味着还有30%是农村人口。那么农村人口有多少是从事农业的?”

吴敬学说,这样的细节问题还没预测。但总的来讲,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高了,规模化经营更大了,从事农业的人口就应该有所减少,

江国珍对吴敬学的报告非常认同。但是她说:“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国家的政策更好地贯彻下去。”

爱泼斯坦的夫人黄浣碧谈到中国的“三农”,她举例说家里的保姆就来自农村。原来种水稻,后来缺水了,国家就给他们补贴。

中村京子说:“中国取消了几千年的农业税,老百姓种地不但不交税,还有补贴。农民买农业机械,也有补贴。”

猜你喜欢
苏菲三农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开悟
开悟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