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芬,潘继英,全传升
难治性强迫症约占强迫症的 20%~30%,症状严重而迁延。本研究进行了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选择 2006年 9月—2008年 10月我院精神科 64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强迫症诊断标准;曾经过≥2种选择性 5-HT再摄取抑制剂类 (SSRI)(或一种为氯米帕明)足量、足疗程 (≥6周)治疗,强迫症状无明显好转;强迫症量表 (Y-BOCS)≥16分,排除器质性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酞普兰组 32例中,男 13例,女 19例;平均年龄 (41.3±12.7)岁,平均病程(6.2士 3.4)年。氯米帕明组 32例中,男 17例,女 15例;平均年龄 (41.2±13.5)岁,平均病程 (6.4±3.6)年。两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停药清洗 1周。西酞普兰剂量为 50~150mg/d;氯米帕明剂量 50~250mg/d。失眠者给予阿普唑仑,均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疗程为8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 Y-BOCS量表评定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 2、4、6、8周末各评定一次。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情况,于治疗第 2、4、8周末各评定一次。同时进行血、尿常规,肝功能和心电图检查。临床疗效以Y-BOCS减分率评定,≥50%为临床治愈,≥35%为显著进步,≥20%为进步,<20%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 西酞普兰组临床治愈 6例,显著进步 8例,进步 6例,无效12例,有效率 62.5%;氯米帕明组分别为 5、9、7和11例,有效率为 6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7,P>0.05)。
2.2 两组治疗后 4、6、8周 Y-BOC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氯米帕明组于治疗 2周起见效,西酞普兰组 4周时起效,治疗 8周时两组 Y-BO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3 两组在治疗各周 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 Y-BOCS评分比较 (±s)Tab le 1 Comparison of Y-BOC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 Y-BOCS评分比较 (±s)Tab le 1 Comparison of Y-BOC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 2周 治疗4周 治疗 6周 治疗 8周西酞普兰组 32 24.79±6.18 24.55±5.25 18.20±6.60 12.11±7.61 7.52±5.85氯米帕明组 32 25.87±5.49 19.71±6.10 17.58±5.58 9.89±6.11 9.85±5.51 t值.64 P值 >0.05 <0.01 >0.05 >0.05 >0.05 0.74 3.40 0.41 1.73 1
表2 两组 TESS评分比较 (±s)Table2 Comparison of TESS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 TESS评分比较 (±s)Table2 Comparison of TESS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 例数 治疗 2周 治疗4周 治疗 8周西酞普兰组 32 3.62±1.47 7.86±1.33 2.40±1.12氯米帕明组 32 8.97±1.57 9.96±2.35 6.89±1.96 t值.25 P值 <0.01 <0.01 <0.01 14.07 4.40 11
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脑内 5-羟色胺 (5-HT)功能低下有关[1-2]。近年来,国内外对 SSRI治疗强迫症进行临床研究,发现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3-4]。西酞普兰对 5-HT再摄取抑制性最强,选择性更高[5-6],从而有效改善强迫症状。对胆碱能受体影响甚微,故很少发生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对心电图影响甚微。
本组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 Y-BOCS分值均显著下降,治疗 8周时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提示两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疗效相当。TESS评分显示氯米帕明不良反应明显多于西酞普兰。西酞普兰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头痛头晕、口干、多汗等,多表现轻微,无需特殊处理。
综上所述,西酞普兰治疗难治强迫症安全有效,抗强迫症疗效与氯米帕明相当,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好,在临床上可考虑首选。
1 Pigott TA,Seay SM.A review of the efficacy of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JClin Psychiatry,1999,60:101.
2 沈渔村.精神病学 [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84-687.
3 陈晋东,陈远光.强迫症的药物治疗 [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28:151-152.
4 乔慧芬,欧红霞,张宁.SSRIs治疗强迫症对照分析 [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151.
5 张继志,吉中孚.精神药物的合理应用 [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64.
6 王进良,刘晓伟,杨国平,等.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