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 凯
2010年6月29日下午,经过一道道严格的保密检查,记者走进空军指挥学院某指挥演习大厅,不见硝烟起,犹闻炮声隆。在现场,近似实战的网上演习让记者心中充满紧张和刺激,参演的中国军官和外国军事留学生,虽国籍不同、语言不一,但他们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运筹帷幄,场面扣人心弦,情景分外激烈。这次历时23天的网上演习,从标图作业、分析判断情况、空中威慑作业、分组对抗作业演习、指挥处置……完全按照新的教学大纲进行实施,这种近似实战的中外军事留学生同在一个现场进行面对面网上对抗演习,在我军历史上还是首次。
而这次演习,正是空军指挥学院自去年初在全军首开中外军官学员混编培训,让中国军官与外国军事留学生同授课、同演练、同参观、同生活以来的一次实战大检阅。
在国际上,尤其是西方的一些国家,都习惯于把军事留学生称为国际军官。出国留学的国际军官与培训院校的本国军官混合编班学习和培训,也是一种国际惯例。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军事交流普遍如此。
出于种种原因,中国军方过去对军事留学生一直都是单独编班、单独授课、单独生活和单独管理。对此,许多国家的军事留学生多有不解。
国家需要开放,军队也需要走向世界,作为一所培养世界人才的大国军校,更应该具有这种开放的前瞻意识。现代军事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开放教育,伴随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国际社会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军事交流与合作也更趋紧密,客观上要求军事教育必须与国际军事教育融合接轨。
在这种思想理念的指导下,空军指挥学院一班人高瞻远瞩,走出了开放的第一步。在总部和空军机关的大力支持下,从2009年3月起,学院大力推进外训工作与国际接轨,大胆地尝试了混合编班训练。学院主要培养的是师团级指挥军官,他们结合空军自身的特点,最终选择了飞行中队长英语班。因为外军的飞行中队一般相当于中国空军的航空兵团,而编入的中方中级指挥培训班学员,是即将走上团级领导岗位的中国军官,身份、职责大致对等。先后组织50名中国空军师团级别的指挥军官与来自40多个国家的67名外国军事留学生,分3个阶段逐步实行中外军官同班合训。课程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空天力量作战运用、空军航空兵战术等,首先进行《空军战役作战》、《军事战略》等课程的合训,再进行飞行中队长指挥班全程合训,形成了多个教学内容模块,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国家、不同任职培训经历、不同理论基础军事留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外训系主任田庆介绍说,所有留学生与中国军官学员学习一样,而且还增加了中国国情介绍、毕业任职教育评估等内容。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来自不同国家的飞行员军官,在中国本土以“全球模拟演练”为牵引,共同学习《空军作战》理论课程,进行机上对抗,使中方学员充分融入到外国军事留学生的作战实践的各个环节,从点到面,边尝试边总结,再从课程到班次,适合空军中级指挥院校的中外军事同班合训的路子,这在全军尚属首次。
目前学院的师资力量以空军级专家、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资深教授为主,同时还聘请了一些军内外的专家、学者,已拥有英、法、俄3个语种的20多名译员和5个教学系的60名外训教官,并已构成3个语种、3种学制、5类专业的培训体系,建立起部队、科研院所、中国知名企业为一体的综合教学基地,形成了模拟演练、观摩军演、参观部队、考察中国国情等实践性教学模式。据马健院长介绍,十年来,空军指挥学院已培训了来自70个国家的611名外军学员,学员毕业回国后多数得到了提升,目前,已有3名晋升为少将、20名晋升为准将,还有1人担任本国副总参谋长,7人担任空军副司令员,2人担任空军参谋长等要职。学院副院长李勇告诉记者,来中国留学已成为不少国家空军军官晋升的必备条件,因为在我们这里的培训经历已经受到了他们国家军队的认可。
斗志昂扬的外军阅兵方队
步伐整齐地走过学院观礼台
在合训初始,因为没有经验,直接把内训教材脱密后拿过来用,教学内容以外军特别是美军内容为主,课堂上充满着外军的作战理念、思想、战法、武器和装备等。“乍一看,培训的内容新颖,紧跟时代前沿,但外国军事留学生并不认可,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有过西方国家培训的背景,不需要再到中国来学美军的课程。”田庆主任告诉记者。后来,他们根据外国留学生的反映,开始在课程中增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以及中国空军的有关作战理念、战役和战法,开设了体现中华文化底蕴的《中国军事思想》课程,并举办了《孙子兵法》论坛。同时,学院还结合现地教学,安排学员前往上海、南京、杭州、绍兴等历史名城,追寻历史渊源,感悟现代中国。这一课程的调整,很快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好感,不少外国军事留学生纷纷提出要求,要到东方来,到中国来,学习伟人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学习中国空军的战略思想。
“来中国军校学习的外国军事留学生,大多数都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军人,一些国家面临的军事形势与我国战争年代有很多相似之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性已经被中国历史实践证明了,是非常正确管用的,也得到全世界的一致认可的。今天,这对他们的国家来说应该有很大的借鉴,也很有指导意义。”学院政治委员何立国如是说。马院长认为,这种做法的成效显而易见,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更重要的是不同背景的军人在深度接触中,加深了理解,开阔了视野。同时,还可通过这一平台,相互之间交流文化、借鉴经验、理解不同体系观念,彼此展示训练水平,增强国际交往能力和促进教学改革。训练部部长李洋,更是觉得这样的教学,让世界与中国之间日益加深了解,同时为中国空军与国际接轨提供了实践性环节的条件。
“我最感兴趣的是学习中国军队的军事思想,特别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有很多案例对我们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来自纳米比亚的军事留学生弗莱姆这样告诉记者。弗莱姆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泰国空军中校德卡旺和新加坡空军少校梁伟杰的赞同。梁伟杰少校告诉记者,对中国军队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只有在学习过毛泽东军事思想后才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民众目标被军方利用后,是否能进行打击?”这是空军指挥学院战役教研室刘刚主任在一次中外合训研讨班中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中外学员的热烈讨论,局面甚至有些难以“控制”。
来自尼日利亚的阿迪奥森少校首先发言,他认为虽然是民众目标,但被军方占用,在性质上就已经发生转变,理所当然可以进行打击。而中方学员、空军某指挥所朱耀明上校立刻表达了不同意见,“民众目标的性质已成事实,不管被谁占用,都不可改变,如果实施军事打击,必然在道义上受到谴责,首先失去人心,不可为。”
讨论直到最后,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埃及空军中校阿什拉夫说:“讨论并不是要对所有问题都达成共识,而是要激发不同的观点和认识。”
外国军事留学生对民族性的理论非常关注,他们在论文中大量引用了《孙子兵法》,在反恐问题上也非常认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论”,学院负责外训工作的原副院长徐洸少将认为,这对我们总结和发扬传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军事留学生非常愿意表达并善于“推销”自己的观点,随时会提问或发言,因为他们大都由发达国家培养出来,不少人在多个国家当过军事留学生。训练部副部长马光辉认为,中外军官对同一件事的各自解决方式,很值得大家思考,军事留学生特别强调独立思考,他们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激发不同的观点、认识,课本上的理论只是一种可能,不应该有预设前提和标准答案。
学院训练部副部长王明亮告诉记者,在一次以反恐为背景的红蓝对抗中,我们普遍认为应集中兵力打击重点目标,摧毁敌指挥系统,而不少外国军事留学生则认为应该同时打击全部目标,使新恐怖袭击出现的可能降到最低,为此,大家争论了一上午。合训并不是要对所有问题达成共识,而是要激发出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军事留学生思考问题的维度,也给了我们全新的体验。”
“你觉得中国的军事院校对你们的开放度高吗?”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泰国空军中校德卡旺回答说,我觉得还是很开放的,中国学员能去的地方我们也一般都能去,一些作战实验室也向我们开放了,在有些国家连教科书都不让带出教室的,这一点,中国空军是开放的。
要说给新加坡空军少校梁伟杰印象很深的,是学院组织观摩了确山“前锋—2009A”军事演习,还组织到中国空军基地、指挥所,以及陆军、海军、武警部队、科研单位参观,“包括中国先进的歼-10飞机也让我们参观了。”
但在十年前刚开始培训的时候可不是这样,李洋部长说,因为没有经验,那时候外国军事留学生提出能不能出学院大门,能不能接触中国学员,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那时候,外国军事留学生要外出,我们都要派人跟着,毕竟外事无小事,得保证他们的安全。”外训系副主任卢小萍说,不少外国军事留学生对此很不理解。
训练部副部长马光辉介绍,对外国军事留学生最开始依旧用的是中国军队的管理手段和方式,有很多禁令,比如,严禁外国军事留学生在外过夜,严禁他们在假期到北京以外的城市或地区旅游或访友,严禁他们在校外租房居住,严禁他们买车开车等。
现在的管理方式就越来越人性化和现代化了。卢小萍副主任向记者介绍,现在在外国军事留学生入学之初就会和他们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同时还为每名外国军事留学生购买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般中国老百姓能去的地方,外国军事留学生都可以自由前往。
据记者在学院采访时了解到,现在学院也允许外国军事留学生在外租房和买车开车,当然这也有个前提,那就是外国军事留学生必须持有该学生所在国武官处和我方外事管理部门的正式批文并报学院领导批准。田庆主任告诉记者,他们现在要考虑得最多的是,怎么能更好地帮助外国军事留学生的子女在京上学的问题。
对于学院的这些做法,来自坦桑尼亚的穆斯鲁上尉激动地说,我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目的是想学习知识、开阔眼界。而中国空军为我们创造了很多便利条件,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军队的透明,中国空军的开放。
乌干达籍学员布加,毕业前购买了英文版毛泽东军事思想书籍,回国前几小时,他还专门挤时间邀请中国同学到天安门合影留念。他激动地说,我现在感到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宣传完全不符合实际,中国不对世界上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的安全、繁荣、对宗教的宽容,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最后,他还大声地告诉记者,“我爱中国。”
“这是我们首次和外军军官面对面深入地交流”,某团副团长赵成君对记者说,我们中国很多学员没有出国留学和访问的经历,而这种开放式的交流,让他们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空军有了更多的了解,他说这是一次未出国门的留学深造。
在这种中外学术论坛高度开放的前沿,已有了一大批的学术成就:来自斯里兰卡的行政联队队长阿麦拉兴中校,结合本国打击“猛虎”组织的情况,谈空军在反恐行动中的经验;埃及的“F-16”战斗机飞行员阿什拉夫中校,结合本国丰富的空战案例,谈实战中空军战术运用;巴基斯坦“幻影-5”战斗机飞行员奥朗泽布中校,结合本国时刻保持高度战备的现状,谈空军在军事战备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不同国籍的军事留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彼此的尊重与帮助。听说马来西亚学员、空军少校奥斯曼的父亲是我国移民后,中方学员很热情地帮助他寻找亲人,让奥斯曼少校很感动。在一次聚餐中,他激动地挽起袖子说,如果从我手腕上拉一刀,流出的血有一半是中国的!
课堂内外的交流,不但促进了学员在军事学术上的互相学习,还使外籍学员越来越多地领略到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国度的博大胸怀和现代气息,以及它散发出的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外国军事留学生与中国学员不仅有了课堂上的交流平台,而且还将交流从课堂上延伸到宿舍中、饭桌上。“中国的同行非常勤奋,有时候在吃饭的时候还会拿着手机,问某个单词应该怎么理解,或者继续交流一个问题,让我都没时间吃饭变瘦了。”新加坡空军少校梁伟杰非常幽默地说。
而来自纳米比亚的弗莱姆则对中国学员的友好热情印象深刻,“没来中国之前,会觉得中国军人都是不爱说笑的,但接触之后发现他们非常热情,我出去参观、购物,他们都会给我出谋划策,告诉我在哪里能买到便宜的东西。学习训练之余,他们也会讲很多笑话,很幽默的。”
而中国学员则对外国军事留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敬业精神印象深刻,中国学员黄昕说:“我的这些外国同窗好友有很强的质疑精神,在课堂上随时都会提问或发言。”
在马健院长的印象中,他感到外国军事留学生每天都有一种全天候值班的状态,只要有演练或演习,他们从不会离开房间,大有随时准备处理急情之势,感觉他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有强烈的危机感,这很值得中国军人学习。
另外,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中外军事留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中,能够就某一个问题进行长时间的激烈辩论,课后也会对国家、家庭、职业等问题进行直接交流。随着合训进程的延续,语言障碍的问题逐渐变得不那么明显,在课后的直接交流中,他们会通过单词、短句甚至手势、图画、快译通等方式,基本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交流的深度也随着时间加深,从最开始只能聊聊家庭、待遇、体育、娱乐等内容,到后期基本能够就某个军事观点提出我方不同意见并且最终达成共识。
“他们大多都在欧美国家学习过,参加过西方的大型军事演习,还有一些是战乱国家,他们的经验在交流中也让中国军人受益。”李洋部长说,比如在一次交流课中,来自斯里兰卡的行政联队队长阿麦拉兴中校,就谈起了本国打击“猛虎组织”低空飞行的小型改装民用机的体会,而中国学员对如何处理“低、慢、小”目标也想了很多办法,恰恰需要真实的案例来验证一下。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和多国的联合军事演习、联合反恐行动、联合人道主义救援活动不断增多。中国空军也面临“飞出去”的要求,而在飞出去之前,思想首先要飞出去。这种中外军官合训是飞出去之前对中国空军军官的一次预热。
实践证明,这种合训探索了与国际军事教育体系有机融合的新途径,开辟了学习借鉴外军军事思想的新渠道,搭建了中外军官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