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船出海”汲纳八方春风——第二炮兵部队借助社会文化资源发展军营文化的实践探索

2010-04-23 03:32郭振建
军营文化天地 2010年4期
关键词:二炮军营官兵

文/郭振建

观念更新天地宽,思路对头效益高。长年累月与大山为伍、同艰苦做伴的第二炮兵基层部队,用“借船出海”的开阔视野和胸襟,内部挖潜,外部借力,着力将部队文化建设融入社会文化建设发展的大体系、大格局中,尽享清新多彩的养分,增添创新发展的活力,既拓展军营文化保障形式的多渠道、多样化,又丰富军营文化的内涵、形式、手段与样式。八方春风潜移默化,润泽军营,促进火箭兵文化发展。

借助资源砺剑报国

历史烟云浩渺,那些积淀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艺术珍品是传承文明、继往开来的血液和基因,无疑也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生动课堂与宝贵资源。历史昭示未来,现实折射真理。渐渐地,一些部队领导从 “参观名胜是游山玩水”、“走近历史是不务正业”、“思想活跃容易影响部队高度集中统一”等狭隘观念中解脱,夯实以史明理、名胜陶情、文化化人、艺术养心的理念,注重将驻地名胜古迹、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等纳入官兵军旅人生的必修课,以此开阔官兵视野,提升官兵素养,抢占军营精神高地。

处在厚重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包围之中的西安二炮工程学院,不仅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革命圣地延安、洛川中国革命旧址等红色文化基地作为学员参观学习的课堂,还将秦始皇陵兵马俑、半坡遗址、壶口瀑布、西岳华山、大唐芙蓉园等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列为开阔学员视野的第二课堂,每年都利用党团活动时间组织学员参观游览,从中感悟中国革命历史的波澜壮阔,领略民族历史的悠久厚重,增长见识,启迪心智。学院政治部主任杨建宇认为:“名胜景观、历史古迹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部教材,有着丰富的营养,对学员的教化和引导作用会渗透在骨子里、血液中,长久受益。”三系十五队大四学员王远山说:“西安像一座民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在此聆听历史回声,能感受到思想厚度、精神高度,民族的光荣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为中华崛起而学习、为国家强盛而奋斗的担当会铭刻于心。”

长年累月奋战在祖国天南海北的导弹工程部队,在打一仗换一个地方的流动中,历经千辛万苦为导弹筑巢、给神剑铸盾,苦累当头难以言喻。但无论战斗到哪里、流动到何方,他们都不忘组织官兵参观自然名胜,浏览历史古迹,观摩红色历史文化景观,增添精神力量。泰山的雄伟、庐山的秀美、张家界的绮丽、遵义会议旧址的庄严、将帅故里的朴素……一个个课堂、一座座丰碑,打开了官兵的心灵世界,拂去“吃苦受累没出息、默默无闻冒傻气、个人收获无实惠”等尘埃,乐观豁达、虽苦犹荣的情愫逐渐根植官兵心田。

驻守在革命老区的某导弹旅,新兵入伍的第一课就是组织他们到红军长征遗址参观,在革命烈士雕像前宣誓,激励大家弘扬革命传统、当好红军传人;第一次党团活动就是到森林公园游览,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隽秀壮美;开展的第一次社会实践就是到改革开放的示范村见习,亲身感悟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变化。某团党委还借助社会文化资源壮大发展军营文化,主动与驻地文体局、大学院校签订文化共建协议,让先进文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常态化、务实化、趣味化。某工程技术总队还将一座隋唐时期的古桥和一口古行军锅以及徐茂公塑像在军营保存完好供官兵们瞻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爱国报国是军人恒久不变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归属。

依托文化提高能力

军营文化发展繁荣关键在于建设,重点还是建设。如何建设、怎样建设?这个不容回避的课题曾困扰着许多人。有的单位一度单纯追求文化建设的独立性、自主性,自建电视转播台、自架广播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建成了独立的文化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我文化保障能力,改善了官兵的文化生活。但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迅猛发展,以及文化市场的空前繁荣活跃,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服务体系优质便捷,文化综合保障能力逐渐超越了部队,并且有着长足的发展后劲。

相比之下,部队文化的综合保障能力则显得力不从心、逐渐滞后。譬如,某导弹旅自建的电视转播系统能接收40套节目,而驻地市的转播系统则能接收60多套节目;地方网络资料丰富、速度快捷、容量功能强大,远远超过了部队局域网……超前与滞后的尴尬、大体系与小区域的反差,给军营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情况和新挑战。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方能突破“唯我独尊”的小天地、小圈子,给军营文化建设提供新动力。早在2005年初,二炮文化工作站站长高翔就忐忑不安地来到国家图书馆,诚惶诚恐地向专家介绍二炮部队高度分散、基层单位大多部署在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文化保障能力明显不足的严峻现实,恳请专家给予支持,打造属于二炮部队的VOD文化“千百万工程”。

为部队提供服务无疑也是国家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一项浩大而有意义的文化工程付诸行动了。二炮借国家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将百余部影视大片、千余册优秀图书、万余首经典歌曲打成“数字文化包”,通过卫星发送到二炮各个基层部队以及偏远分散执勤点,使得远在深山峡谷、高原戈壁的官兵们足不出户就能美滋滋地享受到新鲜、时尚、健康的精神食粮,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官兵们说:“尽管我们与现代都市存有物质条件上的差距,但不存在精神文化的滞后与落伍!”

运用社会文化资源发展军营文化,一石激起千层浪。以军为主、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新型文化保障路子逐渐被更多的领导和官兵认同并付诸实践。驻守西北高原的某旅针对部队图书馆经费不足、图书更新慢、吸引力不强、与青年官兵读书渴求反差大的情况,主动与驻地书店签订集体借阅协议,即部队官兵每人每年只拿2块钱,就可借阅书店馆藏的30多万册图书以及当年的新书。为方便官兵借阅,这个书店还专门为部队设置文史、科技、社会等类别的多个“流动图书箱”,循环流动在部队各个营连,源源不断地将新书好书送到官兵手中,实现了官兵每月读一本好书的夙愿。而驻守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某部,积极参与驻地文化体育的交流协作,组建的“军营威风锣鼓队”成为驻地一张硬邦邦的“名片”,备受青睐。驻地市文体局局长吕军对此深有感触:“文化体育工作无界限,为部队提供服务保障也是自我保障,能够促进带动整个地区的文化体育水平。”于是,该市义无反顾地将部队纳入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中,给部队营区、家属区建立了综合健身器械场,为基层营连提供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电脑等设施,开创了军地携手共建、双向受益、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说起军地文化共建协作,部队提供文化资源、地方文化企业出资联合打造文化产品也方兴未艾、成果颇丰。舍身救人的模范军官孟祥斌被评为“2007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后,浙江省金华市雕像文化公司在部队的积极协助下,精心设计制作了英雄孟祥斌的青铜雕像,赠送落户于部队史馆和孟祥斌的家乡,成为一座昭示当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丰碑;杭州今古时代电影制作有限公司投资拍摄了电影《孟祥斌》,给军事影视艺术长廊增添了新的光彩;在部队强有力的支持下,黑龙江天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拍摄了反映抗震救灾事迹的全军首部数字电影《文化战车》,彰显了二炮部队的英雄精神;中央美院、四川美院分别为二炮部队制作的忠诚履行历史使命模范指挥员杨业功和抗震救灾英雄模范陈大桂的青铜雕像,使英雄主义精神熠熠生辉。

汲纳精华打造品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导弹官兵传承一方文化。这是军队和人民骨肉亲情、文化交融的必然,也是一茬接一茬火箭兵汲纳驻地文化精华的情感追求和精神自觉,更是火箭兵文化推陈出新、蔚为壮观的一种内在动力源。

军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都在日益拓展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底蕴厚重、璀璨夺目。借鉴驻地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汲纳灵魂与精髓,实现了军营文化艺术手法、风格和色彩的创新,给火箭兵文化增添了朝气、活力和后劲。驻东北地区的部队借助“二人转”艺术元素,打造了以小品《游戏风波》、《考核》为代表的系列军营小品,风趣幽默,喜闻乐见,拓展了军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在全国全军文艺比赛中摘金夺银;驻中原地区的部队以豫剧为艺术手段,推出了表演唱《红线》、河洛大鼓《生命之光》等一批优秀节目,丰富了军旅艺术的表现形式,博得官兵喜爱;驻西北地区的部队以地方方言为特征,打造了独角戏《高山电视管理员》、相声《男英女杰》、《基层新貌》为品牌的曲艺作品,成为部队的“品牌”和“名片”,被传为佳话。再如,驻少数民族地区的部队充分汲取民间舞蹈语汇和音乐元素,给军营文化赋予新鲜的生命力,推出了体现军营威武阳刚、粗犷豪放、现代时尚特点的“烟盒舞”、“芒果舞”、“竹竿舞”、“板凳操”等;驻繁华都市的部队借鉴现代舞、街舞等舞蹈样式,编排了“青春舞”、“韵律操”,创新了广场文化、楼顶文化、操场文化、健美文化、集邮文化等,军营文化品牌前赴后继、竞相亮相,成为一道道亮丽夺目的风景线。

提及抗击四川“5·12”特大地震的话题,某工程部队数百名官兵冒着余震不断、唐家山堰塞湖告急的危险,在北川县残垣断壁中抢救出了许多宝贵的羌族文化艺术资料,已成为蜀乡羌寨的永恒记忆。这支部队的宣传科科长陆建江回忆说:“当时官兵不顾个人安危,主要考虑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羌族文化艺术不能复制、更不能丢失啊!”为了让羌族的文化薪火得以传承,部队文艺骨干还对羌笛、羊皮鼓等特色艺术进行嫁接与学习,苦苦探索真谛,打造了感人肺腑的情景短剧《羌寨婚礼》、歌舞《鱼水深情》。去年春节期间,二炮部队重返北川擂鼓镇进行回访慰问演出时,2万多名北川群众满怀喜悦观看了歌舞《鱼水深情》后,备感亲切,灾区群众为二炮官兵对羌族艺术的出色表达而动情!县委陈书记饱含深情地说:“二炮官兵不仅是北川人民的恩人,还是羌族文化的传人,羌族儿女永远也忘不了你们,永远和你们心连心!”

也正是有了广纳百川、博采众长的高度文化自觉,火箭兵文化逐渐由单一色走向多色彩,由单纯的娱乐身心转变为对内凝神聚气、对外树立形象,呈现出多层次、多色彩、百花争艳的喜人局面,带给广大官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启迪,滋养和推出了一批批体现军旅鲜明特征和浓郁地域风格的精品佳作。具有汉唐艺术特征的军民团结浮雕、中国革命战争文化长廊、民族传统美德石刻和富于周秦文化底蕴的天箭雕塑、神剑模型、相声《士兵对话》等如雨后春笋般喷涌而出,蔚为壮观;体现少数民族地域风情的舞蹈《野山花》、《山泉》、《明天我上光荣榜》,以及小品《游戏风波》、《生日礼炮》、相声《旅长在线》等在全国全军重大文艺赛事中脱颖而出,充分彰显了火箭兵的精神风貌和艺术风采。同时,以校园砺剑文化、高原火箭兵文化、工兵文化、安装兵文化、红川魂文化为建构的火箭兵文化,深深植根于大山深处、高原戈壁,润物细无声,逐渐成为火箭兵的思维观念、情感追求和价值尊崇,催生了那种敢担当、敢“亮剑”的精神品格,构筑了战略导弹部队坚不可摧的思想文化阵地!

猜你喜欢
二炮军营官兵
国庆35周年:“神秘之旅”走向天安门
军营里的奥运会
魏凤和:“二炮”出来的国防部长
军营游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在军营下棋的岁月(一)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泡沫
军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