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兆青 冯 勇 王胜利
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改、追求完美的一个艰辛的过程,这次参加全军八一晚会,我们创作的男子舞蹈《勇往直前》就是一个凝聚集体智慧的结晶,发扬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优良传统,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绝”的精益求精精神。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部队是一个融合天南海北各种文化的特殊群体,发挥部队这个特殊集体力量,是造就部队优秀作品的前提。
舞蹈《勇往直前》的构思是从今年年初接到参加全军业余文艺会演任务后开始的,当时我们单位还有其他演出任务,时间很紧,我们当时急坏了,军区文工团老师发动我们想点子,出主意,最后有一段话点醒了我:关于士兵生活如何快乐高兴的作品太多了,让观众都误以为80、90后军人就知道玩,现在舞台上反映战士训练生活的舞蹈作品比较少,尤其是反映军人挑战极限的作品更可谓凤毛麟角。就这样在老师的指点下确立了节目创作方向。说到极限训练,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特种兵。我们想起了2007年去特种大队体验生活的半个月,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没有住部队招待所,一直跟着班排里的特种精英们同吃、同住、同训练整整15天,那可真是我们人生中的极限生活。只是收集资料和事迹是找不到创作灵感的,只有深入战士的生活,才能真实地感受他们的世界,找到真正的艺术爆发点。临走时看着一起同甘共苦半个月的战友们,觉得他们特别亲切、特别可爱、特别可敬,喜欢他们的那种单纯、那种刚强、那种拼极限的精神,想起和他们一起打靶、一起扛圆木跑5公里、一起几天几夜的野外生存,我们的眼睛都湿润了,作为一名基层部队为兵服务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他们的精神立在舞台上!
通过扛圆木形态反映特种兵极限训练的舞蹈方式很快定了下来,可制作圆木道具成了最大的难题,既不能用真木头,太重,又要能经受舞蹈的一些踩踏动作。那几天,天天找材质试验,时间长了战友们都管我们叫“专业道具师”,但道具的问题一直没有进展,甚至还有放弃过扛圆木形态的想法,最后发动单位的所有战友们一起想办法。一天,一位家里做下水管道生意的战友说,能不能试试用PVC管来做,空心的,既不太重,又有抗压性。我们当天就买回来两根下水道管进行试验,最后成功了。在舞蹈创作思路上我们也走了很多弯路,特种兵扛圆木训练课目有很多,有了“木头”道具,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入手,特种兵扛圆木训练有蹲起、仰卧起坐,扛圆木跑步,扛圆木过障碍等。我们初定以扛圆木过障碍为表现内容,但试排几次效果都不理想,创作进入了死胡同。这时我们想到了专业团体的老师,老师跟我们说,“不要考虑什么表现内容,你们最需要做的是怎样利用圆木表现特种兵遇到困难勇往直前,拼极限的精神。这个舞蹈表现的是精神,不是内容!”
虽说PVC管比木头轻,但真练起来,舞蹈演员的体力还是受不了。为了让演员能更适应PVC管的重量,真实体验极限训练的感觉,每天扛着PVC管跑5公里,成了舞蹈演员排练前半小时的必备活动。体力跟上了,状态也有了,但还欠缺最重要的——就是感情。在部队首长的协调下,组织舞蹈演员观看了军人训练的资料片并和特种兵战友座谈聊天,让舞蹈演员感受他们对圆木特殊的感情,因为特种兵在训练时用的可都是上百斤的真圆木,肩、背、手、浑身不知磨掉了多少层皮,可这让人痛恨的圆木又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正因为它,才磨练出无数的特种兵精英来守卫着祖国。这种对圆木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让舞蹈演员们无不心同身受,有的甚至看着资料片流下了眼泪。在讨论这段舞蹈的表现形式时,我们突然想到如果能让木头长出树叶来就好了,既能营造出这种感情的气氛,又能反映特种战士训练走过的春夏秋冬,当时便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我们找到了道具师,最后实现了这一想法。道具做好后,战友们带着感情排练起来更有激情了。在排特种兵抱不起圆木跪着前进的舞段时,战友们的膝盖、腿都磨破了,有的战友流的血都浸透了厚厚的护膝,但他们没有一个叫苦的,仍然坚持排练。正因为战友们真实地感受到了特种兵对圆木的那种爱恨之间又带着感谢与敬重的感情,才使他们忘记了疼痛,怀着一种拼极限的精神勇往直前,让作品有了“魂”。
节目成型后,几次演出反映都不错。我们认为已经很完美了,很长时间没有再修改。后来,这个节目荣幸地被选上全军八一晚会。幸运地近距离接触到了只有在电视或书上才能见到的艺术大师们,心情无比激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艺术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造就了无数经典优秀的作品。大师云集的总政导演组提出了几个重要的修改意见,使节目更上一层楼,才有了《勇往直前》今天的面貌。渐渐地我们明白了,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可能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只有不断地总结、修改,才能使它更接近完美,从而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