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非
【摘要】办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若干要素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运作过程,涉及到举办、投资、管理、师资、教学、招生和学生管理等许多方面。办学模式是办学过程的具体体现和抽象概括,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以一定办学的思想为指导,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规范化的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多元化发展和推进教育改革,促进独立学院的规范化进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办学模式;高等教育
独立学院是国家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和创新高校办学模式的大胆尝试。作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是在吸收公办、民办两种办学机制优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办学模式。它兼具公办高校的规模性和民办高校的灵活性,是公有性质与民营机制的有机结合,体现着公办、民办高等教育的双重优势:一方面,它依托公办高校办学,在师资、管理、教学和品牌等主要“软件”方面可以与母体学校共享,具有办学起点高、见效快、容易上规模、上层次的优势;另一方面,它可以充分享受国家的民办教育政策,利用“民营”机制有效地吸纳社会资金,建立起优于公办高校的“硬件”设施,从而实现“软件”与“硬件”的优势互补。她的办学模式问题逐步成为了社会关心的热点。
模式:通常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辞海》中解释为:“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样本、变本的式样。作为术语时,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涵义。”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在《管理学》中指出:“所谓模式就是现象的抽象。它包括一些被认为是重要的变量,同时也会舍弃了那些对于解释现象无关紧要的因素。”总的来说,模式一般应具备三个要素,即事物(或客体)的规范或标准、事物现象(包括思维现象)的抽象和人们可以学以致用的内容。
办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若干要素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运作过程,涉及到举办、投资、管理、师资、教学、招生和学生管理等许多方面。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体现着深刻的历史传承性。对于办学模式的理解,也应从多个角度考虑所有办学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都或多或少的体现在办学模式的四要素: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中。本文拟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进行探究。
一、受宏观教育政策层面影响的独立学院办学模式:
(一)公办民助模式
公办民助学校实际上是由公立学校“转制”而成,是政府根据社会的教育需求,将原有的公办学校按照一定的法律性程序,以“转制的”形式,转交给具有法人地位的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这些学校享有民办学校的政策和待遇,以自己的办学质量取得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和帮助。
(二)民办公助模式
民办公助模式又叫做社会承办学校,是指个人或社会团体出面,承办人筹备一定的启动资金,利用政府教育部门、公办学校在师资、设施上的共享或公办学校的无形资产而开办起来的学校。民办公助模式的办学主体是公民个人或社会团体,是学校的主要出资者,政府教育部门则在校舍、教学设施、政策、人员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在办学过程中,承办者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一般要订立协约,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三)民办学校模式
民办学校即学校民有民办,它分为社会力量办学和私人办学两种形式。前者由企业、社会团体、民主党派或其它社会力量举办,后者则由私人出资举办。 民办学校的基本特点是举办者对学校既有所有权,又有管理权,责、权、利高度统一,职责分明,机制灵活。尤为突出的一点,民办学校把办学质量放在了第一位,明确提出了“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实现了与市场经济的接轨。事实上,这种强烈的质量意识、忧患意识又促生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服务意识,此三种意识客观上已经成为民办学校加快发展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力。
二、受中观投资主体影响的独立学院办学模式
(一)改制模式
改制模式分为整体改制、部分改制、兼并与改制三种形式。整体改制是指将有相当教育资源的公立高校整体改制为按民办机制运行的高等教育机构。部分改制即公立学校中某一校区或二级学院改制为按民办机制运行、收取教育成本费、自我滚动发展、相对独立的办学机构。兼并与改制是中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为普通高校所兼并,兼并之后改制为公有民办独立学院。如浙江大学之江学院就是通过改制而成的独立学院,与改制之前相比,改制后学院规模扩大、办学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在国家不增加财政投入的条件下,以学养学,是普通高校扩充规模、提升实力和质量的成功尝试。
(二)股份制合作模式
股份制模式是借鉴经济活动中股份制的形式,以入股的方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 对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知识、技术等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由教育专家管理、经营学校,是多个主体采用股份制的合作办学形式。这里的“多主体”一般是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主体,可以是公有制企事业、集体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或个体工商业。他们依据各自的资金情况采取参股,高校也将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或教育资源折股投入,按照股份制公司形式成立董事会。所有参股的企业均以提供硬件建设为主要内容,由高校负责软件建设,按民办机制运行。这种办学模式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中具有普遍意义,因为这些地区在创办独立学院时,只寻求一个投资方往往难以满足资金需求,而寻求多个主体的股份制合作办学显得更为实际,同样能够达到成功办学的目的。
(三)公立大学独立办学模式
此类独立学院的母体学校一般是综合性的名牌大学,其资金、师资、管理等各方面都具有自主办学的雄厚实力。例如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它成立于2001年,在宁波市政府扶持下,浙江大学负责办学与管理,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院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均由浙江大学委派。学院的教学工作直接纳入浙大的整体教学计划中,教学内容、教材由浙江大学根据学院特点确定,并选派以教授、副教授为主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师。借助浙大的优势,大大提升了办学层次,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四)公立大学与行业合作办学模式
公立大学以与同类行业合作办学成为一种更为全面发展的办学模式。以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为例:它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河南大学与民生证券、河南万宝股份有限公司、美盛集团等单位合作,按照新机制、新模式所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建校5年来生源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现已发展成拥有5000余名在校生, 30个学科专业,专业涉及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文、理、工、管、医各类新兴应用型学科快速发展的办学特色,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
(五)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世界趋势,一般由企业集团、大型企业或较具实力、资金雄厚的中型企业提供巨额资金,负责学校所需的硬件设施,包括校园建设、设备、后勤设施建设以及后勤服务等。高校提供软件建设,即负责办学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教师聘任、人员聘任、教学计划的制定、招生与毕业的整个教学过程。推动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校企之间应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开发、生产科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学校要经常征求企业意见,并根据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企业应为学校提供有关信息,并在师资培训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例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等基本属于此种模式。
三、 受微观的院校内部学科分类影响的办学模式
(一)综合学科院校
综合学科类的独立学院一般来说普遍是以实力比较强、专业发展全面的综合性母体大学为教学组织单位的独立学院,加上独立学院所特有的办学机制灵活、形式多样的教育机制,所以其开设的专业不仅涵盖多种学科而且具有超前意识,紧贴市场需求,多为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办学定位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培养“大众化、应用型”的目标,在不断进步过程中,依靠 “民”、“独”、“优”的办学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逐步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品牌效应,扬长避短,以终达到能与国外名校相媲美的“高质量的一流私立大学”为目标的综合性独立院校。
(二)财经类院校
这类以开办财经类为主的独立学院,母体学校多以财经见长,面对国家经济发展对财经人才的需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在本行业中的专业优势,将招生与学生的就业交叉结合,利用财政部门定点培训或与行业间的横向联合帮助学生拓展就业渠道,取得良好的办学效果。
(三)医学类院校
以医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是这类独立学院的母体高校,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进程,医学、药学人才成为更加规范的医药市场急需的应用性人才。中小型医院、制药企业、药品经销商等医药行业均需要大量具备一定医疗与医药知识的专业人才。这类独立学院中按专业定点培养的学生,就业形式普遍较好。
(四)管理类学校
管理类的独立学院一般和著名的国有企业或实业集团联合办学,开设的专业也充分体现出这一行业的突出特色。学院除了拥有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外,还注意加强与国外的教学联系,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理念,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习基地,充分利用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扩大学院的知名度,使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力的保证。此外,企业一些有经验的管理层也负责一定的教学任务,使独立学院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体现了高等教育事业的技术特色,这是其他专科学校所不具备的突出优势所在,值得借鉴。
(五)职业类学校
这类独立学院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坚持立足于为经济建设服务。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通常按照社会发展趋势定位专业,做到职业实践和教育理论并重。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重视教学实践环节,肯投入大量的资金成立培训基地,做好产学研相结合是这类学校的重要特色。
以上从政策面、投资主体面、院系内部的专业设置三个层面全面分析了独立学院的各种办学模式,从多角度理清了办学模式的类型。这些不尽相同、各有特色的办学模式体现了高校实践层面的积极探索,为21世纪建立新的大学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种模式的独立学院,其产生都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整合,它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适应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体制形式;它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单一的公有办学体制模式,开创了多渠道筹集资金、自主办学的新局面;它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探索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途径;它实现了公立高校和民办高校教育资源的最优化整合,是高起点、见效快、质量能得到保证的办学模式。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只要解放思想,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实行开放办学,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之路,新的办学模式还会应运而生,独立学院的发展就会更加繁荣昌盛,最终实现高等教育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徐建平.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办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03(1).
[2] 潘懋元,钨大光.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变化与走向[J] .教育研究,2001(3).
[3] 孟祥萍,秦小莉.广东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研究[J] .理工高教研究,2003(6).
[4] 高峰,吕忠堂.五种新型办学模式利弊解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04(5).
作者简介:
王非(1980--),男,河南省开封市人,硕士,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独立学院教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