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技巧高超 裾似飞燕袖如迥雪

2010-04-22 05:34谢艾伶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张衡汉代

谢艾伶

【摘要】汉代新的封建大统一王朝的建立使它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汉代音乐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张衡的《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中有不少关于汉代百戏乐舞的记载。本文将这些文赋中有关歌舞音乐方面的文字加以整理,对文中所涉及到的歌舞音乐的表演场所、内容形式、伴奏乐器、音乐作品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汉代;张衡;歌舞音乐

汉代大统一帝国的重建,使音乐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东汉统治阶级沿用了许多西汉的方针与政策,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与改革,使之更加适合于当时的社会状况。歌舞音乐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吸收了前代乐舞、民间音乐以及外来音乐的特点,以其千姿百态,充满想像力的艺术风貌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在东汉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的《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中不乏对汉代歌舞音乐场景直接而又细致的描绘,通过张衡这些文赋中的描述,我们可以较为清晰的了解到汉代歌舞音乐的情况。

一、 表演场所

汉高祖刘邦出身于庶民,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布衣将相大多也是生于民间,因此民间音乐在汉代非常受欢迎。刘邦自己也尤其喜爱楚声。①百戏的演出情况,也是趋于平民化的。《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封三年的春天,在长安举办百戏的演出,周围三百里以内的人都赶来观看。②这说明在汉初的时候百戏已经成为一种大型的民间化的娱乐演出。而这样大型的演出活动需要的场地必然也很宽阔。百戏的演出本来就是各种表演艺术济济一台,歌舞表演也是其中的一种演出形式。这样看来,百戏的表演场所也可以是歌舞音乐的表演场所。

歌舞形式

(一)传统乐舞

先后出土的汉代文物中有不少展现汉代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的礼俗。祭祀天神的题材,反映了汉代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及在死后能及时羽化成仙的渴望,以及祈求家族子嗣兴旺、繁荣昌盛的习俗。庙宇的修建,灵台的设立都是为祭祀而服务的。有很多大型的祭祀活动甚至是由天子直接主持的。这些盛大的祭祀活动中,乐舞的表演可以说是一出重头戏。张衡《东京赋》记:“殿未出乎城关,旆已反乎郊畛。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于明神。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雷鼓,六变既毕,冠华秉翟,列舞八佾。”天子还未出城关,先行的队伍已经到了郊外的小路,这样声势浩大的祭祀队伍足以体现统治阶级对祭祀的重视。整齐的舞蹈伴着笛瑟的合奏,这是怎样一副庄严肃穆又不失规格的祭祀场面!“冠华秉翟,列舞八佾”告诉我们,这里跳的祭祀舞蹈用的应是周代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之乐”。按照《春秋左传·隐公五年》的记载:“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这里使用的由64人组成的舞队,已经是最高规格的编制。而舞者头戴华冠,手执长羽翩然的跳起舞蹈,这样的舞蹈形式和先秦时期的祭祀舞蹈又是何其相似!

(二)歌舞伎乐

“秦汉魏晋歌舞伎时期,中国音乐进入歌、舞、器独立发展,又能结合在一起为清商乐演奏的新的艺术时代”③从汉代遗留的壁画、画像砖等文物对歌舞音乐的记录,以及诗词歌赋对汉代歌舞表演的细致描述中我们了解到,汉代的歌舞音乐可谓是雅俗共赏、异彩纷呈。两汉的乐舞不仅继承了先秦的传统,并融合了周边及西域各民族的歌舞艺术,使汉代的俗乐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汉代的贵族阶级对俗乐也是十分喜爱,在宴会中往往有歌舞表演助兴。张衡的《南都赋》就有这样的描绘:“……侍者盅媚,巾口鲜明,被复杂错,履蹑华英。儇才齐敏,受爵传觞,献酬既交,率礼无违。弹琴抚龠,流风徘徊,清角发徵,听着增哀。客赋醉言归,主称露未唏,接欢宴于日夜,终恺乐之令仪。……于是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白鹤飞兮茧曳绪,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翩绵绵其若绝,眩将坠而复举。翘遥迁延,蹩薛蹁跹。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弹筝吹笙更为新声。寡妇悲吟,鹍鸡哀鸣。坐者凄欷,荡魂伤精。……”齐僮高唱,赵女成行,唱起楚歌,跳起郑舞。楚歌是中国古代楚地的土风歌谣,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秦末汉初最为盛行。《南都赋》中齐僮赵女唱的楚歌抒情动人,音调哀怨,以至于那些遭逢坎坷的寡妇听后更加悲伤,鹍鸡听后为之哀鸣,听客怅然叹息。“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这支哀怨的楚歌应该就是著名的《垓下歌》。汉代楚歌的盛行和统治阶级的喜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西京赋》云:“卫后兴于鬓发,飞燕宠于体轻”。卫后善于歌,赵飞燕擅长舞,类似的还有汉武帝时期的李夫人,汉高祖的戚夫人。可以说习舞练歌也是当时的歌姬舞伎通往荣华富贵的途径,从侧面来讲这也影响了汉代歌舞音乐的发展。

二、 音乐作品

在张衡的这几篇赋中提到了不少当时流行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既有先秦时期的乐舞,如《王夏》、《驺虞》、《咸池》。也有民间流行的俗乐,如《淮南》、《阳阿》。《西京赋》中提到一部作品叫做《总会仙倡》。演员戴上面具在这个作品中扮演人们想象中仙境才有的动物,通过简单的舞蹈来表现他们所向往的神仙生活。除了动物的模仿之外,还有扮演娥皇女英的演员“坐而唱歌”,并且还有乐器的伴奏。因此这事实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诗、歌、舞三位一体的音乐作品。但是从他们角色的划分、舞台背景的设置、演员的化妆上看,这个作品已经具备戏剧的一些元素。但严格讲来《总会仙倡》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戏剧作品,应当还是属于乐舞作品。

张衡的《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中对汉代歌舞音乐的生动描写使我们从中了解到汉代歌舞艺术的一些表演情况。这些记载和现存的文物相互印证为我们研究汉代的歌舞音乐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汉代的歌舞音乐可以说上承先秦时期的音乐形式,下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风格,它在汉代的表演艺术中有着比较显著的地位,成为当时达官显贵、普通百姓都很喜爱的表演形式,并且对后世歌舞表演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张衡汉代
勤于笔耕的科学家张衡
张衡与地动仪
合肥出土的汉代熊形铜器足小考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论汉代女乐繁荣的原因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做人当如张平子
膘肥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