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思则罔

2010-04-22 01:12李娟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2010年3期
关键词:题目函数数学

李娟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已将近6年的时间了,期中有四年都在高一,每教一次我的教案都要有所改动,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就是教学反思,我曾听过一个教育学家讲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一个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同样的事,那只能是存在着,而不是活着。”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觉得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想,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关系的等方面去考虑,不能孤立地看函数。以函数为例:

1.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

2.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方程的根,不等式的解集。

二、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结构、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脑袋,动手操作,尽可能多暴露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障碍。

三、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怎样才能教好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已经把题目讲得清楚明白了,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发散思维都用到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学生仍然很茫然,无从下手。经过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实质。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只会机械地模仿,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四、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1.自我视角。要想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备课是前提,课题如何导入,框架的构建,内容的衔接,例题的讲解,习题的巩固。上完一节课后,总有些体会和感悟,因为实际操作中有很多东西和之前备的不一样,你认为很好的题目,但对于学生来说,却太难了,有时之前没有准备,上课却出色的完成了,也就是创造性教学。成功的地方可以记录在教案中,不好的可以删除,这样才能更好的用到下一轮的教学当中,让自己逐渐成长起来。

2.学生视角。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同一班级中,同一个老师教的,为什么有的人学的好,有的人学的差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基础或智力的差异,这说明学生也要反思。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题目老师一讲就懂,但自己做还是错,这是因为他事后没有想过,如果这个题目再让我自己做,我能否做出来呢,也就是这个知识有没有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俗话说“老师讲一百遍,不如自己想一遍”。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错题订正,数学一定要有错题订正本,只要能认真订正的,数学肯定不会差的。在学生自觉性不高的时候,老师应经常的督促。

3.与同事交流。几年的工作中,对我的成长有帮助的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教学实践,另一个是来自同事的交流。交流一般有两种:①学科的教研活动。正常的都是互相听课,这是教师成长最快的一种方法。因为当你听别人的课时,心里总会作出评价,为其好的地方鼓掌,也有的觉得不如自己的,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②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尤其是都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

4.参考资料。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我们能够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做出解释;能够对存在与现象背后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教师的职业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反思,能让我们拒绝平庸;反思,能使我们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升华。教中学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而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

猜你喜欢
题目函数数学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追根求源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