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吟
毛泽东诗词是记录中国革命历程的史诗,而他描写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诗词是新的光辉篇章。总体上说来,这些诗词开创并树立了社会主义时代政治抒情诗的崇高和谐美典范。针对近几十年来,一些人高喊诗歌要远离政治,淡化意识形态(实际上这本身就是西方意识形态),把边缘化、私语化的诗抬到无以复加的高度,并以此贬低社会主义时代政治抒情诗的情况,研究毛泽东诗词对拨乱反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诗学,为中国诗学在世界争得话语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定文学是一定社会生活能动的审美反映,又能动地影响社会生活。生活的多样化和读者需要的多样化决定了诗歌多样化。
人既需要反映自然本能需要的抒情诗,如山水田园、生命体验的诗,也需要抒发作为社会人更高层需要的政治抒情诗。政治不论任何时代,不论直接间接、正面反面都是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又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又都是每个人最根本的利益和愿望的集中表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自然就会有着政治内容;作为社会的人,自然也需要政治抒情诗。政治自然也就成为文学评价的首要标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是人类历史上最文明进步的政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作为描写社会主义时代人们对政治生活体验、感受的抒情诗,自然是这种政治生活形象艺术的反映,自然能满足社会主义时代人民参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政治热情的需要,也有着帮助人民认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复杂现实,分辨是非善恶,审视美丑的认识和审美功能。毛泽东说:我国当代文艺应是社会主义内容与民族形式的结合。这种有机结合就是政治抒情诗的特色。
说政治抒情诗为非诗,既不尊重文学原理,也不尊重中国诗歌的文学传统。政治抒情诗在我国诗歌史上古已有之。周公“制礼作乐”,是为着政治的目的,而“礼乐”文化中包含的重要内容就是“诗”。《诗经》中的“风”、“雅”、“颂”各篇或美或刺,都是服务政治的。屈原的《离骚》、汉《乐府》,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及近代诗词,也都传承了这一传统,都有描写政治生活的,也都以崇高和谐美陶冶了一代代爱国主义情操,鼓舞人们为政治理想和正义而斗争。但那都属于旧的范畴,且在“五·四”时期随着新文化革命运动造成了断层,以后相当长时间基本上没有人再写政治抒情诗,多的是沉湎于山水田园,离开社会政治背景,去作狭隘的个人抒怀,或受西方“唯美主义”影响,只单纯追求形式。其实世上万物根本不可能有“纯形式”、“纯审美”,审就是意识活动。西方惠特曼的《草叶集》、艾略特的《荒原》、庞得的《地下车站》等诗不都是以西方政治为背景和灵魂的政治抒情诗吗?
当然诗的形式是多样的,从个人爱好说,写不写政治抒情诗,当然有个人的自由。但毛泽东作为人民革命领袖、伟大思想家,他无心也无暇去玩文艺,他的“身份”决定他把写诗作为唤起和鼓舞民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现政治理想的使命。
毛泽东政治抒情诗继承了古代政治抒情诗传统,填补了“五·四”断层,又发扬光大,创造性地开创了社会主义时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他早期的以革命政治理想主题写于井冈山革命战争的诗,写于长征路上的诗词,都关系救国爱民,民族和民主革命政治。新中国成立以后描写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诗,不仅开拓宽了政治抒情诗的题材主题(即思想情感内容),也创造了更豪迈的民族化抒情方式,不论意象营构、组合(结构)语言运用,意,境描绘,还是抒情形象塑造都有新的创造。从内容上说最大创造是“叙人民之事,抒人民之情”,歌颂人民创造历史的丰功伟绩,抒发革命和建设的豪情壮志。从艺术形式上说运用了与内容相一致的直率豪迈,意象粗犷雄伟,语言形象生动、节奏明快,意境深宏雄浑博大、壮丽。这样新的崇高和谐美诗词是时代的要求,也最能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风貌。比起那些单纯描写山水田园、自然风光,个人生命体验的诗,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宽广深厚的社会内容,时代的真实性和感人的艺术魅力,也最能感染人,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灵魂净化释放能量。这也就是毛泽东诗词广为读者热爱,广泛流传的原因。
政治抒情诗不仅是诗歌多样化的主要一种形式,它本身也是多样的。毛泽东的诗词就是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有歌唱光明的颂歌,也有对国际帝国主义和反华反动势力的揭露批判。不论歌颂、批判都不是政治概念化的,有的借物言志,借景抒情,都融情于景物;不论描写怎样的情景,总也离不开社会主义现实历史大舞台、大背景和政治灵魂,也富有诗的意境。
如写于1950年的《浣溪沙·和柳亚子》是在国庆看戏,对柳亚子即兴赋诗的奉和。此词写“长夜难明赤县天”因革命“一唱雄鸡天下白”,是对伟大历史巨变的艺术概括。诗中喜悦之情、明丽色调是他写战争年代诗少有的。写于1954年夏天的《浪淘沙·北戴河》,通过对北戴河的壮丽海景和渔民乘风破浪的英雄概况,描写抒发了怀古的心情,对比往事,热情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北戴河的今天,代表着新时代换了人间,是对伟大祖国的现实的热情歌颂,诗轻松、喜悦、自豪心情正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建设5年的时代风采的反映。比之旧时文人的单纯吟咏千年不变的江山,个人的闲情逸致,自是崇高,也自与时代和谐。这崇高情怀壮美和谐的艺术境界,不仅能帮助人认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也能给人强烈美感,激起热爱社会主义革命之情,这是把山水与政治热情结合的典范。
古代写海的诗很多,最有名的是曹操的《观沧海》。诗虽不乏想象,也写出了海的汪洋姿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美则美矣,但总是常人眼中的海,千年不变的海。而毛泽东笔下的海则是个性化的,反映的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岁月沧桑时代变迁;感染人的则是诗人海样般的豪迈激情。这些诗都没有一点概念化,完全是情景交融,将政治意识融于形象。1956年写的《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视察湖南以后,又到武昌视察,曾利用休息时间,在武汉江中游过三次。不单纯写游泳的乐趣,而是通过游泳的感受和联想,写了武汉长江大桥与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热情地歌颂了伟大祖国的现实。如果将这首诗与他在1925年写的《沁园春·长沙》作个比较,就不难了解毛泽东描写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诗词的特点。《长沙》写毛泽东青少年时革命活动,与同学一起到湖江游泳,敞抒壮怀。畅谈革命理想。但那首诗,境界正如湘江,而《游泳》的境界则是长江、大海,感受与时代贴得更近,艺术概括力也更强,反映的时空也更广阔。因而是史诗新的一章。“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是时代的沧桑巨变,艺术表现手法上既有对客观形势的直观白描,又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哲
学思考和人生感叹,叹时光的飞渡,说明一切事物都在不断改变,不断革命。“神女”则用了巫山之女的典故,料想神女无灾害而惊讶祖国面貌的空前巨变。这是只有社会主义时代才有的富丽浪漫主义色彩。这首诗构思奇幻慎密,意境深远,高华典雅中显示极雄浑豪放,正是新中国建设现实的反映。写于1958年《七律二首·送瘟神》,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生动反映,是典型的颂歌。作者在题记中说,是读了《人民日报》报道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非常兴奋激动。可见领袖热爱人民的真挚情感。写于1959年6月的《七律·到韶山》是毛泽东参加革命32年后重回故乡见面貌巨变,欣今慨昔之作。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毛泽东曾在20年代在这里建党和农会领导故乡农民革命。韶山人民为革命做出了壮烈牺牲。经过十年土地革命。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正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新在和平建设。“喜看稻菽千层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更一片明丽新景象。
同《登庐山》一样“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通过对于新农村所见和对大江的想象反映了社会主义美丽现实生活,塑造的庐山形象。如公木所说,比苏轼的《题西林壁》,更写出了庐山真面目。并不在于数它有几座峰岭,而是写出庐山的真性格,真精神,真中的新。郭沫若也说“这首雄伟超迈的诗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也使庐山的真面目将更加显豁地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以上是毛泽东直接和间接描写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词。写于1961年的《七律·答友人》则是侧面描写诗人以无边逸兴,传娥女之优美,壮河山之寥廓,答友人之豪兴,歌颂今日楚国之朝晖,以神话、象征的形式衬托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生动深刻地反映、乐观主义精神,虽经三年自然灾害,但却唱出了社会主义好的赞歌。赞社会主义不仅有美好的感受,而且有着美好的未来。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毛泽东藐视一切自然灾害的革命气派和求实精神,是唯物辩证法艺术观在创作中的应用。
写于1961年2月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1963年8月《杂言诗·八连颂》都是通过纪实和白描手法对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歌颂。“题照”通过对女民兵的赞美,集中地揭示出中华儿女崭新的精神面貌,更深的表现出毛泽东对青年一代的热爱、赞美,期望和亲切之情。“八连则是对驻守上海最繁华地段南京路驻军好八连身处繁华闹市而一尘不染,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热爱人民、助人为乐等的赞扬。
“颂歌”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秦有秦颂,商有商颂,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颂歌,大都歌颂统治阶级,也有歌颂真善美的。但歌颂劳动人民丰功伟绩的毛泽东则是第一人,也可以说是他开创了颂歌人民之先河。比其他歌颂革命战争的诗,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诗更有宽广内容,更崇高,更有人民性,与时代更和谐,俱是高格至境,色彩也更明丽。
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的诗,除过正面的颂歌外,还有反面的揭露批判、讽刺的。写于1961年9月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年11月《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写在1961年12月的《卜算子·咏梅》,写于1962年12月的《七律·冬云》和写于1963年1月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三首词和诗共同的背景都是描写50年代末60年代初,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联合起来进行反华叫嚣,闹得最凶的时辰,也是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经济上最困难时期。《题照》“苍茫暮色”、“乱云飞渡”就是反面形象的象征。在《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更是有力的批判;《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七律·冬云》中的“梅花”,都通过象征坚持真理英勇卓绝斗争的革命者的高贵品质,表现了无产阶级伟大革命家威武不屈的战斗意志大无畏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冰雪”和“苍蝇”的藐视。
历史上批判假丑恶的讽刺诗也有,但大都哀而不怨,怒而不争,又都难以揭穿社会本质,而毛泽东的诗则爱憎分明,深刻彻底,笔锋犀利,给人深刻巨大认识和思想力量。
还有两首诗是写革命友谊的,如《致周士钊》、《悼罗荣桓》。这友谊不是个人之间的私情,而是共同革命理想的豪情,与个人私情比不论在境界、品格上都有着天壤之别。
所有这些都说明毛泽东的政治抒情诗的多样化,但又“化而不失本调”(明·胡应麟)。这个本调就是歌颂人民改天换地丰功伟绩,抒革命壮志豪情的主旋律,而这些又都是写着满足社会主义时代人民革命的需要。
比起历史上的政治诗,毛泽东的政治抒情诗意象运用上也是多样的。有历史意象,也有自然意象,象征意象。这些意象又多为创新时代意义。历史意象都结合社会主义革命现实。如“华佗”、“牛郎”、“神女”、都为表现建设主题。自然意象生动活泼,贴近生活。易为人民接受。象征意象如“梅花”,则是对陆游“咏梅”的“反其意而用之”,将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赋予傲雪迎春,俏不争春,只为人民报春的崇高姿色,从而抒发了豪迈的思想情感,具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粗犷豪迈诗意象,如:“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以大开大合,上天人地,天马行空式的组合,就形成非毛泽东莫属之磅礴气势。高远境界、博大胸怀,十分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毛泽东诗词的浪漫主义,这是社会主义相对和平时期想象空间开阔的表现。毛泽东诗同开创的一代具有豪放阳刚崇高和谐美的诗风,正是中国社会主义诗歌特色,不仅为我国当代旧体诗词创作树立了典范,也影响了柳亚子、郭沫若等现代诗词大家,影响了臧克家、郭小川、贺敬之等为代表的我国一代新体诗人的创作沿着社会主义民族化诗歌方向,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散文、小说,戏剧、电影等文学艺术朝社会主义、民族化,最根本的是提高了全民族的政治素质,使我们顶住了国内外压力、战胜艰难险阻自然灾害,昂然挺立于世界东方,不断实现着社会主义建设,政治理想。这样的文艺不仅成为17年文艺的主流,也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艺术和诗歌的主流。对此我们应该自尊自信,相信只要社会主义存在,社会主义诗歌、文学会永不过时,永远成为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法宝,世界诗歌百花园中独具姿态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