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莹
几年来,陆续收到五花八门、名目翻新的人典通知。我作为中国作协会员、辽宁省作协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辽海诗词》执行主编、编审,也曾对号入座,心怀“小鱼穿大串”之忐忑,响应一、二,人编《中国作家大辞典》与《世界汉诗大典》,余者统统压了下来。
近年来,我这个编审忽然升值了。其一表现为邀我人典的数量剧增,加上几年前的,累计达六七十件。其二表现为名份升级,我已不仅作为“国内名流”,而且作为“国际名人”被邀请入典,什么《世界艺术家人才大全》、《国际文化艺术人才大典》等等。其三表现在把我升格为“通才”,不仅把我当作中国专家、中华英杰、世界艺术家、世界优秀人才、世界文学艺术界名人等等,而且还成了他们眼中的中国摄影家、书画家、医药专家及宗教界的优秀代表人物,被邀请入编。对于摄影、绘画,我还算粗知一、二,至于医药、宗教,至多可称略懂皮毛,连爱好者都够不上。略通门径,何以“家”为?倘若也应邀入典,岂非令世人齿冷?其四表现为服务到位、殷勤有加——几乎每份邀请入典的通知里都一无例外地附有打印好的传略、专用稿纸。如此这般,令我哑然失笑,感慨良多:我这编审龄不过八年的编辑,一如既往“出无车、食无鱼”、居无房、衣无裘,每日照例骑破车上班下班,吃粗茶淡饭,着敝履糙衾,居蜗庐斗室,奈何遽然灵光四射、升值若此,各式桂冠不断向我飞来?是否并非我“升值”,而是我成了人家“生值”、“借鸡生蛋”的一个筹码?面对纷至沓来的人典通知,我原本不予理睬,一笑置之;以为我的冷漠淡化会令其自然退却。孰知人家抱定“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之信念,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大有“若不应下,誓不罢休”的架势。我曾对此做过认真调查、比照与思索,真真有点“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了!
辞书缘何泛滥?一言以蔽之,这是当今我国这个商品经济社会使然。在这“有钱就是爷”的社会里,没钱是万万不行的。时势引导人们千方百计无孔不入地去赚钱——仿佛这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君不见“恭喜发财”、“心想事成”、“招财进宝”、“大富大贵”之类已成为人们的拜年话、口头禅么?遥想当年,国人满咀“政治挂帅,思想先行”、“狠斗私字一闪念”等等,两相对照,可真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了!商海中人,既然能买空卖空、制假售假,大发不义之财:文场中人自然也不甘寂寞、不甘落伍了。他们经营辞书,沽名钓币,赚个名利双收。举国上下,五行八作,众仙过海,各显神通:“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辞书泛滥,正是整个社会人心浮躁一味向钱的大坏境决定的。具体运作者正是出于金钱的驱动,挖空心思地寻找确定选题,令人不能不佩服其经营的智慧与胆识:你编《中国文学艺术界名人大典》,我就编《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家大全》;你编《跨世纪中华优秀人才大典》,我就编《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真是你高我更高,你大我更大,你全我更全。他们绞尽脑汁,诱你上钩,竞争何其激烈乃尔!结果又总是“后来居上”——新“高大全”战胜老“高大全”,先行者甘拜下风!选题一经确定,接下来就是拉大旗做虎皮,不遗余力地拉来一些政界或相关各界的名人当顾问或名誉主编;投一批好大喜功、追浮名、重虚荣的浅薄者之所好,漫天撒网,招兵买马,以求一逞;进而不时发生“学生荐先生”、“儿子荐老子”人典的笑谈。有的运作者甚至不惜望风扑影,仅凭道听途说见名定性,托你入典。一份邀我加入《中国政界女性名人大辞典》的通知,看了令人喷饭:我乃业务中人,从来与政界无涉,充其量不过是个搞业务的正处级。谈何政界人物?再说我黑髭短发,男性公民,并未做过变性手术,奈何忽然变成女人?这些大典的运作者就是这样胡乱托来几千人,每人买上一、二册,再让利派购几册,就是数千乃至上万册;而一册数百元,于是大功告成,私囊饱涨。你得半纸虚名,他收万金实利;你好我好,相得益彰,皆大欢喜——能不说他们很识时务,很会见风使舵,很是生财有道吗?
我不想为其推波助澜,成他之美,甚感这种商业炒作煞是无聊,不屑一顾。如我这个普通编审,被拉进国内名流,甚至国际名人之列,那么“名人”、“名流”可就大为贬值了。这不单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而是毫不贴边儿,大有风马牛不相及的味道。“无利不起早,”。他们抬高你,忽悠你,目的就是把你口袋里的钱掏给他。如今办事,都是金钱开道,无钱寸步难行。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时产生如唐代大涛人李白《行路难》之慨叹。唯独邀你入典一途,殷勤备至,让你坐享其成,毋须上下介走斡旋。其热情谦恭殷勤背后,隐匿着一个公开的秘密:赚你的钱!一些好虚荣图虚名的“半瓶子醋”才对此如获至宝,热衷不殆;真正有识之士则一向嗤之以鼻,毫不买帐呢!试想,享誉全球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等美籍华人科学家,不用人编各类名人大典,谁不承认他们是世界顶尖级的大科学家?国学大师钱钟书学贯中西,中央电视台“东方叫空”选他作为“东方之子”老人拒绝上镜。他出书不找人写序“抬举”自己,也无须入典,依然蜚声中外;如与我辈同入一典,岂非让先生蒙羞受辱?平庸之辈即使滥竽充数地入了大典,也是枉花了那笔书款,照旧扩大不了知名度,仍然难以百世流芳,只能抱着大典自我陶醉、顾影自怜。重而言之,自己与这大典都会成为历史的笑料,证明当初的浅薄庸俗。再说,这些辞书之辞条悉由本人撰写,未经相关部门严格考核审查,难免夸大其辞、添油加醋。这类辞书还有什么权威性可言?没有权威性,就只剩下欺骗性了。也许有一天,这些所谓“辞书”,将作为文化垃圾填充废品收购站的库房,最终化为纸浆!基于此,我非但不入典(当然无碍人家出版),甚至连看都不想看一眼!当代中国小说大家李国文在一篇随笔中说:“纵然是不吹白不吹,但对有些人来说,吹了也白吹!”此言妙极,令我过目不忘。
我只是一名普通编审,业余从事诗歌、散文等类创作的普通作者。由于工作需要或受人之托,我也不时写些序、评之类;既没成名,也未成家;既非国内名流,更远:怍国际名人。我想藉此声明:本人不想欺世盗名,各类名人专家的桂冠受用不起:况我阮囊羞涩,手中小钱,各有专用,无力更不想购书,请不必冉“关照”通知于我——节省那份邮资吧!我也想奉劝那些热衷入典者,还是少些浮躁,少赶时髦,少凑热闹,少图虚名为好;脚踏实地地去增长自身才干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麝香自来,实至名当归”——减哉斯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