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柱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财产的安全。企业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既是履行社会责任、践行经营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获得社会认可,扩大市场份额,寻求持续发展的可靠途径。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企业更要履行主体责任。一方面要有更加明确的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加强质量管理,在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中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分析并排除可能产生的质量风险,将实现“产品零缺陷、顾客零抱怨,质量零风险”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学习和应用质量技术方法,在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广大企业要注重管理创新,加大质量改进力度,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争取转危为机,为迎接新的发展做好准备。
企业高层管理者是质量第一责任人。近年来接连发生的产品质量事件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国家形象。质量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深切地认识质量的重要性,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领导质量的责任。值得欣慰的是,在去年的“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不少企业组织开展了质量自查活动,努力建立质量管理状况自我评估机制,摸清自身质量管理状况,明确与国内外竞争对手、标杆企业的差距,寻求改进创新的机会。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真正搞好产品质量的任务还很艰巨。企业自觉地把质量看作是自己的生命,需要一个过程。比如,我们在调研时了解到,一部分企业做得确实不错,他们对产品质量负责,质量就对企业负责。因此,尽管这些企业也遇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但是他们抗冲击能力强,转危为机行动快,效益就比别人好。但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没有把质量看作是自身信誉的保证,看作是“命根子”。有的企业只是把质量挂在口头上,讲是讲了,但没有扎实去做;有的睁一眼、闭一眼,抱侥幸心理;还有个别企业受利益驱动,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根本不讲质量诚信。可见解决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个大问题,还要花大力气。
对此,我们有四点建议。第一,进一步组织开展集中宣传,讲清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道理,不断加深对国家质量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时性、方向性、战略性、长远性的认识和理解,使之深入人心。第二,继续加强质量培训教育工作。首先要搞好企业员工质量知识培训,这是确保产品质量提升的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员工素质提高了,质量方法掌握了,产品质量就有了一定保障。2001年中国质量协会组织的“全国企业员工质量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已有近百万新员工参加培训并通过全国统一考试。今后还要扩大培训规模,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把这项培训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其次要抓好领导干部的质量培训。要对企业领导(包括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开展质量知识的培训,让大家真正认识到质量对企业的重要,而且知道怎么去领导和加强质量管理。第三,大力加强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推广工作。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实践证明,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推广应用先进的质量理念和方法,是质量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近年来,中国质量协会组织我国部分优秀企业学习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对改进质量管理、提升产品竞争力起到明显作用。比如,我们从美国引进的“卓越绩效模式”,就是一个包括以战略为导向,全面实现质量改进,提高组织综合绩效的管理体系,是一个可以评价管理成熟度的指导性标准。该模式用系统的方法、战略的思维,通过持续改进,提高组织绩效能力,获得市场成功。实践证明,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我国推广的效果很好。我们应该把类似的好做法在全国更大范围加以推广。第四,抓企业应当抓质量,抓质量应当抓“源头”,把工业产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贯穿在产品设计、研发、制造、检验、销售及用户的全过程。要明确企业的质量主体地位,更要明确企业负责人和企业成员的不同质量责任,解决人人都与质量有关,人人都应当关心、重视质量的问题,营造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扎扎实实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