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瑜
欧亚大陆但凡出现过的文明,都在这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烙印
往西翻过一座山,是地中海东岸,远古时期世界上最繁华的文明地段。往东跨过一条河,是两河流域,巴比伦文明。
这是在大马士革,这是闪烁着至少6000年人类文明之光的圣地:巴比伦、亚术、波斯、马其顿、罗马、阿拉伯、土耳其,欧亚大陆但凡出现过的文明,都在这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烙印。这座古城没少经历文明的冲突和融合。
所有的资料上都这么写:“真主宠爱谁,就把谁安顿在大马士革。”这句话让没住在大马士革的人羡慕,觉得真主是偏心的。
那时候我还在约旦。一个朋友问去不去大马士革,我才想起大马士革与约旦安曼陆地相连,这么咫尺之遥的幸福,为什么不触碰一下呢?
有许多出租车公司的车去大马士革。从安曼出发,出了城后往西,越来越荒凉,尽是裸露的石块,黄沙。进入大马士革边境后,两边景色有了奇异的变化,入目皆绿,大片的田地种了绿油油的农作物。越往前走,绿色越扑面而来,远远的前方,出现大片的金黄色,风过处高高低低起伏,竟然非常壮观,那是种植的农作物。
想起大约1400年前,穆罕默德来到了这座城市的边缘,看到到处盛开着的鲜花,甘甜的泉水汩汩涌出,浇灌田野。穆罕默德看了很久,转身就走。随从们不解。穆罕默德说:“人一生只能进入一次天堂。我如果现在进去了,死后,我去哪呢?”
清真寺的城市
进入大马士革境内,比较明显的变化是气温,越往市区靠近,越觉得闷热,打开车窗,扑面而来的也是热风,粘答答腻在身上,象是刚刚在泥浆里滚过。车子的空调是坏的,一路上我只得开着窗,热风卷起沙土扬到我脸上,白色的帽子上全是一层薄薄的黄沙。
到了驻地,酒店坐落在城郊萨利希亚小山上。从窗户往外看,整个大马士革城区景色一览无余。平坦的原野上葱绿一片,玉带般的巴格达河波光闪烁,蜿蜒其间。河岸边一排排树挺拔秀丽,草木葱茏,鸟语花香,让我忘掉了一路上赶来时的风尘仆仆。
大马士革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市区里分散着大大小小250座清真寺,绿色的拱顶,高耸的尖塔,精工雕刻的殿堂建筑,美丽的玻璃和瓷质镶嵌,生动的镏金绘画,这是一座清真寺的城市。
最宏伟的当然是奥马亚清真寺。它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马士革的历史。罗马人在公元前9世纪为哈达德所建的神庙原址上建造了他们的庙宇。随后,这座庙宇被改建为一座纪念施洗者圣约翰的长方形基督教堂。穆斯林征服大马士革后,又将教堂“变脸”,直到今天眼前这座巨大的清真寺。
进入奥马亚清真寺高廊环绕的庭院,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慑。萨拉丁圣殿的高墙上的壁画,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金碧辉煌,美轮美奂。整个庭院铺着平整的大理石。历经数百年的地面,已经被磨得像镜子一样光滑。清凉的风吹过这个巨大的庭院,一群孩子在追逐嬉戏,仿佛这是一个游乐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一墙之隔的圣殿内部,则庄严肃穆。在萨拉丁灵柩前面,是顶礼膜拜的人群,人们小心翼翼,鸦雀无声。清真寺的外墙和气氛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后,依然存留了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座建筑的历史中,基督教时期的烙印是被称颂,而不是被忽略。寺内有一座献给耶稣的尖塔,而主祈祷厅是为施洗者圣约翰所建。在这座祈祷厅内, 一切都是宁静的:地板上铺着红地毯,成群的人们静静地坐着交谈,孩子们走来走去。
在这里,人们不仅为祈祷而来,还是来放松、聚会、逃离尘世。在一个角落里,我看到正在野餐的一家人;从他们身边走时,他们微笑着向我表示欢迎。
奥马亚清真寺北边的墙根下,躺着萨拉丁的墓。萨拉丁是阿拉伯人心目中的大英雄,可是他的墓实在很普通—— 一间小平房,里面躺两个石棺。介绍书上说左边一个是19世纪末德国皇帝送的礼物,右边一个才是萨拉丁本人的。平房外面还躺着三位奥斯曼家族的人物。
萨拉丁,这位十二世纪的传奇英雄,是他在1187年从十字军手中夺回了被占领80多年的耶路撒冷,从此在阿拉伯世界被奉若神明。
而他的人格魅力,也一样折服了西方的骑士们。在萨拉丁夺回耶路撒冷5年后,十字军在英格兰“狮心王”查理带领下卷土重来。英雄识英雄,萨拉丁和查理在战斗中惺惺相惜。查理在战斗中从马上跌倒,萨拉丁则令人送去两匹好马;查理病了,萨拉丁又派去医生,送去水果。战争的结果是:萨拉丁的弟弟娶了查理的妹妹,萨拉丁把耶路撒冷向所有宗教开放,而基督教徒退守海滨,查理撒泪惜别,回到故国。一年后,1193年,萨拉丁病逝在大马士革,普鲁士国王为他送来水晶棺以示哀悼。
萨拉丁长眠于大马士革,而他亲手组建的马格流布骑兵,还将在历史上屡建功勋。所谓马格流布,即阿拉伯语“军事奴隶”的意思。萨拉丁从奴隶市场挑选优秀的男孩,从小进行军事教育和穆斯林文化教育,这样,他拥有了一支军事政治都过硬的骑兵队伍。在他死后,这支精锐之师仍旧是帝国的基石。
直街怀古
从清真寺出来,我去了直街,那是古罗马统治时期的主要街道。它自东而西纵贯古城,这街的确是直的,两边的商店几乎全是打从两千多年前就存在的,老屋窄门毗邻相连,一点没有装修改造,非常原始纯真。
我进入东门,一座由罗马人建于3世纪的城门。 直街的后半段为市集所占据。我到达之时,这个市集充满着活力:满载货物的车辆正慢悠悠地从商铺和购物者旁边开过。
市集几乎与直街平行。在大马士革的感性传统中,通向市集的拱状入口黑暗、神秘,而且形似子宫。我向洞穴般的入口望去,仅能分辨出坐落在一条蜿蜒的街道上的一排排的建筑,上方笼罩着一个建于19世纪后期的拱顶,日光偶尔穿过拱顶。所有的一切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性感和浪漫。
直街是像我这样的旅客必去的怀古之路。两千年前,直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道之一,来大马士革的人都去。现在的城南面特别筑一道有窗口的城墙,附建一所小圣堂纪念保罗逃生这段事迹,以便让基督教旅客来此仰望。
据《圣经新约》中使徒传记载,保罗从耶路撒冷前往大马士革,在接近城外时被强光击倒,双眼失明三日,由耶稣嘱咐的一名信徒阿纳尼亚来为他按手祷告后恢复视觉,从此开始传讲福音。过后犹太教徒守住城门要杀害他,追随保罗的信徒就用篮子把他从城墙窗口放下城外。
在真主赐福中
大马士革人似乎都显得很悠闲,生活节奏慢得有些懒散。我住的酒店的服务员告诉我,斋月期间,商店饭馆大多关门,上下班时间又短,天气也热,因此大家都很悠闲,哪怕到了开斋节,街上也很冷清。
开斋之后,商店开门一般也要到中午,似乎挣钱并不重要。最有意思是相邻的两家饭店,一家生意比另一家好,不仅蔬菜水果可以借用,连服务员也能借用。没生意的那家老板还常常到隔壁聊天,可谓非比寻常的和谐。
走累了,去吃饭。大马士革有一种叫“想我了吗”的卷饼,据说味道很不错。我看到当街一个大肉柱,转着烤,滴着肉油。师傅从肉柱上轻轻刨下几片,然后卷在抹有各种调料的双层大饼里,再在滴下来的油里滚一滚,放在铁板炉上热一热就算做成了。
我在直街找到一家“想我了吗”卷饼的饭店,店堂师傅说还没有准备好材料,问他什么时候好。他说:“10分钟,应沙呃老。”意思是如果真主愿意的话,10分钟可以了。
然后我就坐在他的饭店等了半小时,肚子饿得不行,只好站起身又去问他,他说还在准备,问他什么时候好,还是那句“应沙呃老”。
我的老天,如果真主愿意……
后来,店堂师傅总算端着“想我了吗”卷饼上来了。一尝,的确不错,我抬起头,店堂师傅正乐呵呵地看着我。“好吧,我们握手言和了,”我心里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这么慢,大马士革人开车很快,尤其是一种叫做“Service”的小巴,乘客身子还没上完就开动了。关门更有绝技,加速之后稍稍接点刹车,拉门便由于惯性自己关上了,让我实在佩服。有时乘客下车还要用跳跃动作,基本没有停稳下车的情况。
小巴司机最大的本事当属换挡找钱,司机边开车边收钱,后面的乘客把钱递上去,他单手接钱,低头看一眼,然后推挡加速,顺势把钱往钱罐里一扔,这时车子也差不多撞到前面那辆车了,他再减挡收油,接着把找零掏出来递到后面。全部动作一气呵成,像特技一样。
新与旧
在大马士革,我大多数时候就是什么也不做,只是半靠在那各种各样清真寺的大圆柱子上,看着来来往往或为祷告或为休闲的人们。
这座有4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城,现在看起来有些褪色。大马士革老城非常古朴,它的格局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没有高过10层的楼,楼房都是灰暗色的,只有在夜晚时候,从山上俯瞰万家灯火,才能感觉大马士革的美。
走在夜晚的大马士革,感觉大马士革城就像一个馅饼,古城是被新城包围在里面的。新城不像旧城那么宁静和悠闲。一走出古城,喧哗一下子就来了。夜晚比白天更加热闹,满大街都是小贩,有的手里拿着打袜子在那里叫卖,有的推着小车吆喝糕点,还有不少擦皮鞋的,靠着路边一坐,面前摆个小箱子。
这让我想起《天方夜谭》来。在那个出现一千零一夜的年代,大马士革有点象今天的纽约,是世界级的商业中心之一。而它曾经也的确是世界的中心。
我走入这个世界中心的某个饭店里去。我需要吃一顿夜宵来犒劳自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