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叙事曲》浅说

2010-04-19 03:42寇宗鄂
诗刊 2010年8期
关键词:乡音苏北纽扣

寇宗鄂

故乡情结、乡土之恋,也许是人类与生俱有的天性,更是诗人永恒的主题。故乡的水土不仅养育了诗人的生命,开启了诗人的心智,并且赋予诗人原始的本真的灵感与诗性。难以割舍的亲情,牵肠挂肚的往事,便成了梦绕魂牵的乡愁,最终被转化为一种艺术的符号。

《苏北叙事曲》通过往事的追忆或因现实生活对心灵的触动。从而引发诗人内心的振荡与回响,自然也表现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如低吟浅唱,曲调柔和雅致,透出淡淡的诗味儿。温婉内敛,不火不躁;文字洁简,也很素朴。巧手能绣梅花的表妹,在春天到来之际,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幸福。她是幸运的,因为她赶上了一个幸运的时代。这是对人的命运的思索和对现实的肯定。这些信息是通过暗示传递给读者,而非直接说出。“泗阳,如果你小得只有我的心那么大/我的整颗心就给你”,这不是真正的小,而是小中见大,是对故乡的放大。“让那一行行被历史挽留的水声/重新押韵”,乡音依旧船工尚在,故园早已换了新颜。故乡的新生,让诗人充满喜悦。但那些贫病交加的日子“纽扣一样钉在我乡音缭绕的旧衣衫上”令诗人难以忘怀。纽扣、乡音、旧衣衫,意象交叠,准确自然,不落俗套。《堂屋与照片》、《乌衣巷》的历史感为组诗增加了一丝厚重。“那声关门声,夹痛时光的视线”既是历史的钩沉,也体现对人文的关照。从以上可以看出作者有诗的悟性,基本掌握了诗的语言技巧,也发表过一定数量的作品,而且还具备潜在的素质。

这里我还应该指出,就这组诗而言,也存在明显的缺憾。我认真地读了几遍,试图从中寻找属于作者的个性化的艺术显现和时代的信息。但是,和时下此类题材的诗比较,并无与众不同。没有摆脱传统即兴式的惯性思维,仍然着眼于对故乡情境、事象的客观描述。例如,用以组诗命名的《苏北叙事曲》所叙之事平平,题目与内容难以相符;对母亲也是一笔带过,显得空泛,没有具体的细节刻画。苏北的苍茫与悲壮,仅仅停留在词语的表面,因而缺乏穿透人心的感染力。一个庞大的名字一个单薄的身子,缺少内在的支撑。诗的苍白显而易见。

组诗整体上缺乏新意,有技巧的问题,更有精神高度的不足。谋篇与炼句是对诗人一生的挑战。诗中还有值得商榷推敲之处。如“婚姻的风”概念抽象,难以理解,若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会好些。“进入了一组已接收的幸福温馨里”不知所云,语言做作,生硬干涩,欠自然。删去反而更精练。“其中,也有一张有我的旧照,我儿时的那双清澈眼睛/最让我感到疼痛”画蛇添足,删去与诗无碍。诗后两句于诗无补不能提升诗质的部分就坚决舍弃。诸如此类的“疼痛”、“虚无”、“空旷”、“记忆”、“感谢”、“幸福”等现成的廉价的词应尽量回避或用丰富的想象来代替。总之,诗要有新意。现在的田园诗、乡土诗很多,大多拉不开距离,方式雷同。出新,是摆在诗人面前的一大命题。高凯、耿翔、田禾、牛庆国、刘福君等的探索精神及他们的创新与实践,让我们眼前一亮,为之一振。他们诗中的现代品格,时代语境,也为我们树立了信心。

歌德有一句话我印象十分深刻“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与描述”。抄录于此想必对作者也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乡音苏北纽扣
圈一圈 数一数
纽扣
有些水声,像乡音
玩转纽扣
“西芹”老太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乡音
飞行服为什么没有纽扣
乡音不改
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