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寺是禅宗的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祥地,建寺距今已1500多年。古老的少林寺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建筑,碑刻,还在文化形态上使得僧制,禅堂规约,以武术为代表的修习方法等得以保留,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永信方丈担起少林的家业以来,少林逐步走向中兴。这不仅表现在少林寺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从更深层看,历史悠久,内蕴丰厚的少林文化在如今的盛世得以光大,堪称“善莫大焉”。
古老的少林寺如同其他一些同样古老的寺院一样,保留下来一批古老的佛经。下面记录的便是我们亲历的与保护这些佛经有关的故事。
发现:岁月凋蚀的法宝
2010年春天,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来北京开会期间,和我们谈起我国古本佛经保护的一些情况。我们重点向永信方丈介绍了近年国内开展古籍整理,全国古籍普查和即将开展的全国古籍名录申报工作的一些情况,并介绍了我们知道的近几年几个著名的拍卖会上出现的一些稀见佛经的信息。永信方丈非常高兴,并提出,少林寺有一批古本佛经,在藏经阁放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整理,著录,希望我们有时间去看看。于是,有了我们此次的少林行。此行我们邀请了著名藏书家韦力先生同行。
见到永信方丈,他兴致很高,简单交流之后,上午十点钟,他亲自领我们到少林禁地——藏经阁。
经柜打开,足有两三千册古本佛经。永信方丈面对这些法宝,边揩去上面的积尘边说:“少林寺全部的古本佛经都在这里,千百年来,许多建筑倒下了,许多坚硬的冷兵器已经锈蚀了,而薄薄的纸制品能够保留到今天,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并没有好好保护它们,这次请你们来就是希望各位帮忙著录之后,进行进一步地保护……”
在负责看管藏经阁的几位法师的帮助下,我们在藏经阁大卧佛前支起长长的桌子,找来一大块红色幔帐铺在桌子上,然后把经柜中的佛经一本本轻轻地拿出来。少林寺古本佛经的整理工作就这样历史性地开始了。
我们采取了流水作业的方法,在法师们的配合下,一本本的经书被拿上桌子,著录,记录,重新归类……
少林寺所藏古本佛经中,一多半是明永乐南藏刷印本,还有一些清朝刷印本和民国时期的印本。再就是一些散印的经典,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明朝万历年间刷印的《紫柏老人集》和明嘉靖年问刷印的《佛说佛名经》,后者拥有众多版画,雕工精美,印制优良,世所罕见。整体来看,少林寺古本佛经数量不少,种类却不是很复杂,因此,整理工作进展得很顺利。下午四点多,永信方丈和几位侍者再次回到藏经阁的时候,我们的整理分类工作已经接近结束。我们向永信方丈介绍了这些佛经的基本情况,他听着连连点头,并捧起一本《佛说佛名经》,仔细看上面的版画,连连赞叹,而后又和善地笑笑,说:“要不是几位来,我们也不知道这些经书的价值。”
历史上的少林寺,自北魏建立以来,一直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兴盛时期,一度藏有大量的佛经。然而,随着世事变迁,这里也曾多次遭到破坏,尤其是1928年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藏经阁被焚,无数法宝毁于一旦。现在留下来的佛经是当年的住寺僧人们拼死保护下来的。因此显得尤为珍贵。
永信方丈看到有一些佛经或脱页或被虫蛀,零乱地散放成一堆,很心疼地拿起来几个散页,眼中满是惋惜的神情,说“老祖宗留下来的法宝,毁在我们手里了……”
我国历来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这一点在佛门尤甚。近代佛门泰斗印光大师有《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说》传世,文曰:“字为世间至宝,非金,银、珠,玉、爵位可比。……字之恩德,说不能尽。敬惜书字,福报甚大。”
见永信方丈神情黯然,韦力先生劝慰说,“我们在其他一些地方看到的古籍,有的被破坏程度比这还要严重得多,主要是大家对这些文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天看到,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这样的还可以修复吗?”永信方丈问我们。
“可以的,以前《赵城金藏》历经战乱运到北京图书馆的时候,都被破坏成了死疙瘩,最终还是被一点点揭开,裱好了……”
在方丈室,永信方丈和我们再次畅谈。他谈到不远的将来要建立少林博物馆,这些法宝都要搬新家。然后,还会购进或畅捐一些更有代表性的古代佛经,让游人观摩法宝的同时生起对中华文明的热爱。
临别,永信方丈委托我们在北京寻找有手艺的修书师傅,把这次发现的有损毁的佛经修复。我们答应下来。
修复:缝补文明的伤痕
回京后,我们了解到,“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中关于佛教寺院古籍的保护也正在提上日程,但尚未展开。而古籍的保护,必须要遵循分类——著录——修复——合理存放这样一个过程。古籍修复,历来受到国家的重视,但难度极大。如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赵城金藏》的修复工作,当年图书馆善本部请了琉璃厂的四位老师傅前后一共修了十七年,才全部修复。
少林寺佛经的破损程度虽不及《赵城金藏》,但修复难度依然不小。找修书师傅,看似平常,却着实不是一件好办的事情。因为国内精通古籍修复的技师不过百余人,且大多年过半百,手中也往往压了很多需要修复的古籍,谁是去少林的最合适人选呢?
经过慎重考虑,我们决意去找原中国书店肄雅堂高级技师董书承先生。董先生从事古籍修复几十年,经他的手修复的古籍不计其数,他个人也因为修复技艺高超而被业内誉为”江北修书第一人”。董先生对古籍的修复爱之如命,他看到当下国内古籍修复人才奇缺,而大量古籍需要修复,心下焦虑无比,曾经在《人民日报》撰文呼吁国家有关部门抓紧培养高素质的古籍修复人才。
我们找到董先生的时候,他正在给几个年轻人搞技术培训,他教得认真,年轻人学得也认真。我们表明来意,董先生说”只要是古籍修复的事情,我没有理由推辞,更何况是为佛门做事,更是责无旁贷。“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董先生说,最近手中着急的事情比较多,忙完这一小阵子,就去少林。
刚刚过了国庆节,董先生准备了足够的古纸,浆糊等专业工具,带了两个弟子,就开车去少林寺了。
永信方丈专门安排少林图书馆隔壁的一大间房子给董先生一行三人用于修书。三人稍事休息,便投入到工作中。他们最早着手修复的是《紫柏老人集》,因是方册装,故采用传统金镶玉的方法,金镶玉,俗称“穿袍套”或“惜古衬”,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修复方法。主要针对珍本古籍或书品天头地脚受损严重的古籍。具体方法是通过在书页里面衬上白纸,使天头、地脚及书脊三边都镶衬出白色的衬纸,再用纸捻将衬纸与书叶重新装订。由于原书页往往因陈旧而呈黄色,衬上洁白的新纸,重为装订后,有如金镶玉,故名。经过镶裱衬纸的古籍保持了原始的装帧形式,天头,地脚和书脑三面得以加宽后又使得原书页不易再受损,从而起到了保护古籍,延长其寿命的作用。而《佛说佛名经》则是经折装,只能采取局部修补的方法,用的是与该经书同时代的棉纸,此纸薄如蝉翼,数张纸摞在一起,
也就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一张70克的胶版纸。因此,尽管一个经折往往多次局部修补,仍然平整。
董先生在少林工作了一个多月,因为北京有急事赶回,约好春天天气转暖再去少林。
我们在京见到董书承先生,董先生提起在少林修书的生活,很是感慨。他说,能够像永信方丈一样重视文化、重视古籍的出家人实在是不多见。他法务很多,但是一有时间都会到他们修书的地方,很谦虚地交流一些古籍方面的知识,并一再提及少林寺要建立博物馆,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好好地保护起来……
在少林修书,和在别处有何不同7我们问他。
董先生笑笑说,没有本质的不同。如果说有,在那里修书,更像是修行。暮鼓晨钟之中,青灯古佛之下,这种工作变得更加神圣……
传薪:接续人天的智慧
戊子年春节前,我们再赴少林寺。
永信方丈把委托我们带去的两册宋版资福藏和两册元版普宁藏很恭敬地打开,连连赞叹。他轻轻抚摸着其中一册资福藏,说:“距今有一千年了!保存如此完好,真是不可思议的因缘。”
“是啊,千年古刹得千年法宝,真是殊胜无比!”
“法宝是有灵性的,”永信方丈说,“上天知道你们送宝贝来了,给了很好的阳光。”
“少室晴雪”是嵩山十景之一,阳光洒在少林寺被雪覆盖的建筑上,分外迷人。我们也沉浸在无上的法喜中。
永信方丈领我们去看修复过的经书,我们发现,全部的古本经书都从藏经阁转移到了图书馆,木质的经柜变成了铁皮柜,打开之后,经书整齐地码放在里面,并有浓浓的樟香飘出来。“我们会定期放置樟脑丸,这下老鼠就不会咬经书了。”方丈侍者说。
我们看到,修复的经书焕然一新。捧在手里,如同捧起千百年来古圣先贤的智慧,想到这无上的智慧还将一代代传下去,影响更多的后来者,我们无比欣慰。
从时间上看,在我国实施“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时,少林寺的古本佛经保护已先行一步。少林寺主动开展佛经修复工作,建立佛经特藏书库,使这些承载着中华千年文明的古籍得以世代相传绵延不绝,实在是有远见的。“修复功德藏,接续人天师”,古本佛经的修复从长远来看,是少林文化中兴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计划在这些经书修复完毕之后,有选择地原样影印一部分,化一成百,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永信方丈意味深长地说,“对于得到保护的这些佛经,我们希望将来能够放到正在筹建的少林博物馆中去,用更好的手段、环境来保护它们……”
2008年3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永信方丈向政府建议“应建立针对寺庙的古籍图书修复计划”,引起大会高度重视和海内外媒体的普遍关注。
之后两年多以来,永信方丈对古籍的收集和保护益发重视。如今,少林博物馆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永信方丈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和呼吁,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古籍尤其是古代佛经的保护中来,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