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T模式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

2010-04-15 11:05李晨洋刘东赵晶
山西建筑 2010年22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李晨洋 刘东 赵晶

0 引言

《建筑材料》是我校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以及水文水资源专业的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且是必修课,是通向其他建筑及相关专业的桥梁,其目的在于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中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能、使用条件、检验及储存保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检验材料性能和质量的操作技能。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日新月异,传统的《建筑材料》教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本文将MIT引入建筑材料的教学改革中。

MIT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最早出现于1865年,它强调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1],其创始人——罗杰斯的教育信条是“通过实验进行教学”,他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MIT逐渐演变成一种教育模式,一种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2]。MIT教学模式的课程结构包括普通课程、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等。MIT强调利用实验室、实践进行教学,把个人的经验转化成知识,其目标是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使大学教育更好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可见,将MIT应用于高校课程教学确实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 MIT教学模式下《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

国内外的教育界对M IT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MIT逐渐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

表1 混凝土教学内容混成教学模式

1.1 建筑材料MIT教学模式设计

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低不能用知识储备的多少来衡量,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是否完善,MIT在改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也能有效改善学生的思维结构。所以本文根据前面所述的M IT教学准备,对《建筑材料》这门课程进行MIT教学模式思路设计,以《建筑材料》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混凝土一章为范例,进行建筑材料混成学习课程设计[3],见表1。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M IT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教学趋势,随着这种教学方式逐渐成熟完善,它最终将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1.2 实现MIT教学模式的途径

1.2.1 改革实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建筑材料》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环境。上述也提到了实验课是MIT重要的课程之一。而我校原来的实验课学时仅为16学时,为突出课程实验环节,应增加为24学时,同时开放实验室,学生任何时间都可以进入实验室,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也可对自己的想法构思进行验证,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也可培养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不仅如此,还可通过教学网络,模拟完成从查阅规范,到完成实验,再到借助实验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实验结果处理,直至应用实验技术标准评定材料工程质量[4],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工作实践是良好的工程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MIT工程实践计划是把传统的大学学习计划和校外企业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学生既可以获得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又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学业。企业组织可以获得优秀MIT学生为其工作。M IT工程实践计划使得学生的所学具有相关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最终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和更有潜质的工程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2 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阶段既要积累知识,更要培养能力。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只要是学生获取知识就行,多是以教师为主,学生的主观性被忽略,学习积极性不高,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为此,应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的出现,要求人们在观念和知识等多方面,能够不断地创新,而MIT中培养创新的关键是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与创新习惯的培养。这就要求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在MIT中以学生为主,学生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摆脱定势思维的限制,不迷信权威,全面思考、发散思维,要积极创新、探索求证。同时学院也应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环境模式,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模式必然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引入大量的前沿成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创新欲望,为学生创造“问题环境”,注重启发式教学;课外教学注重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

1.2.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就是培养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处事能力、生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能够妥善处理同学、同事、家庭之间的各种关系,能够积极面对并设法解决日常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这是大学生谋生的基本保证,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及发展。不仅如此,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又要有良好的协作能力。从近年的就业情况看,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常常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MIT教学模式将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到日常教学里,不仅要求学生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全部课程,而且还要求参加工程的专业实践,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通过M IT教学模式,重新对课程进行设置,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统一起来,理性教育和感情教育统一起来,以求高校能够培养出不仅有社会主义觉悟(政治头脑),能够掌握先进科学、驾驭尖端技术(技术头脑),而且还善于经营管理(经济头脑)的现代高级建筑人才。

2 结语

根据建筑材料的教学内容、课程特点和学生特征,构建新型的MIT教学模式,有效的改进了教育教学工作。虽然MIT《建筑材料》课程改革已初步有了模型,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课程的改革和实践的探索中,我们要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更好地进行MIT模式下人才的培养。

[1] 周聆灵,红勇平.面向21世纪工程教育改革的MIT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3(5):89-90.

[2] 史静波.M IT本科生培养模式特点及其启示[J].高教高职研究,2007(5):15-20.

[3] 刘敏榕.M IT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我国CI教育走向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8,10(10):190-194.

[4] 徐 莹,尹 玉,白宪臣.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创新改革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1):74-75.

[5] 王宝民.建筑材料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8(10):17-18.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