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蒲河水系治理策略的新思路

2010-04-14 12:10刘瑞梅李志为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年3期
关键词:蒲河滨河滨水

王 亮 ,刘瑞梅,李志为

(1.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天津 300204;2.天津市海河管理处,天津 300131)

1 概况

蒲河属浑河一级支流,河道在沈北地区境内,全长39km,流域面积393.4km2。蒲河两岸大部分地区地势低洼,为锅底坑及煤矿塌陷地,洪水灾害频繁,受涝原因除地势低洼外,主要是由于棋盘山水库汛期泄洪形成了河道顶托,造成支流排水不畅所致。目前,河道防洪标准为20a一遇,蒲河干流大耀至孟家段及道义段经2000~2005年的整治,局部地段达到50a一遇。目前河道主要为泄洪和农业灌溉。沿线两岸主要为农业用地,分布着许多居民点。生态环境较差,蒲河中下游虎石台段因受抗生素等工厂排污的影响,污染较为严重。

2 水系整治原则

2.1 防洪与景观结合,保持自然岸线形式

现状蒲河受到一定污染。水是蒲河景观的核心,首先需要对水体和河道进行治理,改善蒲河水质,培育景观生态旅游带,进而形成滨水中心区。

无论从城市防洪还是景观营造角度,都需要对岸线进行改造,但一般的岸线处理形式往往主要从防洪角度,采用生硬的断面形式,河道截弯取直,蜿蜒的河流不应在整治中变成一条人工化的灌渠,应当注重防洪与景观的结合,保持自然岸线形式。

2.2 沟通与扩宽水系

在对河道治理过程中,沟通现有水系,使河道贯通两个主要核心功能区,在两个分区内部形成水系环绕的“核心岛”,通过河道与科研休闲度假区联系,并设置水上游览线路,把沿线的景区、景点有机结合在一起。

通过逐级蓄水提升滨水空间的价值,增强河道调蓄洪水能力和提高该区段的行洪能力。但要避免在拓宽过程中,形成均匀的河道宽度,削弱景观变化。把靠近城市公共活动地点和中央绿地,作为主要拓宽水面的区域,其中在中央绿地可以结合目前塌陷区,形成较大规模的水面和湿地景观。

2.3 确定绿色堤岸的断面形式

采用自然的地形,塑造更灵活的景观河岸的断面形式。通过扩大水面,提高该区段的行洪能力。改变生硬的以防洪堤分割用地的方式,使滨河带与沿线的土地开发结合,有利于形成更加人性化和更有特点的滨河景观;滨江岸线断面应以自然护坡式和亲水驳岸式为主,以增强滨江区域的亲水性。

2.4 控制必要的沿岸绿地宽度

在一般的河道整治中,往往注重水体宽度,而忽略保持两岸必要的绿地宽度,削弱了河道沿线的休闲功能。蒲河整治在扩宽水面的同时,控制沿河绿地宽度在150~200m以上。扩大至河边的地域内,采用自然地形,塑造更灵活的景观河岸的断面形式。

3 保持滨水空间的公共性和开放性

3.1 岸线的公共性

确保滨江生活景观岸线的共享性是一个重要原则,让全体市民共同享受滨江生活景观岸线。同时这种公共性必须保持连续,不允许局部开发对连续性的破坏。

3.2 提高滨水空间的可达性,设置慢行交通系统

使市区拥有可以让人们放松的开放场所。强调岸线和水体的共享性同时,增加通向滨河地区的通道,提高滨水空间的可达性,让人们能够方便地进入这样一个柔性空间系统。滨河岸线布置步行路和自行车路,形成整体的步行和休闲空间。

3.3 减少滨河道路的交通功能

不应将交通性较强的道路紧临滨河绿带布置,以免其分割滨水空间和生活空间的联系,破坏休闲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4 沿河景观的多样化

4.1 岸线的公共性

沿线大量绿化,培育生态环境,使之成为城市的植物园。注重不同的树种,四季色彩的变化,春芽吐绿、树阴茂密、落叶满地、白雪覆盖,四时四季各有风景,创造一个富有变化、吸引人的城市带状公园,形成城市中最具特色和风情的场所。

4.2 限制沿河建筑布局模式,营造富有变化的沿线景观

蒲河沿岸空间是向公众开放的界面,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损坏城市景观轮廓,并保证视觉上的通透性。蒲河河道在生活居住带的南面,为避免沿线建筑形成岸边“围墙”,岸边建筑应留出足够的景观通道,并在朝向、高度上取得变化。增强景观结构中的线性要素,绿带内新的土地利用都应在小范围内建设,“成簇集结”的建筑设置于绿带中,创造葱郁和富有生机的景象。

4.3 滨河道路的非对称形式

避免两岸道路机械对称,道路设置考虑景观与观景需要,路与河的关系富于变化,达到景致丰富。人们可步行或通过各种慢行交通工具安全抵达滨水区和水体边缘,不为道路或构筑物所阻隔。创造亲水的公共活动空间、亲水的活动内容(包括水上活动),设置亲水设施,营造亲水的视觉感受。

5 推进策略与实施重点

蒲河沿线景观带将形成水质河道治理、景观生态旅游带、滨河整体功能与形象3个主要开发阶段。

5.1 水质河道治理

作为滨水景观,水将成为重要的主体景观之一,具有核心地位,而水质不良,将直接影响滨水区的环境质量。治理措施首先是污水截流治理,改变目前作为城市排污通道的局面。城市污水经过截流处理,使水体变清,水质改善。其次是保持水位,洪水期和枯水期水位变化较大,现有河道整治已大大提高了城市防洪标准,但枯水期水位与岸边(防洪堤)高差太大。应在下游拦蓄河水,调控水位,发挥水体的景观效用。

5.2 景观生态

沿线和沿线开敞空间初步形成良好的植被条件,形成滨水和开敞空间的游览路径。沿线种植乔木、灌木结合、疏密有致的绿化效果,注重树木的季节性变化和搭配。

滨河景观建设以点推进,重要是东部的新区核心区滨河景观和西部文教区滨河景观得到初步建设和引导,并与周围的功能开发结合。

5.3 功能开发

重点地段带状推进,并在中部衔接。整体生态环境的框架形成,但整体生态环境和景观的建设需要更长的时间。

6 结语

通过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水系总体规划分析,结合城市发展的要求,确立4个水系治理策略新思路:水系整治的原则、保持滨水空间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沿河景观的多样化和推进策略与实施重点。

[1]施存龙.发挥江海优势 振兴我国水运[J].瞭望,1982(3).

[2]雷磊.大连市南部岸线开发的功能结构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

[3]谷兆祺.加强城市防洪工作[A].199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

[4]汪群.水利战略动态管理——水利战略形态转换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3.

[5]杨鸣.莱州湾南岸海岸带环境退化及治理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5.

[6]樊建勇.青岛及周边地区海岸线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7]谷兆祺.加强城市防洪工作[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199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

[8]焦言海.搞通搞活沿海“大动脉”[J].瞭望,1983(4).

[9]徐乾清.21世纪中国的水利——以城市为中心带动全面发展[J].水利规划与设计,1994(2).

[10]范本贤.市区河湖水系综合治理规划梗概[J].北京水利,1998(4).

猜你喜欢
蒲河滨河滨水
观赏草研究概况及其在太原市滨河两路的应用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城市滨河湿地生态景观营造探索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滨河湿地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价值探索
蒲河湿地芦苇香蒲对水深的反应及其共生关系研究
等待候鸟——第五山城步道滨河区灯光设计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
沈阳蒲河流域2016年“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