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静
(山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太原 030001)
实验室是存放、使用化学、生物等危险品集中的场所,也是使用水、电、气频繁且集中的场所,检测涉及的技术资料又具有保密要求,因此实验室的安全不仅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保障,也关系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近年来,由于忽视安全教育、缺乏安全意识、因管理不当而发生在各行各业的各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笔者从十几年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总结了水利质检机构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特点。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一种基于对安全工作重要性具有深刻认识的安全自觉性,是固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安全观念,它可以使人们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按照安全工作的要求进行选择并为之不懈努力,这种意识对于持续安全的实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只有真正提高安全意识,头脑中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才能促进职工安全行为的规范、安全防范能力的增强,才能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实践证明,“无知是最大的隐患”,“麻痹松懈就可能导致事故”。因此要不断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不断地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大家在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上实现从 “要我安全”到 “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
笔者的工作单位属于多场所实验室,单位下设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以下简称 “中心”)和8个水环境监测分中心 (以下简称 “分中心”)共9个实验室,因此在管理上较单一的实验室有诸多不同之处。为了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中心”按照每年年初制定的培训教育计划定期对全省各实验室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并结合各类安全案例,不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日常质量控制检查,对各实验室涉及安全的各个环节进行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或潜在不符合工作,按照 《不符合工作控制与纠正/预防措施程序》进行纠正/预防。
对实验室新进的各岗位工作人员,“中心”首先组织安全培训,使他们在正式进入实验室前就先熟悉本单位涉及安全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管理规定等,随后再进行安全设施的操作培训及安全应急培训,让每个人都明白遇到各类安全问题时的应急处理措施,而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业务培训,使职工从一开始就树立安全意识。
为了加强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心”首先按照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建立了《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安全作业和环境保护程序》、《计算机及自动化设备维护管理程序》、《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程序》、《仪器设备管理程序》、《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文件资料控制和维护程序》、、《分中心管理程序》、《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等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对实验室所有涉及安全的设施、环境及工作人员健康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基本上做到了层层落实、处处定岗、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并结合 “中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日常质量控制检查进行各实验室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借鉴,节约了人力物力,使 “中心”的安全管理工作始终按照统一的要求不断进步。
为了加强 “中心”各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心”按照安全应急预案建立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 “中心”领导、各 “分中心”领导、相关处室负责人、各实验室负责人组成,统一负责“中心”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和责任事故的检查、指导、处理工作。另外各实验室也成立了由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安全管理负责人、实验室保管员、仪器设备管理员、药品管理员、标准样品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等组成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各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技术保障工作,并按以下几方面定期进行检查:一是检查涉及安全的物品 (包括药品、化学试剂及纸质/电子存储的资料等)存放、保管、领取、使用、收缴入库、处置等各个环节是否进行出入库登记,流转账目是否清楚。二是检查涉及安全的地方是否有死角。三是检查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四是检查各项安全措施是否全部落实到个人。五是抽查实验室应急措施是否正常运行,在发生安全隐患时是否能立即处置,是否做到隐患不消除就不放过。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按照相关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逐级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贯彻落实“谁使用,谁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工作责任制,基本上做到了每时每刻、实验室的每个角落都有明确的责任人负责安全工作且有详细的安全记录,并结合中心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查、培训、验证核查。
为了对 “中心”安全方面的各类突发事故和事件做出及时的响应和处理,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尽可能减少伴随的灾害损失和伤害,将发生事故造成的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中心”建立了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并督促检测人员定期进行演练,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重点预防。
各实验室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安全应急演练计划,不同的实验室具有不同应急项目。当某个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时,各实验室要及时进行应急响应。“中心”要以最快的速度从其他实验室抽调相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帮助发生事故的实验室进行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由于 “中心”各实验室经常交流经验、互相检查,因此当发生安全事故时抽调到事故现场的人员可以马上进入工作状态,这样既节约了人力资源,又节约了安全处置时间。
当工作中怀疑出现安全事故时,检测人员要立即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同时向相关部门或人员报告。相关人员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启动安全应急处置预案,按照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同时,要迅速查清事故原因,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员,防止事故再度发生,并认真做好善后工作。如果涉及安全管理程序方面的问题,“中心”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的修订或修改。
对于新进实验室的职工,在进行安全培训时要进行应急培训,确保这些人员在割伤、烧伤、烫伤、化学或生物药品中毒、气体泄漏或爆炸、电路或仪器设备短路或着火、仓库或实验室被盗、突发性不可抗拒的雷电、火灾、地震、房屋垮塌等自然灾害等事故发生时能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尽可能保障国家财产。
实验室必须保证其场地、能源、采光、采暖、通风等设施条件和灰尘、电磁、温湿度、噪声、振动、有害气体、微生物等环境条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实验室内应配备合适的灭火装置或喷水消防系统;应确保化学危险品、毒品、辐射、高温、高压、撞击以及水、火、气、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相邻区域的活动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粉尘等废弃物要尽可能由专人回收保存,经公安、环保等有关部门同意后统一处理。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实验室内不准会客、吸烟、用餐等;实验室不准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实验室内不准存放个人衣物、车辆及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严禁带小孩进入实验室;实验结束后及时打扫实验区卫生;检测人员离开实验室时,除恒温实验室、培养箱和冰箱等需要连续供电的仪器设备外,实验室应切断电源、水源、关好门窗。
外来人员如需进入实验室,需经有关领导批准,并且有中心人员陪同,未经批准不准参观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和线路的安装应符合消防规定,应选择合适所用电器类型的保护装置 (如保险丝和电路开关等),所有固定的仪器设备均应接地,同一插座不宜同时使用多台仪器设备;实验室应经常对电气设备、线路进行检查,发现老化、破损、绝缘不良等不安全情况应及时维修。
烘箱、电炉、马弗炉、搅拌器、电加热器、电力驱动冷却水系统等不应无人值守过夜工作,使用电炉等明火加热器时,检测人员不应远离工作现场。
为防止突发的断电,实验室应配备应急电源设备。发生断电时,应封紧盛装易挥发性物质的容器盖子,降下通风橱的窗格,关闭所有断电前正在运行的仪器设备,关闭实验室的火源、水龙头、电闸等,并保护和隔离正在进行的反应 (如电热板上沸腾的液体、蒸馏),切断一切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并锁好门。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设法及时切断电源,或者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电器分开,不应用手去直接救人。
实验室气瓶应竖直摆放在专用气瓶柜中,并加以固定;气瓶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处,远离热源、火种,防止日光曝晒;气瓶周围不应堆放任何可燃物品;气瓶要专瓶专用,外表漆色标志要保护完好;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要分开存放;
气瓶应定期进行安全检验,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腐蚀、损坏或对其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应提前进行检验。
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必须按照国务院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采购进来的危险化学品,必须严格检查和验收,认真填写验收记录和入库单,由药品管理员或标准物质管理员入库保管。库房应当设置明显标志,严禁闲人进入、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并根据物品的种类、性质,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设施以及监控、报警等装置。
剧毒药品和剧毒标准物质应严格遵守出入库管理制度,实行双人双锁、申领审批制度,要精确计量和记载,防止被盗、丢失、误领、误用,如发现上述问题必须立即上报。
实验室资料应保存在有防火、防水、防虫蛀、防霉变、防盗的安全环境中。
检测人员、样品管理员、档案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员要确保检测资料、客户资料、内部文件和资料(纸质和电子存储)的安全管理,未经批准,严禁借阅、摘录、拍照、复制、上传等。
“中心”的计算机及自动化设备只允许 “中心”内部人员操作,非授权人员不得上机操作,检测人员只能使用硬盘或工作磁盘进行与工作有关的操作,严禁使用外来U盘或光盘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
计算机应配备杀毒软件,检测人员应掌握杀毒方法,每次开机前进行一次杀毒,特别是使用软盘时。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2]方璟等编著.水利质检机构计量认证评审指南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