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忠平
(镇坪县水利局 陕西 镇坪 725600)
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加强水利建设既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重要内容。如何依靠水利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新课题。为调整和完善水利工作发展思路,集思广益规划项目,竭尽全力争取项目,集中力量实施项目,目前镇坪县水利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让人民群众从水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镇坪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大巴山北麓,陕、鄂、渝三省市交界,总土地面积1503km2。气候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034.5mm。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化龙山)海拔2917m,最低点(江家垭子)海拔540m。这里山冈连绵,青山葱茏,尽显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生物、矿产、水能资源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南江河流清澈灵秀,没有污染,是一个天然绿色宝库。
2009年末统计,镇坪县总人口59437人,其中农业人口50397人;耕地面积8441.2hm2,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926.2hm2,坡耕地面积3515hm2,粮食总产2878万kg。实现生产总值5.7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6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33亿元。财政总收入47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15元。
近年来,全县建成人饮工程86处,完成投资1662万元,工程覆盖6乡4镇74个行政村,农村行政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了95%,农村人口自来水覆盖率61.2%,解决了2.85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新修和修复灌溉渠道32条58.3km,新修加固河堤11.5km,保护人口 2980 人,农田 180hm2,完成投资1024.9万元。实施完成新一期“长治”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km2,投资765万元。完成新修和改造农田61.3hm2,衬砌引水渠道1500m,埋设引、供水管道4880m,投资173万元。新建小水电站3处,装机7.4MW,完成投资约0.59亿元,再续建小水电站11处,装机148.1MW,总投资13.8亿元,完成投资2.8亿元。截至目前,还储备有新农村电气化、农村口粮田、农村安全饮水、“丹治”、“长治”和农田小水等项目,总投资2.23亿元。
(1)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单一,后续配套资金到不了位。由于镇坪县水利工程投融资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性投资,没有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致使投资力度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相适应。工程资金投入的有限与后续配套资金的短缺,以及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特别是农村实施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水利工程及农田建设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且大多数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修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末,水利设施年久老化失修,建设标准低,地方财政拿不出维护资金、群众又不愿出劳来管理维护,地方配套建设资金到不了位,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2)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观赏农业、清洁农业的发展进程。
(3)饮水水质监测工作脱节。饮水工程除县城供水正规有消毒设备外,农村饮水工程基本无消毒设备,入户形象差,没有标准洗涤池,安装美观程度不一,龙头裸露户外。且没有定期对水质抽检化验,饮水安全程度仅凭肉眼判断,影响农民身心健康,制约农村供水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工程建设程序不严谨,盲目性、随意性,重复建设较多。水利工程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从立项、投资建设、质检监督到竣工验收,都必须有严格的程序,而一些脱离应有的程序甚至颠倒程序的工程建设都导致了工程的不合理性或质量的不安全性。
(5)宣传工作不够广泛深入,执法工作滞后。由于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全县上下齐参与的舆论氛围。一些干部、群众对水法规不甚了解,个别人为了自身利益,水法规又缺乏刚性条文,处罚不到位,力度不大,使一些人有恃无恐,例如电、毒鱼实有发生;板石开采、探矿等建设项目弃渣乱堆乱倒,植被破坏行为比较突出。新的水土流失对沿河沟道两岸的住户、农田构成威胁,同时埋下了潜在危害。
建设现代新型农业,任务十分艰巨。加强水利项目建设、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按照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4.1 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在面向“三农”建设服务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政府要积极引导,用活用足现有政策,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政策,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广泛鼓励、激发自觉投资投劳参加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水利项目建设的投入,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深化水利体制改革。要依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明确政府水职能部门与水管理单位的责任和权利,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相挂钩。搞活经营权,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部分建立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项目以转让、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进入市场,进入社会,让群众自主管理,自主经营,彻底解决“国家建,集体管,农民用”的建管相脱节的问题,真正达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结合实际,统筹考虑。水利工程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性、永久性的工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要因地制宜,遵循自然科学规律,尽可能地做到既使布局、建设科学合理,又要使工程与社会和谐共处。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推行工程项目论证制、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工程施工监理制和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合同制,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水利工程全过程。
(4)严格水政执法。建立一支协调统一专职有力的水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合理。
(5)正确舆论引导。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水利法律法规宣传,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认识水利项目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宣传工作作为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对在建项目活动中破坏水利设施,影响行洪安全,造成地貌植被破坏和乱堆乱倒弃渣行为的,责成相关责任单位(人)限期进修复、清障、治理。否则,依据水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6)重视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专业人员的培训,学习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过程中,“三农”问题是当前重中之重,而农业基础薄弱和水利建设不够配套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坚持发展农业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按照镇坪小流域治理模式,“中高山移民修复大封禁,低山植树建园林,山边、沟边修地兴产业,沿河两岸治水保良田”的治水理念和奋力实现“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人均强县,构建和谐镇坪”战略目标,深入进行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对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