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
魏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城东南部的魏集镇村西南部,由树德堂、福寿堂、徙义堂三组院落组成,是我国北方仅存的清代城堡式建筑群。建筑群在继承借鉴传统的四合院建筑规范的基础上,庄园主人又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与审美观有所创新和发展。树德堂、福寿堂和徙义堂3组建筑群各具特色,树德堂独领风骚,下面以树德堂为例分析庄园的建筑艺术。
树德堂的宅门为广亮大门,仅次于城门,是具有较高品级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如图1所示。宅门进深6.2 m,面阔4.2 m,在倒座房的东侧。门高3.38 m,宽2.7 m,上部镶嵌着庄园的堂号“树德”二字。城门前为一平台,青石板铺路,两侧为1.2 m的护栏。与平台相连的是拱桥坡道,拱桥下是城堡内排水系统的总出水口,坡道则是进入城堡的必由之路。坡道两侧各有一旗杆座基,座基为梯形,高1.2 m,座身四边相等,座帽为蘑菇形,竖有两根黑色旗杆,旗杆高15 m。在旗杆的上半部挂有吊斗,即古代量具升,升四周雕有古钱币图案,四角雕有蝙蝠,下部四角有雀替,寓意为福在眼前、步步高升。庄园大门的檐枋有两层雕刻精美的花子板,第一层为5块雕刻的花子板,采用透雕技法,图案为暗八仙图形;第二层为鸳鸯戏荷花、狮子滚绣球、凤凰戏牡丹,雀替为变形的草龙,两侧为垂珠。
门枕石是住宅门的重要装饰部位,门枕石上部有一对狮子,双目炯炯有神,下部右侧正面雕有麒麟献宝图,左侧雕有竹子与镇宝瑞兽,以象征的手法表示坚持正义、拒邪恶。两块门枕石的侧面还雕有梅兰竹菊,寓意为高雅的“四君子”。
纵观庄园,可谓易守难攻,固若金汤。城墙基度宽3.8 m,顶部宽1.5 m,墙体高10 m。结构采用明清城墙的传统模式,内外灰砂三合土夯筑,外表层包砌青砖,墙体还用三层石条进行内外拉结,异常坚固。城墙顶部内设女儿墙,外砌垛口、射击孔、弹药龛,内侧砌女儿墙,中间为宽窄不一的墙顶跑道,墙体的内壁四周建有12个拱券形壁龛。壁龛内有上下两层的对外射击孔。北城墙内侧及女儿墙建设为波折形,跑道时宽时窄,取意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跑道下方设有40个石制泄水槽,用于雨季排水,设跑道可绕城一周,畅通无阻。在城墙东南角和西北各设一座半凸出城墙之外的炮楼,每个炮楼分上、中、下3层,见图2。
错落有致的院落结构使人无论站在城墙的任何地方都看不清院内的任何情形,这也起到了一个军事防御功能。用于防御在城墙上巡逻的家丁偷窥园内情况,以防家贼。为了便利内宅与外面的联系,以及御敌需要,内宅的北大厦东西两端山上还设有两座吊桥通到城墙顶部,如图3所示。城垣内的主要房间均建有壁橱,平时是屋内的装饰,实际是通向房外的通道,这是目前国内其他任何庄园所无法比拟的。
魏氏庄园主要建筑采用木结构,它的建筑外形具有明显的特征。庄园的房顶多采用大出檐,飞檐翘角。四脊挑角装饰豪华气派。台基是整个建筑物的基础部分,采用柱子承重,窗间墙处理的灵活多变,屋身是房顶的凸出部分。房屋建筑细部运用多种工艺美术,运用石雕、砖雕、木雕及彩绘等多种手法在房屋建筑中灵活运用。如树德堂第二层门是以两侧的透雕的石榴花著称,叫垂花门,其上方有3幅透雕图案,各刻着蝙蝠、梅花鹿、仙鹤、喜鹊四种动物,寓意为福禄寿喜。
通过梁枋檩椽、屋面瓦的加工而获得青砖、灰瓦、黑色门扉、柱子及枣红色的窗心等较强的装饰效果,使建筑外形更加丰富多彩。
魏氏庄园建于清朝晚期,其自身浓缩了百年的风风雨雨,通过它可以形象地了解晚清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当时的社会心态及建筑艺术风格,魏氏庄园恰似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鲁北平原上,再现了古代建筑先辈们的聪明才智,它在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建筑艺术文化上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 封 欣.魏氏庄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晓晖,王丽娜.山东省魏氏庄园的建筑特色探析[J].山西建筑,2008,34(7):60-61.
[3] 孙成政.魏氏庄园的建筑特色与文化资源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4] 赵丽芳.论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水美学思想[J].山西建筑,2008,34(2):348-349.
[5] 孙远方.魏氏庄园的古建筑及其特色研究[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