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斌,范 睿,黄春梅
(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开封 475000)
2009年 2~11月,我们对 1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进行MRI检查。现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以明确DAI的 MRI特点。
资料分析:本组男 12例,女 2例。年龄 16~58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 9例,暴力外伤 2例,高处坠落伤 3例。重型(GCS评分≤8分)9例,中型(GCS评分 9~12分)4例,轻型(GCS评分 13~15分)1例。MRI检查方法:伤后 3 h~7 d行 MRI检查。
结果:发现 57个病灶。病灶位于大脑白质 41个(其中额叶 9个,顶叶 11个,颞叶 14个,枕叶 7个),胼胝体 5个,桥脑 2个,脑干 1个,丘脑 2个,基底节区 6个。 7例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MRI表现分为非出血性和出血性病灶两种。非出血性病灶 MRI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的片状、小片状异常信号,边界不清晰,T2WI、FLAIR为略高或高密度信号影。T1WI显示为等、低密度信号影。弥散加权像(DWI)为高密度信号。FLAIR、DWI序列显示的病灶范围较清晰。出血性病变急性期在 T1WI呈等密度信号,T2WI呈低密度信号,FLAIR呈低密度信号。亚急性期T1WI呈高密度信号,T2WI呈等密度信号,FLAIR呈密度低信号,DWI呈低密度信号。具有 DAI特征性表现。
讨论:DAI发病机制是由于灰、白质密度的差别,二者收到外力作用后的运动速度不同,产生瞬间剪应力,发生相对位移,造成轴索结构的破坏和小血管断裂。这种损伤好发于异质组织界面,如白质与灰质交界处、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胼胝体、脑干上端以及基底节与内束等部位。显微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DAI急性期轴索轴膜及细胞框架完整性收到破坏,轴索内离子平衡失调,轴浆运输中断,以致轴索肿胀、扭曲、断裂,轴浆在断裂处溢出,蓄积成圆形或椭圆形轴索回缩球,轴索周围出现条带状及蜂窝样间质水肿,同时相应部位小血管断裂,发生出血。常规 SE T1WI、TSE T2WI能显示较大的出血灶和水肿,但显示针尖样的小灶性出血及轻微水肿相当困难。FLAIR序列降低了脑沟、裂内自由水的影响,可使得一些被容积效应所掩盖的病灶得以显示。DWI既能显示水肿灶,又能显示因小血管断裂而引起的局部性脑缺血,使 DAI的诊断率大大提高。本组 MRI结果证明了这一点,表明 FLAIR、DWI序列是诊断 DIA的有效 MRI检查方法,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