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油田采油三厂工程监督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10-04-13 22:03:29余津文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0年12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监督

李 健 杨 臻 余津文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 采油三厂 (河北 河间 062450)

华北油田采油三厂工程监督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李 健 杨 臻 余津文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 采油三厂 (河北 河间 062450)

介绍了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创新工程监督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做法,分析了产生的效果,对目前中国石油各企业推行和深化精细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工程监督 管理模式 创新研究

工程监督管理模式创新的背景

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自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以60~100口新井的速度进行滚动勘探开发生产建设,每年平均建设产能15万t以上,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任务十分繁重,而且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整体协调发展的形势下,原有的工程监督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 不适应石油工程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的需要

近几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要求各油气田分公司建立与之相应的监督机构,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强化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工程投资。但由于各油气生产单位所处地域不同,勘探开发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别,难以完全一致地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投资规模最大的钻井工程,监督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环境、工期、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2 不适应油田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每年油田勘探开发产能建设、老油田改造及维护作业投资大、规模大、风险大,而现场专职工程监督人员数量少,无法对工程项目实行专人现场全过程监督。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使项目在确保安全和清洁生产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是工程监督管理所面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3 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随着石油企业重组改制,主营业务与服务业务的分离,工程监督机制进入油田企业内部的管理范畴,监督与管理职能监管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

一是决策、执行、监督三合一,工程监督没有相对独立的机构,监督定位模糊,职责不清晰,监督工作出现多头重复管理现象,监督管理职能很难有效发挥作用。二是各专业工程监督人员受职能部门领导,监督行为只对职能部门负责,对职能部门没有约束作用,在职能、职权上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即使在涉及范围内,监督的行为也往往受到干涉,当工程进度受到影响时,就会出现牺牲质量赶进度的现象。三是由于管理粗放,工程监督受部门牵制太多,缺乏权威性,监督建议、处罚及质量评定等经常不被采纳,不能有效发挥工程监督的能动性。

因此,如何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且适应油田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发展要求的工程监督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工程监督在油田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已成为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创新的内容及主要做法

建立符合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要求的工程监督管理制度和模式是贯彻国家及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关于深化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进行工程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不断适应油田企业集约化、专业化和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工程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就是以“监督与管理分离”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从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分级监督网络、强化现场工程监督、优化工程监督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入手,在监督过程中,以安全生产为中心,通过规范施工质量行为,创新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监督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安全巡视、技术指导和信息传递的作用,从而提高生产时效和工程质量。

因此,工程监督管理模式创新应主要从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制度体系、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创新、优化监督手段和方法、提高监督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进行。

1 实行监督与管理分离,建立分级监督网络,完善QHSE内审考核体系,强化监督例会制度

(1)建立完善监管分离机制,理顺部门管理职责,规范部门业务流程。一是成立工程监督部门,优化部门流程,明确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二是在施工结算程序上进行改革,保证监督的权威性。工程施工完成后,先由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进行质量评定,在结算单上签字盖章后,其它相关部门才能签字盖章结算,否则财务部门不能付款,以此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三是增强监督人员的力量。配备井下作业、地面工程专职监督28人,工区片站兼职监督42人,同时,该厂每年外聘钻井、测井、录井、大修作业等驻井监督40多人,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分级监督网络,强化了监督力量。

(2)建立分级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全厂监督网络,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为保证监督工作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根据油气生产单位机构特点,在内部建立了分级监督管理机制,具体内容为:

——试油、井下作业实行三级监督管理,把监督职责延伸到“厂—工区—班站”三级单元。具体分工为班站三级监督负责施工现场和工农关系的协调,工区专职二级作业监督负责日常巡井监督,厂一级监督则负责对重点工序进行现场监督;对试油、大修作业则向油田公司申请委派外聘监督,实行驻井监督。

——地面建设工程实行两级监督管理,厂级地面工程监督负责工程的交底、注册,下达监督计划,设置停、必监点,对重点工序进行巡检抽查,对工区监督进行管理考核;工区地面工程监督负责对停、必监工序进行现场监督,及时汇报监督发现的情况,每月提交监督报告。

——钻、测、录井工程实行两级监督管理。厂级监督负责对项目进行巡井检查,并对驻井监督进行管理考核;驻井监督则对钻井工程进行全过程现场监督。分级监督管理,使监督工作责任落实,分工明确,任务细化。监督网络各司其责,密切协调,环环衔接,能够使监督工作高效运转。

(3)完善QHSE内审考核体系,强化现场工程监督的执行力。

建立和完善了钻井工程、井下作业、地面建设工程监督QHSE内审考核体系,制定了工程监督管理内审考核标准。

通过细化、量化指标,把地面工程、井下作业监督管理纳入内审考核,每月进行考核评比,将扣分情况与每个现场监督人员的业绩工资挂钩,强化了工程监督的执行力;同时每季度进行排名,对季度排名首位的工区作业监督,奖励600元,对季度排名末位的工区作业监督,扣罚300元,增强了工程监督人员干好工作的责任感。钻井工程监督则按照以口井为单元进行考核,根据内审考核要求进行量化打分,考核结果上报油田公司工程监督部,作为支付监督人员日费的依据,同时对内审考核低于75分的驻井监督,采取谈话、警告、辞退等处理方式,促进驻井监督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把好施工关键环节质量关。

(4)创新钻井、井下作业及地面工程监督例会,保证例会的实效性。

地面建设工程监督、试油监督、井下作业监督专业例会,每月召开一次;钻井、录井、测井监督专业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除监督人员参加外,还邀请施工单位、监理公司监理人员列席,汇报采用多媒体幻灯片,结合图片和数据,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剖解、分析,并制定出相应防范措施。对一些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寻找解决的最佳办法。对一些焦点、难点问题,则让监督人员畅所欲言,广泛探讨,集思广益,加快问题的解决。

2 现场工程监督管理创新

(1)执行开工验收制度,消除井控安全隐患。

为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避免发生井喷事故,对钻井、试油、井下作业等所有重点工程实行开工验收制度。一是加强对HSE策划书、施工设计和岗位资质的现场审查。二是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开工前自检工作。三是实行《开工验收单》制度,对验收检查不合格的井,或不具备开工条件的工程,下达问题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或延期开工。

2008年对73口钻井、71口试油井、12口大修井实行了开工验收,现场发现问题279个,下达整改通知书87份。通过实行开工验收制度,保证了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实现了井控安全事故为零的管理目标。

(2)利用要因原理,设置工程质量控制点或监检点,保证工程关键工序或部位达到设计标准。

为确保油田开发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各专业根据其工程设计、合同、工程特点、技术工艺、施工难度等因素,通过利用“主要因素分析管理”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建立重点监控的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点,按照影响程度设立停检点(旁站点)、必检点和巡检抽查点。

2008年钻井工程监督设置旁站点790个,检查21个钻井队、19个录井队、10个气测队、3个固井队、1个套管队、8个测井队,发现问题457个,下达整改通知单98份,保证了钻井工程质量。

通过设置质量监检点,油田开发建设进行的一系列作业技术和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

(3)建立监督档案,规范现场监督记录和评定资料,提高工程监督管理水平。

监督日志、过程检查记录、工序评定资料、质量验收表、监督备忘录、整改通知单及监督总结是衡量建设工程质量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为此,该厂规范和完善了监督档案,实行监督认证制度,对现场存在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或备忘录,并形成整改闭环,有效地提高了工程监督管理水平。

(4)坚持工程监督情况汇报制度,提高工程监督管理的及时性。

由于油田企业生产的特性,决定了钻井、试油、井下作业等工程必须24h连续运行,为此,对以上工程项目实施了工程监督汇报制度,驻井、巡井监督人员必须每日按时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进行监督情况汇报。

工程监督汇报制度的建立,使主管领导、项目管理部门能够准确及时了解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有效地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决策机构提供了有效的工程建设信息。

(5)实行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制度,把好工程质量验收关。

工程竣工验收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是检查工程建设设计、原材料采购、施工、生产准备及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按照“监管分离”的原则,对工程竣工验收实行了监督制度。一是对工程交接进行检查核验,确认达到各项工程交接要求后,工程监督才能在交接证书中签字盖章。二是对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的工程预验收实施监督,并提出结论性意见。三是工程监督机构没有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项目管理部门不能组织竣工验收。

2008年对7个地面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实施了监督,发现问题62个,及时督促相关单位进行了整改,有效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高。

(6)建立钻井完井述职制度,促进驻井监督履行岗位职责。

现场监督人员的素质和监督成效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外聘监督人员的引进,每年外聘钻井、测井、录井、大修作业等驻井监督40多人,如何对这些外聘监督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何提升监督工作水平和规范监督工作成为工程监督管理迫切解决的问题。所以,除建立外聘监督考核管理体系外,对井筒外聘工程监督实行了完井述职制度。一是加强对驻井监督各项资料的审核。二是规范驻井监督汇报内容。三是通过讲评考核,对监督成效显著的驻井监督给予奖励,对监督失职的驻井监督进行辞退。

2008年总共对47名驻井监督实行了完井述职制度,按照内审考核细则,对8名外聘监督因监督日志和旁站记录描述不清、检查情况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提出了警告或辞退。

(7)实行工程监督动态通报制度,为建设各方提供质量信息。

建立了钻井、井下作业、地面工程质量动态通报制度,明确了通报的内容和范围,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动态考核和信息通报,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极大促进和提高了各相关单位的质量水平和服务意识,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起到了警示和沟通作用。

3 优化工程监督手段和方法,提升工程监督水平

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要确保开发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监督管理水平,必须不断改进监督手段和方法。

(1)完善监督手段,增加监督资源配备。

为提高工程质量评定的准确性和检测的可靠性,在检测仪器、标准规范、车辆配置、办公条件等方面加大了对工程监督部门的支持,增加了射线探伤机、超声波探伤仪、水准仪、防腐层测厚仪、钢筋扫描仪及常用的检测设备,为全厂28名专职监督配备了计算机、数码相机、检测工具包,购置更新了2 500余册的相关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评定标准,改善了办公、通讯条件,通过增加监督资源配备保证了工程监督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2)推广应用清单式监督检查模式,规范监督人员行为。

由于各专业涉及的标准规范较多,如何保证工程重要部位和监检点的质量,结合现场实际和工程监督程序,推广应用了清单式监督检查模式。

清单式检查表是以“清单式检查”为思路,对各专业工程所要求的监检点、旁站点的检查内容及要点列成清单,在工程监督过程中针对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依据工程设计,比照清单式检查表的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和检查要点,对在建工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与清单中的要点不符,立即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清单式监督模式通过钻井和地面建设工程应用证明,此法是一种较为实用的监督方法,具有检查内容清楚、检查依据充分、判断问题准确、盲目性减少的特点,并且这种反方式直观全面,操作性高,说服力强,受监单位容易接受、记录简捷。

(3)采用多种监督检查方式,提高监督管理水平。一是日常监督检查。工程监督人员根据工程进度,按照监督计划对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面、监检点进行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二是专项监督检查。针对涉及工程重要部位、关键部位、普遍性的质量问题或工程质量出现下滑趋势等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实行专项监督检查,并进行调查取证,分析研究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三是工程质量大检查。根据工程质量动态,为了对工程做全面质量分析和评价,抽调专门人员组成检查组,对油区内的工程进行系统抽查,以达到掌握工程质量状况的目的。

通过完善监督手段,改进监督方法和方式,工程质量取得明显效果。

4 以人为本,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工程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

工程监督是甲方派驻现场的代表,对工程质量的控制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提高工程监督人员素质,强化培训是工程监督管理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培训工作中采取了不同的培训方式。一是按照油田公司监督管理规范对监督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资质培训、井控培训,定期参加华北油田工程监督部举办的标准学习培训班和每月的理论知识考试。二是厂工程监督部门结合施工现场情况,采用巡井过程考核、监督例会、案例分析等方式,运用了课堂和现场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交流培训活动,让骨干监督人员介绍监督方法和经验,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着力培养现场实战能力,组织监督人员进行现场问题分析,提高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

2008年共举办4期理论培训班,100多名监督参加了培训,请专家讲解了水平井、大修、压裂、试油及井下工具等方面知识,提高了监督人员对现场施工技术的理解,加强了监督人员对施工标准、规范的掌握。

通过加强培训和提高理论学习,目前现场监督人员都具备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各专业(钻、测、录、试、井下及地面工程)监督工程师资质,9名监督人员分别取得了国家注册质量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及无损检测执业资格,有15篇论文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为提高工程监督水平奠定了基础。

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果

通过创新监督管理模式,优化监督管理网络,增强了工程监督管理的针对性,经过一年的实施运行并持续改进,各项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提高了各级监督管理层面的工作效率,保证了工程质量。

1 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

2008年通过钻井监督管理创新,实现了井控安全事故为零的管理目标,提高了油井生产寿命,间接降低了开发后期的维护成本;通过对不正常作业井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了不正常井日产量小于80t,返工作业井有效降低。

2 工程质量得到了全面控制

通过采用工程施工全过程监督管理模式,设立工程项目的停检点、必检点和旁站点等监督管理规程,使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了全面控制。

(1)2008年钻井施工过程发现各类质量问题为118个,全角变化率超标情况下降了21%;井身质量不合格率由5.2%下降到1.6%;井下复杂情况下降了4.6%;固井合格率100%。

(2)井下作业施工质量明显提高,2008年发现问题332个,没有出现返工井现象,重复作业井比2007年下降8.5%,单井检泵周期延长了30d,提高了单井的生产时效,降低了油井维护成本,为全面完成原油生产任务奠定了基础。

(3)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质量稳步提高。2008年现场实测实量综合点合格率88.1%,现场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465个,促进了施工单位加强质量管理,预防了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油田设施的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大幅提高。

3 培养大量工程监督人才

通过实施工程监督管理创新,监督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知识结构有了明显提升,强化了监督人员的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利用工程监督例会制度,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使监督人员监督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监督队伍。

4 开创了采油厂健康发展新局面

通过工程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证明了“监管分离”管理理念的正确性,树立了工程监督必须服务于油田开发建设的理念,解决了施工进度、工程投资、工程质量的矛盾,完善了工程监督体制和运行机制,对采油厂的改革和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 and methods of innovating the management mode of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in the Third Oil Production Factory of Huabei Oilfields,and then analyzes its effect.This research is very useful for enterprises of CNPC to promote and deepen the fine management.

engineering supervision;management mode;innovation research

李健(1966-),男,长期从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路萍

2010-11-09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监督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6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中国盐业(2018年13期)2018-10-26 01:12:48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夯实监督之基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