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乐敏 王运律
(上海市中医医院血液科,上海市芷江中路 274号,20007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系免疫无能的小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所致。我们用健脾化痰法治疗了 20例 CLL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自于 2006年 6月 -2009年 1月在上海市中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入选,治疗组 20例,接受辨证服用中药及常规化疗治疗,对照组20例,接受常规化疗治疗。
1.2 治疗方法
1.2.1 中医药治疗 依据从痰论治 CLL的理论,将20例 CLL辨证分为 2型:1)寒痰凝滞型:治以健脾益气,温阳散结;2)痰热内蕴型:治以清热解毒,滋阴泻火,健脾化痰散结。治疗后期以扶正为主,或滋阴养血,或温阳益气,或气血阴阳并补,佐以祛邪。寒痰凝滞型方药:太子参 20g,白茯苓 12g,焦白术 9g,炙甘草3g,当归 9g,吴茱萸 2g,黄连 3g,莪术 9g,三棱 15g,炙黄芪 15g,山茱萸 12g,软柴胡 9g,川芎 9g,急性子 15g,制半夏 9g,苍术 9g,厚朴 9g,陈皮 6g,制香附 9g,山慈菇 12g,白花蛇舌草 15g。痰热内蕴型方药:太子参20g,白茯苓 12g,焦白术 9g,炙甘草 3g,生地黄 12g,牡丹皮 9g,紫丹参 9g,泽泻 6g,玄参 12g,麦冬 1g,吴茱萸1g,黄连 4g,急性子 18g,猪苓 g,茯苓 15g,土鳖虫 9g,地骨皮 15g,连翘 9g,夏枯草 12g,桃仁 9g,红花 9g,苍术 9g,厚朴 9g,软柴胡 6g,青皮、陈皮各 9g。
1.2.2 西医药治疗 单药苯丁酸氮芥 4mg~12mg,1次 /日,口服;或 CD20单抗、或干扰素治疗;联合化疗方案如 COP、CHOP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 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NK;B淋巴细胞 :IgA、IgG、IgM免疫指标变化和预后相关因素外周血 LDH水平改善状况。
2.1 治疗前 2组间比较 治疗前 B细胞、T细胞免疫指标和预后指标,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后 2组间比较 治疗后 B细胞免疫指标、T细胞免疫 CD3、CD4、CD8和预后指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 2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细胞 CD4/CD8、NK细胞免疫,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3 2组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组 IgA、IgG、IgM、CD3、CD4、CD8、LDH治疗前后 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 CD4/CD8、NK治疗前后 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 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 B细胞、T细胞免疫指标和预后指标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2组有可比性。中医药加常规放化疗治疗和单纯常规放化疗治疗后 2组 IgA、IgG、IgM、CD3、CD4、CD8和 LDH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组 IgA、IgG、IgM、CD3、CD4、CD8、LDH治疗前后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医药治疗明显改善了 CLL患者 IgA、CD3、CD4、LDH水平 (P<0.01);治疗后 CD4/CD8、NK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 P值小于治疗前 P值,表明中医药治疗后 CD4/CD8、NK免疫功能仍有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单纯西药治疗未明显改善患者 T、B细胞免疫和 LDH水平。
中医根据 CLL临床表现,一般按“痰核”“症瘕”“积聚”“瘰疬”[1]等辨证论治。其病因病机多为人体正气本虚,或为六淫侵袭,或为七情所伤致脏腑、气血、阴阳亏虚;邪毒直接侵犯人体骨髓,伤髓耗血,伤津耗气,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以致气滞血瘀、痰湿积聚、邪毒、痰瘀互结,日积月累而成病。朱丹溪认为:“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我们从痰论治 CLL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以健脾化痰为大法,在临床经验基础上选取方药,辨证分为两型。1)寒痰凝滞型:方取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健脾补气养血,左金丸、平胃散和胃,化积丸祛邪消瘤,半夏性温燥化痰、山慈菇散结,药理研究表明两者均有抑瘤生长作用[2-3],共组成温化寒痰,行气散结,健脾和胃,益气养血扶正之方。2)痰热内蕴型:方以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健脾益气养阴,左金丸、平胃散和胃,消瘰丸、土鳖虫软坚散结,地骨皮、夏枯草、急性子、连翘等清热解毒生津,共奏清热解毒,滋阴泻火,化痰散结之功。治疗后期以扶正为主,或滋阴养血,或温阳益气,或气血阴阳并补,佐以祛邪。本研究表明该治疗方法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了患者 T、B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了患者预后。LDH是 CLL中最具独立的预后因素之一,中医药治疗明显改善了 CLL患者LDH水平,延长了患者的平均生存率。
[1]粱冰,葛志红.血液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7.
[2]吴皓.半夏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草药,2003,34(7):593.
[3]夏文斌,薛震,李帅,等.杜鹃兰化学成分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3):1827.
(2009-02-01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