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妍,石星明,王云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及其防治
赵 妍,石星明,王云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禽传染病研究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血样渗出物或黄色干酪样假膜,剖检可见喉头、气管黏膜肿胀、大面积出血,最终糜烂、坏死。
ILTV对外界抵抗力强,主要是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感染的鸡群呈急性暴发和长期潜伏特性。急性暴发时的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一般在10%~40%。该病传播快,可引起鸡的死亡和产蛋下降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养鸡业的一种常见多发病。
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地,1925年首次报道于美国,1931年在美国兽医医学协会禽病专门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传染性喉气管炎”,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大部分地区有不断发生的报道,1992年以后在我国一些地区又呈地方性流行。鸡群一旦患病,便长期带毒,流行地区遭污染后不易根除,同时又具有暴发式流行的特点,给养鸡业造成严重损失,是危害现代集约化养鸡场的重要疫病之一,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B类疫病。
潜伏感染和持续感染是疱疹病毒一个共同的重要特征。Williams等用PCR证实,ILTV在鸡体内的潜伏感染组织在三叉神经节(TRG),并在神经系统内终生存活,所有野毒株、疫苗毒株均能形成潜伏感染。潜伏感染的建立时间约在急性感染的开始期,即气管感染病毒后的7~10 d,维持时间短至感染后3个月,长至终生。Lisa等用非放射性DNA探针检测急性感染鸡体内的病毒,感染后8 d内容易分离到病毒,8 d以后不能分离到,但2个月后从气管组织中又分离到了ILTV。Bagust利用气管组织培养系统,在感染强毒株3~15个月后能从38%的鸡中检测到病毒;接种疫苗2~10个月后,也能从同样比例的鸡中分离到疫苗毒。童光志等分别用制备的光敏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亦检测到潜伏感染病毒的存在。
当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如使用免疫抑制药、处于产蛋期等),潜伏在三叉神经节中的病毒可被激活而重新复制,进而引起发病。因此,持续感染是ILTV能在鸡群中循环传播,难以根除的主要原因。已知目前广泛使用的ILT弱毒疫苗也能建立持续感染,而且,任何疱疹病毒疫苗都不能完全阻止继发感染的强病毒建立持续感染。因此,在ILT防制中,持续感染问题必须予以认真考虑。
ILT四季均发,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鸡都易感染,尤以4~10月龄的成年鸡症状最为典型,年龄大的鸡群表现更加严重,且死亡率较高。此外,其它禽类有时也因与病鸡接触而感染。据研究报道,本病严重流行时,鸡群感染率高达100%,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传染病。
自然感染潜伏期6~12 d,耐过本病的鸡,具有长期的免疫力。一般死亡率为5%~7%,严重暴发时的死亡率高达70%,蛋鸡产蛋量下降高达35%。在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新西兰报道过温和型流行,发病率为5%,死亡率仅为0.1%~2%。ILT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2~3周。
本病可通过空气传播,常呈地方性流行,在舍内传播速度快,2~3 d可感染全群,不同群间传播相对较慢。该病毒具有很长的潜伏感染力,康复鸡带毒期可长达2年以上。其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方式经呼吸道和眼睛侵入鸡体,病鸡和带毒鸡(康复鸡)是主要的传染源,饲养管理不当、通风不良、鸡舍潮湿、鸡粪堆积过多、氨味浓烈等环境应激均可诱发本病,疫苗接种不当也可引起暴发。
由于病毒株的毒力随感染鸡的日龄不同,临床上的表现有一定差异,一般有喉头气管型(重症型)和眼型(轻症型)两种。
1.急性型(喉气管型)。主要在成年鸡发生,传播迅速,短期内全群感染。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鸡冠发绀,食欲减少或废绝,有时排绿色粪便。病鸡初期流出浆液性或粘液性泡沫状鼻液,流泪,随后表现为特征性的呼吸道症状,呼吸时发出湿啰音,咳嗽。病鸡蹲伏,每次吸气时头和颈部向前向上,张口尽力吸气。严重病例高度呼吸困难、痉挛、咳嗽、咳出带血粘液,污染喙角、颜面及头部羽毛,打开鸡口腔,将其喉头用手向上顶,可见喉头周围有泡沫状液体,喉头出血,喉头被血液或纤维蛋白凝块堵塞。病程一般为10~14 d,康复后的鸡可能成为带毒者,产蛋鸡的产蛋量下降约12%。
2.温和型(眼结膜型)。主要为30~40日龄的鸡常发。病初眼角积聚泡沫性分泌物,流泪,眼结膜炎,不断用爪抓眼,眼睛轻度充血,眼睑肿胀和粘连,严重的失明。后期角膜浑浊、溃疡,鼻腔有分泌物。病鸡偶见呼吸困难,表现生长迟缓,死亡率为5%。
1.肉眼病变。主要表现为喉头气管黏膜出血、肿胀,气管腔内有大量血性、粘液性物质,个别病鸡气管腔内形成条状出血。实质器官显示实质变性,表现为气囊浑浊,肺脏充血、出血,肝脏肿大,心冠脂肪有零星小出血点,胸腺有出血点,肾肿大。
2.病理组织学变化。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明显脱落,脱落的黏膜上皮细胞肿胀,气管腔内可见大量的红细胞、脱落的黏膜上皮及黏膜上皮合胞体、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高倍镜下,脱落的黏膜上皮内可见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核内包涵体一般只在感染早期(1~5 d内)存在,并随着上皮细胞的碎裂而消失。另外,肺脏、肝脏、肾脏等实质器官也表现出组织病理学变化。
(一)防制措施
1.饲养管理。搞好鸡场的卫生消毒工作,保证鸡场的清洁卫生,这是成功的防制ILT的关键。ILTV很容易被消毒剂和热灭活,因此,在两批鸡群间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可有效防制ILT。注意鸡舍通风与保暖,加强饲养和营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做好通风,光照,保温和消毒等,通常要坚持鸡体喷雾消毒。注意按科学的密度标准饲养各种鸡只,必要时,应降低饲养密度。注意鸡舍环境卫生,笼具、食槽、水槽、地面要经常清洗、消毒,注意舍内通风换气,减少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同时保持舍内温度,防止忽冷忽热。其次,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病毒、抗应激的中草药,以防病毒性疾病及应激反应的发生。另外,还应供给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抗病能力,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能增强黏膜细胞的屏障作用。
2.隔离防控。由于野毒感染或接种疫苗造成某些鸡成为隐性带毒者。因此,最主要的是避免接种疫苗鸡或康复鸡与易感鸡混养。种鸡群混养时,应特别注意掌握鸡群的全部病史。执行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实施产地检疫和防止受到潜在污染的工作人员、饲料、设备和鸡流动等卫生措施是成功防制喉气管炎的关键。为控制ILT的暴发,最有效的办法是快速诊断、制订免疫程序,做到预防与控制相结合。采取合适的生物安全措施能够防止ILTV的传播。
(二)疫苗防制防制本病的重要方法是免疫接种,但由于常规活疫苗接种的鸡带毒,并可产生一定的接种反应,还有可能造成病毒返强,进而引起发病。因此,在该病流行地区应选用合格的疫苗及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结合当地情况,同时做好兽医卫生管理工作。
1.灭活疫苗。灭活疫苗制作简单、安全,且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但因在体内不能复制,免疫需要的剂量较大,因而免疫成本很高。其产生的抗体存在时间较短,且诱发细胞免疫的作用不强。虽然使用灭活的ILTV能够不同程度地刺激鸡群产生免疫反应和免疫保护,但是,现在大规模防制ILTV时几乎不使用灭活疫苗。
2.弱毒疫苗。ILTV主要引起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用弱毒苗进行免疫是预防本病的有力措施。主要免疫途径有点眼、滴鼻、饮水、擦肛、眶下窦接种和毛囊接种等,接种时间肉鸡一般20日龄左右免疫为好,可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种鸡和商品蛋鸡首免在28日龄左右,二免在首免后6周,至少有6个月以上免疫力。具体的接种途径和接种时机要参考疫苗使用说明严格执行。弱毒疫苗一般在自然条件下或通过鸡胚或细胞传代致弱,但仍有毒力存在,对鸡有一定损害,而且疫苗株也能获得致病力,从接种的鸡向未接种鸡扩散。接种后,病毒在鸡群间传代,毒力容易返强。ILT弱毒疫苗的使用可造成终生性潜伏感染。
3.基因工程疫苗。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利用基因工程疫苗来预防ILT己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是选用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经冷冻干燥后制成的活疫苗,该疫苗的最大优点是安全性好,免疫接种后不会出现呼吸道反应,也不会形成潜伏感染,既可用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流行地区,又可在清净鸡群使用,且对疫苗接种或强毒感染的鸡可用血清学方法加以鉴别,还能同时对鸡痘具有预防作用。该疫苗可以用于低日龄鸡的免疫接种,一般选择21日龄以后进行免疫,免疫持续期可达5个月以上。
(三)中药防治中兽医学理论认为:肺为气之本,肾为气之根。肺主呼吸,肾主纳气,阴平阳泌,呼吸乃和。若出现升降失常,则会造成咳喘。ILT属于热咳,肺为热邪所伤以至痰热积滞,肺气壅阻,不得正常宣降,而成咳嗽和呼吸不畅等症状,故治则应宣肺泄热,止咳平喘。有报道认为:加味麻杏石甘散治疗ILT的治愈率达87.5%,中药制剂爽喉宁对ILT治疗有效率达87%~98%,由小叶榕叶、麻黄、桔梗等中药和扑尔敏、葡萄糖组成的特效咳喘宁对ILT也有较好防治效果,黄芪多糖注射液对ILT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目前,ILT的防制除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外,主要依靠接种疫苗。制定清除病原计划和疫病的净化实施方案。如做好全进全出,检疫,隔离以及淘汰病死鸡以及无害化处理的一系列净化工作。完整监测技术,加强诊断手段。对呼吸系统疾病开展制度化、规模化、标准化监测,以利疫病预测,主动防制。一旦发生疫情,要对致病的因素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防止误诊、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