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华,刘繁华,居家宝,倪干英
(1.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马甸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江苏淮安 223242;2.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淮安 223200)
2010年6月15~22日,楚州区马甸镇某养猪户饲养的93头商品猪、6头母猪、1头种公猪中,已相继有56头仔猪发生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畜主先按传染性胃肠炎治疗,用病毒唑配合链霉素及庆大霉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无效,后又当细菌引发的仔猪白痢来治,先后使用痢菌净、土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等拌料、饮水或注射,也均无效果,以致病情加重,并有13头病情严重的仔猪衰竭而亡。后经笔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检查,并结合病死猪剖检的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仔猪球虫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发病仔猪均在10~18日龄,而同猪场育肥猪、成年母猪、公猪均无发病;发病前后,当地接连下雨,而猪舍又比较简陋,舍内地面潮湿,且有积水,猫、鼠在圈舍内时而可见。饲喂的饲料是自配料,且以麸皮为主。
(二)临床症状仔猪普遍营养不良,消瘦。发病仔猪持续性腹泻,病初排淡黄色粘性稀粪,有的带有血液,恶臭。2 d后排水样稀粪,仔猪脱水,眼窝深陷,体温偏高,食欲下降。有的食欲废绝,严重者1周后死亡。
(三)病理变化剖检病死仔猪5头,病变基本相似,主要病变在小肠。空肠和回肠充满灰色稀薄的水样粪便,肠腔膨胀、透明,黏膜出现纤维性坏死,肠黏膜上有异物覆盖,有多量出血点,黏膜易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四)实验室检查
1.细菌检查。取病死仔猪心血、肝、脾等脏器,涂、触片后,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未发现细菌;无菌取新死仔猪的心血、肝、脾、淋巴结等,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鲜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 h后,均未有细菌生长。
2.球虫检查。采集发病仔猪新鲜粪便,饱和盐水漂浮法处理。用铁丝圈钩取漂浮液的上层液膜制片镜检,结果发现大量球虫卵囊。
用载玻片刮取剖检仔猪肠黏膜及内容物,直接涂片镜检,结果发现了大量的裂殖体、配子体及虫卵囊。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的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仔猪球虫病。
(五)防治措施猪球虫病是由艾美尔科的多种球虫寄生于猪小肠内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主要侵害仔猪,表现为腹泻、消瘦,严重者可引起仔猪死亡。搞好环境卫生是减少仔猪球虫病发生的关键。
1.及时治疗。对发病仔猪使用磺胺喹噁啉,按0.1%比例拌料,连喂2~3 d,停药3 d后再按0.05%比例拌料,连喂2 d,或用磺胺二甲嘧啶,按0.1 g/kg体重药量,每天1次内服,连用3~7 d。对病重仔猪采取强心等措施。
2.立即清除猪舍内的积水和污物,认真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圈舍地面清洁和干燥。
3.及时清理粪便,并对粪便进行堆积发酵,严防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
4.严格开展圈舍内外环境及用具的消毒工作,严防其他动物进猪圈,定期驱虫,消灭圈舍的原虫中间宿主(昆虫、蚯蚓、猫、犬、鼠等),切断卵囊传播的途径,从而杜绝传染源。
5.幼猪与成猪、哺乳母猪与仔猪均应分开饲养。采取上述措施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六)体会
1.仔猪是预防球虫病的重点。因仔猪很容易发生球虫病,而育肥猪和种猪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仔猪断奶后3~4 d给予抗球虫药物,直到断乳后15 d,而对其它猪群每月给药1~2次,每次连用7 d。同时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效果更佳。
2.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通风,定期消毒,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球虫在进行孢子化时,需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当温度在20℃~35℃,其卵囊能迅速孢子化。当圈舍内湿度过大,而仔猪保育的温度在32℃~35℃,就有利于卵囊孢子化,一般只需12 h。因此,圈舍的湿度不能过大,要注意舍内通风。此外,还要及时清除舍内粪便,搞好舍内环境卫生,防止仔猪拱咬粪便,并要经常用3%的烧碱、0.5%的百毒杀或火焰消毒,杀灭原虫。
3.检查有临床症状仔猪粪便中的卵囊是诊断本病的最好方法。用此法,可及早地对本病作出确诊,避免盲目用药和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