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了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四类重大动物疫病,国家对养殖畜禽采取强制免疫的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常有畜禽在接种后出现种种不良反应,例如牲畜出现免疫力下降,发病率上升,食欲不振,甚至繁殖力下降,造成胚胎死亡。禽类产蛋率下降,蛋体重量减轻、内容稀薄、软壳蛋率增加、破蛋率上升等。
1.保持良好环境。畜禽舍应干净卫生、通风良好、饲养密度合理,为畜禽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定期消毒。对饲养用具及环境进行定期消费,防止污染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及其它强毒。
3.注射器械严格消毒。每次使用后必须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晾干后保存。使用前要煮沸20 min或高压灭菌,使用连续注射器时,必须在注射一定数量的畜禽后更换一个消毒针头,并按常规消毒灭毒。
4.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应根据本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及发生特点、使用疫苗的类型及特性、畜禽群体免疫水平的高低制订出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5.疫苗选择要合理。应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畜禽的日龄大小及畜禽的免疫水平高低,正确选用不同毒株的疫苗。
6.注射部位要正确。
7.疫苗用量不宜过大。因为疫苗本身对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量越大对局部刺激越大。因此,应根据畜禽的大小、疫苗的使用说明,选用合适的剂量,不可随意加大,尤其是油佐剂疫苗肌肉注射时更要注意。
8.防止人为传播疾病。免疫接种尤其是注射或刺种时,应根据鸡的健康状况分开免疫,先免疫健康鸡,后免疫健康状况不佳的,防止免疫时人为造成疾病传播。
9.减少应激反应。在疫苗免疫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畜禽的惊扰和外界的各种应激,如高温、饥饿、寒冷、噪音、惊吓等,遇到不呆避免的应激时,应在接种疫苗前后3~5 d内,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抗应激剂,如电解多维、VC、氯丙嗪等,可缓解和降低各种激反应。
10.控制细菌感染。在免疫接种尤其是注射或刺种时,为了防止细菌感染,可在饮水或饲料中添一些抗菌药物。
11.及时观察。免疫接种后要观察畜禽的采食、饮水、精神、姿势、粪便等,及时发现疫病,及早进行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减少经济损失。
引起畜禽免疫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既有客观的,也有人为主观的,因此,防制措施也应综合考虑才行。
(2)严重反应:个别家畜注苗后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呼吸加快、黏膜充血、肌肉震颤、胀气、流产。甚至口吐白沫,倒地不起抽搐,如抢救不及时可以导致死亡。
2.抢救措施。最急性的可以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牛5 mg,猪、羊1 mg,如缓解较慢,20 min后可视具体情况重复注射一次;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牛500 mg,猪、羊100 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牛30 mg,猪、羊10 mg(孕畜禁用)。对休克牲畜可以适量穴位放血,而后采取强心补液等一般治疗处理方法进行辅助治疗。
(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不良反应及处理 接种后个别猪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可用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素等)治疗。
(三)猪瘟疫苗的免疫不良反应及处理
1.不良反应。在生产中,有时注射猪瘟疫苗后仔猪会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流涎,发抖,四肢不能站立,眼结膜充血,严重的甚至嘶叫倒卧,四肢僵直,不及时救治就会死亡。
2.救治措施。每头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 ml、地塞米松1 mg,视症状缓解程度,可半小时后用同剂量再注射1次。
(一)口蹄疫疫苗的免疫不良反应及处理
1.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少数家畜注苗后出现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微升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属于正常反应,1~2 d即可完全恢复。
1.接种设备的准备与处理。注射器和针头应该洁净,并且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清洁水加热煮沸消毒15分钟以上,切不能用化学方法消毒。灭菌后的注射器和针头应该放在无菌容器内,如果放置时间过长应该重新灭菌消毒。
2.接种前对疫苗应该做好必要的检查。
检查所使用的疫苗外包装是否清洁完整,包括标签上的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保存期是否失效、使用方法等,并做好必要的记录。
瓶盖是否松动、瓶子是否有破损、破乳的则不能使用,超过保质期的疫苗应废弃。
接种前应将疫苗充分混合摇匀,但要防止产生气泡以免影响免疫剂量的准确性。
3.被免疫动物的准备。
免疫接种前应了解接种动物的品种、健康状况、病史及免疫史;凡是正在患病、幼小瘦弱或临产母畜不应接种。
如是新近运输来的动物,接种前应该充分休息,一般在24 h后进行免疫;如是在紧急情况下,疫病暴发时也可立即接种。非疫区的牲畜如需外运,应在免疫28 d后方可进行。
对于怀孕母畜接种时应该动作轻柔一些,以免过度应激造成流产。
对于正在发病的疫区强制免疫顺序为:从安全区>受威胁区>最后到疫区,以免将病原微生物带到安全区。
按理说,对于首次使用本疫苗的地区,应该选择一定数量的动物(30头左右)进行小范围试用,详细观察,无不良反应后,方可扩大接种面。
4.接种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应该保持低温环境,切不能阳光直接照射。
瓶塞上应该固定一只消毒过的针头,针头上要放置酒精棉球。
已经吸出的疫苗切不可再注回瓶内;针筒派气溢出的疫苗乳液应吸在酒精棉球上;使用过的酒精棉球、碘酒药棉也应放在专用瓶内,集中处理。
注射部位应该用75%酒精或5%碘酊棉球消毒。
切勿将疫苗注入皮下或脂肪层里,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严禁用打“飞针”的方式注射疫苗,这样容易造成注射疫苗剂量不足,注射的部位不准。
接种时应逐头更换针头,以免发生交叉感染,也不得同一注射器共两种疫苗使用。疫苗剂量较大时,可考虑分点注射。
每瓶疫苗启用后,瓶内疫苗应该用腊封闭针孔,存放于2℃~8℃储藏,超过了24 h不可再用,最好当天开启当天用完。
接种结束后应该认真做好各种记录,填写和签发免疫证,包括:动物种类、品种、大小、性别、接种时间、疫苗批号、注射剂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