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研玲 马桂芬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手术室,山东 泰安 271000)
无瘤操作是为了防止肿瘤细胞扩散而在术前和术中所采取的措施,是继无菌操作之后对手术室工作质量管理的另一要求。随着疾病的变化,恶性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并趋于年轻化,外科手术仍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1]。1954年,Cole等提出了无瘤操作技术的概念,它是在恶性肿瘤的操作中为减少或防止癌细胞的脱落、种植和播散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2-3]。由于手术操作引起的医源性种植是肿瘤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无瘤操作技术在恶性肿瘤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无瘤操作技术的体会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2005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住院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98例,其中胃癌85例,结肠癌58例,直肠癌55例,男性115例,女性83例,年龄25~85岁。
1.2无瘤操作技术的应用
1.2.1术前手术器械的准备 手术器械包一般配置2把刀柄,并配置数量不等的剪刀、血管钳、针持等器械。无菌间的物品橱有灭菌的备用器械,根据需要随时添加。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配有不同的器械包。每个无菌包内,至少准备2个刀片,2~3个碗及弯盘,同时放置一些盛放标本的玻璃瓶等。
1.2.2术中器械的使用 术中器械护士将器械台建立相对的“无瘤区”及“瘤区”,根据解剖结构,把台上器械依次摆好,以防术中忙乱使所有器械沾染肿瘤细胞,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只使用一定量的器械,所有接触肿瘤的器械均放置于器械台的一角,不得接触未触及肿瘤的器械,一些特殊的被肿瘤污染的器械,浸泡于蒸馏水中5 min,再用0.5%碘伏冲洗后使用,肿瘤细胞被蒸馏水常温下浸泡5 min后可导致癌细胞崩解,失去活性[4]。
1.2.3术中敷料的使用及标本的处理
1.2.3.1手术野消毒后,用45 mm×45 mm大小的保护贴膜,以切口为中心粘贴于手术部位,再常规铺治疗巾,腹被等,在切口切开,打开腹膜之后,再用切口保护器,护于切口周围,展开保护器周围的塑料膜遮盖切口,这样即保护切口,又起到牵开暴露手术野的作用。分离肿瘤组织时,手术医师用纱布或纱布垫隔离开其它组织。凡是从手术野取出的纱布、纱垫均置于台下污物桶内,只能一次使用,并认真核对。
1.2.3.2肿瘤一旦侵出浆膜,其腹腔脱落癌细胞的检出率达17%以上。受侵浆膜面积大于20 cm2时,即使做根治手术后,仍有60%以上的病人发生腹膜转移[4]。对肿瘤已穿透皮肤或估计已穿透浆膜面时,用大纱布垫隔离肿瘤组织,在探查完体腔及肿瘤组织后要更换手套,术中手术大夫尽量采取锐性分离,先解剖结扎瘤体的输出静脉,而后立即处理动脉,以免肿瘤部位张力过大,增加肿瘤细胞进入血循环机会。在清扫淋巴结时,按照由远及近的原则,将肿瘤周围淋巴结整块切除。取下的淋巴结和肿瘤,不得用手直接接触,用标本盘接递,淋巴结按部位不同依次放于台上小玻璃瓶内,及时交由巡回护士给予编号,注明部位,以备送检。
1.2.4肠道肿瘤手术时,先用纱布条按规定长度将癌肿上下段肠管系紧,然后进行组织游离。
1.2.5肿瘤切除后的处理 肿瘤切除后,用43℃的蒸馏水冲洗腹腔、盆腔及切口。冲洗盆、腹腔的蒸馏水至少保留15 min,以便充分发挥蒸馏水的低渗作用,使残留肿瘤细胞破坏,用吸引器把蒸馏水吸干净,切口周围加盖无菌单,更换所有纱布,台上所有人员更换手套。
1.2.6在做切口吻合时,每次将吻合缝针放在0.05%的碘伏或蒸馏水内浸洗,吻合缝针不再用于其它组织的缝合。
1.3结果 术后随访2年,生存率达到77.6%,198例手术病人未发生腹壁种植。
肿瘤细胞的转移途径是经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直接蔓延和腹腔种植,手术过程中无瘤操作关系到肿瘤细胞的转移途径,关系到病人利益和安危,也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洗手护士应积极主动的督促,配合医生及时更换所用的物品、器械,减少对周围组织污染。无瘤操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克服困难,重视无瘤技术的重要性。对年轻的医护人员应加强无瘤技术的培训,使无瘤技术制度化、规范化、完整化。
[1] 沈镇宙,师英强.肿瘤外科手术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
[2] 夏艳.无瘤技术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6,4:58-59.
[3] 王舒宝.胃癌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无瘤操作技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7):407-408.
[4] 徐李娟,陈肖敏,吕柄建,等.蒸馏水和生理盐水浸泡术中染污器械灭活肿瘤细胞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8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