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必要性

2010-04-13 05:35赵秀秀杨德利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

赵秀秀,杨德利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海洋经济是指人类利用和开发资源,获取海洋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是由海洋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共同构成的具有传统地位的经济发展领域[1]。也就是说,海洋经济就是通过借助海洋资源和消耗海洋资源来达到经济快速发展目的的经济。地球上87%的初级生产力来自于海洋,海洋是天然的环境空间和巨大的资源宝库,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是国民经济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2]。

随着沿海国家维护海洋权益斗争的深入,使得大范围、大规模的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可能。世界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向海洋要资源,向海洋要财富,大大地推动了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了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使海洋开发逐步贯穿于以海洋以及海洋资源为对象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3]。于是,相对陆地经济而言的海洋经济迅速崛起,海洋经济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并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基础设施明显加强,海洋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对沿海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1世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在中国人口总量急剧增加,陆地资源日益匮乏,环境日益恶化的现代社会,人们已开始向海洋进军,这一举措当然有它自己的历史原因。自古以来,海洋领域发生的重大突破都会带来社会的巨大进步。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地中海文明”,“地中海繁荣”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地中海沿岸地区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为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创造充分条件,给欧洲商业贸易带来空前繁荣的“大西洋文明”、“大西洋繁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末,人们应用高科技对海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加强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同时加强了世界各国的往来和联系。历史告诉我们,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们必须充分发展海洋经济,以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量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1/4,人均可利用资源极少。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有利于我们解决资源、能源短缺问题。发展海洋战略是我国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海洋中含有大量的生物资源,海洋中的生物多达20余万种,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药用。海洋拥有巨大的生产力,1亿t鱼相当于3亿头牛或10亿头猪或50亿头羊的产肉量。海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基因资源,而基因资源又是今后人类生存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利用这种优势,我们可以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养殖新品种,解决海水养殖生物“质”、“ 量”、“ 病”的问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海洋基因工程新药,解决海洋药源问题。海洋有巨大的矿产资源,全世界34%有油、气远景的沉积地在海底。据估计,世界未开采的石油储量为1 350亿t,海洋天然气为140亿t,太平洋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多金属结核为700亿t[4]。建设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既可以解决我国的电力短缺问题,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又可以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观风景线,为滨海旅游增添色彩。而发电机组的制造也可为发挥制造业优势,迈向先进制造业之路提供一个重要方向。

据《2005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05年全国海洋总产值为16 98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与2004年相比,海洋产业增加值为7 202亿元。2007年全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为24 929亿元,比2006年增长15.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11%,海洋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9 66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7%,比2007年增长18.99%,海洋经济增长速度比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出近2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提高。与2007年相比,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分别实现了2 216亿元、874亿元、9亿元、59亿元的增加值。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就业。2007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 151万人,比2006年增加191万个就业岗位。2008年,涉海就业人员达到3 218万人。

2 开发海洋经济面临的问题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制约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和问题日趋突出。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2.1 海洋产业同构,趋同现象严重

世界海洋产业结构2002年已经进入第二产业(占59%)为主的发展阶段,美国已进入第三产业为主(高达69%)的高级发展阶段[6]。而在我国海洋结构中,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都以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为海洋支柱产业,其他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低。比如青岛市的海洋产业部门中,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渔业所占比重远远超过其他行业,分居第一、二位。港口运输业所占比重也达1/10多,成为第三大产业。我国应调整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加快海洋经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7]。

2.2 近岸开发过度,资源环境压力巨大

由于绝大部分海洋产业活动和开发利用活动发生在近岸海域,近岸开发呈现明显的过度状态,可利用的滩涂和浅海已经饱和,岸线开发混乱,70%的沙质海岸侵蚀严重,50%以上的滩涂湿地丧失,近海大部分经济鱼类已不成汛,过度捕捞、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造成了海洋生物资源日益匮乏。2008年8月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在全省海洋综合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到,目前山东省近岸局部海域环境质量不够好,其主要原因在于陆源污染物大量超标,远远超出了海域本身的自净能力。2008年6月上旬,受南方强降雨及气候变化的影响,青岛近海出现了大量浒苔,给2008年8月将举行的奥帆赛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3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

涉海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缓慢,主要海洋产业多以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海洋产业所形成的产品还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缺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海洋高技术产业在海洋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低,2008年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0.54%。

2.4 海洋污染严重

近岸海域污染加重,海域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缓解,大部分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2008年,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3.7万km2,88.4%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继续增高。我国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利于海洋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严重海洋环境污染,还有资源衰竭等一系列问题[8]。近年来,国内外曾报道过好多起不安全水产品事件,使消费者对海水产品质量的安全信心不足。

3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

3.1 体制建设与规划调控力度有待加强

国家应将海洋经济管理作为一个整体,加强统筹协调,纳入政府职能部门,从简单的经济统计,迈向参与指导、协调、调控的宏观调控阶段。继《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国家海洋局和科技部又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提出了未来8年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9]。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印发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海洋经济的宏观调控和规划指导。2008年7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海洋局“新三定”方案中,明确国家海洋局承担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及信息发布的责任,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优化海洋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的建议等职能。

3.2 必须形成海洋开发和海洋管理的管理机制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散型管理体制,海洋经济管理分散在国家某些部门和地方政府,管理力度不大;全国没有综合性的海洋经济管理法律,没有统一的海洋经济执法队伍。由于我国是按行业部门进行管理,管理模式会导致政出多门,容易发生利益冲突,职能交叉、重复、扯皮现象增多,加大了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使得海岸带资源的综合优势和潜力不能有效发挥,这与欧洲现在采用分散型管理体制的情况不同。我们应该多借鉴欧洲的管理模式。

在行政管理方面,针对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清职责、减少交叉,严明制度、规范秩序,改善条件、加强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3 科教兴海

提高海洋产业劳动者素质,要注意培养一批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关海洋经济人才结构,产学研合作体系尚待进一步发展,大部分研究人员从事海洋公益性和基础性研究,要培养建设一支海洋经济研究队伍。积极探索海洋经济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的新途径。重点加强统计、规划、宏观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在岗人员开展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实施自主培养;充分利用高校相关科研单位资源,适当引进各种经济类学科带头人;培养造就一支学科专业齐全的海洋经济研究队伍。建立沿海开发人才储备机制,以优厚条件引进人才,实施特色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以产业集群优势集聚人才,开展大规模赴外招聘活动,以政府品牌招揽人才。加强人才载体建设,努力建设人才高地。优化人才环境,形成人才特区。

3.4 科技兴海

与海洋经济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海洋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与世界海洋大国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海洋经济所占比重也较小。我国现有的海洋产业大多存在企业规模较小,布局较分散,核心技术和技术集成能力相对缺乏等不足。要实现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将遥感技术、激光技术、声学技术、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深潜技术等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海洋开发,使得大范围、大规模的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可能。

3.5 加速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

新技术的应用是海洋经济的第一生产力。海洋经济走上“又好又快”发展道路的关键是强化科技对海洋经济的支撑和引领。海洋经济管理的着力点就是要在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上鼓励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转化科技成果,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同时建立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发展中产学研结合的互动机制,切实使创新的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以增强我国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延伸相关的产业链,带动海洋经济向质量型转变。

3.6 加快海洋文化建设

海洋文化创新为海洋科技发展的黏合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着眼发挥海洋文化的强大作用,积极探索海洋文化创新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要树立海洋文化形象,提炼海洋文化精神,营造海洋科研文化氛围;加强海洋文化创新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海洋文化建设内容;展现海洋文化建设成果,对已经形成的海洋文化建设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巩固和扩大海洋文化宣传教育阵地;紧扣海洋科技发展主题,广泛开展海洋科普讲座、蓝色论坛等海洋文化活动,丰富职工海洋文化生活,提高职工海洋文化素养。

[1] 陈可文.中国海洋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2] 郝艳萍,慎利华,森豪利.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3):50-54.

[3] 杜碧兰.21世纪中国面临的海洋环境问题 [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9(4):67-72.

[4] 王曙光.海洋开发战略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5] 陈可文.应特别重视海洋“绿色GDP”的增长[N].中国海洋报,2004-04-16.

[6] 王小涵.长岛渔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7):77-80.

[7] 石磊,寇宗来.产业经济学[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8] 武玉国.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刍议[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5(12):65-67.

[9] 王淼.21世纪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J].中国软科学,2003(11):6-13.

猜你喜欢
海洋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