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玲 河南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安阳 455004)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而设,主治脾胃气虚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脾胃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临床上无论内外妇儿科疾病总以脾胃健运为要,中气不足则补其中气,使脾胃健运,化源充足,正气来复以助祛邪,往往能收到满意疗效。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耳鸣、泄泻、阴吹疗效满意,兹举例如下。
1 耳鸣 张某,男,11岁,学生。 2004年 5月 7日初诊。患者耳鸣如蝉 2年,无明显发作诱因,时轻时重,以学习紧张烦劳及营养欠佳时明显加重,曾间断服用健脾益气中药治疗,服药期间耳鸣减轻或消失,停药即反复如初。 2周前因考试学习紧张烦劳,耳鸣加重,食少纳呆,伴面色无华,四肢困倦,神疲,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脉虚弱。辨证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清气不升、鼓室失养。用补中益气汤加葛根健脾补中、升举清气。处方:党参、黄芪、白术各 12g,当归 9g,陈皮、柴胡、升麻各 6g,葛根 50g,甘草 3g。 3剂,1d1剂,水煎服。 5月 10日复诊,耳鸣消失,大便色黄成形,嘱以原方续服3剂,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脾主输精,功在升运,脾气虚弱,脾阳不振,清气不升,不能上奉清窍,故耳鸣如蝉;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则食少便溏;脾虚不实四肢,则面色无华,四肢困倦、神疲;烦劳伤及中气,故耳鸣加重。正如《医碥◦耳》所说:“若气虚下陷则耳聋,以清气自下,浊气自上,清气不升而浊气不降也。”故用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健脾升清,加葛根升举清气,使脾气健运,清气上升,因而获效。
2 泄泻 杨某,女,53岁。2005年 11月 20日初诊。患者腹泻病史近 3年,遇劳累、着凉则发作,1月前因去外地旅游,长途劳累加饮食不节旧病复发,腹痛、腹泻、便下稀水、时夹粘冻、有下坠感、面色萎黄、肢倦乏力、气短懒言食少,每于早晨及上午大便次数多 3~4次,下午正常。曾输液及口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查大便常规无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辨证为脾胃虚弱、久泻不止、中气下陷。治宜补脾益气、升清止泻。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莲子、砂仁,处方:党参、黄芪、炒白术各 30g,炒山药、茯苓各 15g,升麻、柴胡各6g,陈皮、砂仁各 9g,莲子 12g,甘草 3g,大枣 5枚。 5剂,1d1剂,水煎服。11月 25日二诊:大便日 2次,质变稠、纳食香、精神好、效不更方,守原方 5剂。 11月 30日三诊:大便日 1次,已成形,诸症已瘥,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原方继服 1月巩固疗效。
按:患者泄泻反复发作近 3年,1月前又因劳累及饮食等致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腹泻;久泻不止,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则面黄肢倦,气短懒言;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则小腹下坠感。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健脾、升清止泻,加莲子、茯苓、砂仁健脾渗湿、和胃理气、标本兼顾而泄泻得止。
3 阴吹 赵某,女,39岁。 2006年 3月 2日初诊。患者阴吹时断时续,时甚时微已 3年,患者曾行多次人流手术,此次阴吹已 2月余,初不肯告人,后发作频繁,一日数次或数十次,发则连续不断,声如矢气,伴头晕神疲,四肢乏力、倦怠、嗜卧,小腹下坠,便溏,带下清稀量多,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辨证属于脾肾两虚,中气下陷,治宜益气升清,补脾益肾,收涩固脱,予补中益气汤加川断、杜仲、金樱子。处方:党参、黄芪各 20g,白术 15g,陈皮、柴胡各 6g,升麻 5g,当归、川断、杜仲、金樱子各 12g,甘草 3g。3剂,1d1剂,水煎服。3月 5日二诊,阴吹明显好转,守原方再服 5剂,阴吹消失,守方继服半月,带下量正常,大便正常,精神体力均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阴吹是妇女阴道有气排出,并带有声响的一种疾病。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脾虚气弱、运行无力,腑气失循常道。气虚阴吹故时断时续、时甚时微;气虚脾弱,营血不足则头晕、四肢乏力、倦怠嗜卧、带下量多清稀、便溏;气虚下陷、脾肾两虚故小腹下坠、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医宗金鉴》谓:“气虚下陷大补治,升提下陷升柴添”。用补中益气汤加川断、杜仲、金樱子共奏益气补中、升阳举陷兼健脾益肾,收涩固脱之功,使临床获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