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 唐全良 杨志一 陕西省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西安 721000)
在日常中草药管理和中药处方分析中,常常会发现一些中药饮片在炮制方面存在质量问题和与炮制有关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药品的临床疗效,先归纳如下。
1.1 杂质超标 中药中的杂质分三类。第一类是来源与规定相同,但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的物质;第二类是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第三类是无机杂质,如沙石、泥块、尘土、灰屑、毛皮毛发、纸屑、铁丝、瓷片、丝线绳索、塑料等。在这三类杂质中,第二类、第三类最为常见。杂质超标是影响中药质量的常见因素之一,所以为了保证中药质量,《中国药典》对部分中药的杂质含量作了明确规定。尽管如此,在日常中药质量管理中杂质超标现象依然时有发生。其中山茱萸中的果核、果梗,五味子中的果柄,生地中的沙石、泥土,石榴皮中的果实、种子,红花中的细沙、尘土,吴茱萸中的果柄、幼果,侧柏叶中的嫩枝,蒲黄中的尘土、灰屑,颠茄草中的颜色不正常(黄色、棕色或近黑色)的颠茄叶、颠茄茎等杂质超标最为常见。出现以上杂质超标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净制环节。中药饮片作为治疗药物,杂质超标直接影响其内在质量。为了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对中药饮片原药材必须控制杂质含量,要充分做好净制环节的工作,需筛选的要筛选,需挑拣的要挑拣。
1.2 水分超标 中药中的水分超标主要表现为中药反潮、发霉、虫蛀、变质等现象,是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保证中药质量,《中国药典》对大部分中药的水分含量作了明确的上限规定,说明控制中药中水分含量的重要性。中药饮片的水分超标除与阴雨天气、环境潮湿、通风条件差、贮存晾晒等保管养护措施不到位有关外,与中药炮制亦密切相关。在中药炮制中对中药中水分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干燥。不论晾、晒、阴干,还是烘干,作为常用的干燥手段,均能达到控制中药中水分的目的。所以为了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对中药饮片必须控制水分含量,要充分做好干燥环节的工作,要分门别类,采用晾、晒、阴干、烘干等不同的干燥方法,把中药饮片中的水分控制在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1.3 药用部位与非药用部位混杂 中药的药用部位与非药用部位混杂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根类中药中混入茎,如羌活、柴胡;花类中药中混入叶,如金银花、槐米;茎木类中药中混入根,如:桑枝、降香;全草类中药中混入根,如:益母草、金钱草等等。中药的药用部位与非药用部位混杂也是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之一,非药用部位的混杂直接影响药用部位的主要成分含量,故对中药饮片内在质量影响很大。在炮制过程中,应尽量净选和剔除非药用部分。
1.4 最有效药用部位所占比例偏低 中药的最有效药用部位在中药饮片中所占比例偏低现象主要在全草类中药上。全草类中药的有效药用部位包括茎、叶、花,但多以茎叶为主。由于茎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有高有低,所以茎叶的比例对中药质量影响较大。如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其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其在叶中的含量较茎中高[1],所以《中国药典》规定穿心莲叶占全草的比例应不低于 30%。这就要求在炮制过程中,要严格掌握标准,尽可能提高最有效药用部位所占比例。
1.5 炮制不符合标准 1.5.1 炒法中火候太过或太欠:炒法包括清炒和加辅料炒,清炒包括炒黄、炒焦、炒碳,加辅料炒包括麦麸皮炒、黄米炒、土炒、砂炒、滑石粉炒、蛤粉炒。由于炒药方法欠妥,火候掌握不当,炒药时中药未大小分档,清炒时常常将炒黄的炒焦,炒焦的炒碳,炒碳的炒灰化,或者火候不足,未达到清炒的目的,从而远离了炒黄表面微黄,炒焦表面焦褐、内部焦黄,炒碳表面炭黑、内部焦褐的质量标准要求;加辅料炒时常常由于火候太过,将麦麸皮炒黄的炒焦甚至炒碳,将黄米炒黄的炒焦,将土炒、砂炒、滑石粉炒、蛤粉炒炒至酥脆的炒成碎块甚至细末,把表面颜色炒至亮黄的,却炒成表面颜色焦褐甚至成焦炭,有时,火候欠缺,又达不到加辅料炒的表面色泽及要求的质地,不是炒至表面颜色欠生,就是炒至质地僵硬,从而与标准相去甚远。
1.5.2 炙法中水分超标:炙法包括蜜炙、酒炙、醋炙、盐水炙、姜炙、米泔水炙、羊脂油炙等,不论是先拌辅料后炒,还是先炒后拌辅料,炙法操作不当常造成水分超标。引起水分超标主要由所用液体辅料用量过大,炮炙时间不足,在炙的过程中翻动不勤,辅料浸润不均匀等原因引起。炙法中水分超标同样可引起中药反潮、发霉、腐烂变质和虫蛀等,同时有可能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发生质的变化。
1.5.3 煅法中没有煅透或煅至灰化:煅法有明煅法、焖煅法和煅淬法,影响煅制中药质量的因素主要为煅制的温度、时间和煅制时的操作方法。在煅制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大小分档,受热均匀,严格掌握煅至“存性”的质量要求,植物药要注意防止灰化,矿物药及其他药须煅至体轻质脆。由于煅制温度、时间和方法不当,常常出现植物药煅碳成灰,动物药和矿物药煅不到松脆的现象,前者使药物失去药理活性,后者又不易煎出有效成分,使中药的质量下降。
不重视中药炮制,缺乏应有的炮制知识和经验,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处方中药不分生制,不辨归经,不清药性,该用生品用制品,该用制品用生品,混淆了中药饮片生炙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差异,现分述如下。
2.1 处方不分中药饮片生炙的药理作用 在中药处方中,不分中药饮片生制,该用生品用制品,该用制品用生品的现象相当普遍。生品和制品的药理作用不同,表现在作用路径不同、作用靶位不同、作用机理不同、作用强弱不同,其用途亦有很大差异,在不分中药饮片生炙药理作用的情况下使用,必然达不到治疗目的。如,生地黄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熟地黄则滋阴、补血;莱菔子生用涌吐风痰,清炒则下气化痰、消食除胀;黄芪生用益卫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生肌,蜜炙则能增强补中益气兼有润燥作用。
2.2 用药不辨中药饮片生炙归经的意义 中药炮制可引起中药归经的变化,归经变化可引起中药作用路径、趋向、靶位的改变,影响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治病的部位。醋炙入肝经,盐炙入肾经,由于不清楚炮制的归经理论,分不清何时用生品,何时用制品,处方用药往往疗效不佳,甚至达不到治疗目的或无效。如,生柴胡升散作用较强,适于解表退热,有人却用醋柴胡,醋柴胡升散之性较缓和,而疏肝止痛作用较强,适用于肝郁气滞的胁痛、腹痛及月经不调,有人却用生品;小茴香生用长于理气调中,开胃进食,多用于呕吐、饮食少进,有人却用盐茴香,盐茴香温肾暖肝,用于疝气疼痛,有人却用生品。
2.3 用药不清中药饮片生炙药性的四气和升降沉浮作用 中药的药性包括四气(寒热温凉),升降沉浮。由于不分生品制品,在处方中常常寒热温凉不分,升降沉浮不辨。该用温热之性的制品反用寒凉之性的生品,该用寒凉之性的生品反用温热之性的制品,该用升浮走上的制品反用生品,该用沉降走下的制品反用生品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违背了药性理论,治疗结果往往与治疗目的大相径庭或降低了疗效。如滋阴补肾、清热凉血宜用生地黄,有人却用熟地黄,滋阴养血宜用熟地黄,有人却用生地黄;酒炙升提,可引药走上焦,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宜用酒黄芩,有人却用生黄芩;盐炙沉降,可引药走下焦,膀胱湿热、小便短赤、少而腥臭宜用盐黄柏,有人却用酒黄柏等等。
总之,中药炮制对中药饮片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影响很大,为了保证中药功效,不宜淡化中药炮制,更应进一步研究中药炮制理论,提高中药炮制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 王振江 ,吕 洁,马桂云,等.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在茎和叶中的分布 [J].中国药品标准,2004,5(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