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素云,赵虎成
(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河南辉县 453600)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偏头痛 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共 100例,均为我院 2006年 2月 ~2009年 2月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60例,男 24例,女 36例;年龄最小 21岁,最大 62岁,平均 41岁;病程 6个月 ~15年。对照组 40例 ,男 16例,女 24例;年龄最小 23岁,最大 67岁 ;病程 8个月 ~1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中国六城市神经系统流行病调查协作组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病程 6个月以上,每月至少发作 2次,神经系统(NS)检查、脑电地形图、颅脑 CT或 MRI扫描未见异常。排除高血压、癫痫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
两组基础治疗包括畅情志、注意休息、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口服尼莫地平片 20mg,1日 3次,谷维素片 30mg,1日 3次,维生素 B1片 20mg,1日 3次。治疗组同时给予芎芷止痛方。川芎 20g,白芷 15g,苍耳子 10 g,延胡索 10 g,蔓荆子 12 g,白蒺藜 12g,全蝎 5g,蜈蚣 2条。太阳头痛加羌活 10g,阳明头痛加葛根 15g,少阳头痛加柴胡 12g,厥阴头痛加藁本 10g,1日 1剂,水煎分 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 20天,随访 6个月判定判定。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TCD及脑血流图检查正常,6个月无复发。好转:头痛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头痛周期延长,脑血流图及 TCD检查好转。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未好转。
治疗组痊愈 32例,好转 26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 12例,好转 19例,无效 9例,总有效率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偏头痛属反复发作性疾病,发病以女性多见,真正病因未明,可能与颅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脑组织灌注不足、不平衡,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受到损伤,继而颅外血管扩张有关。本病属中医“头风”、“偏头风”范畴,久病入络,气滞血瘀,风邪袭扰,气血不和则头痛。芎芷止痛方中川芎上行头目,善行血中之气,走而不守,既可活血化瘀,又可行气止痛。药理研究其主要成分川芎嗪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当归、延胡索、丹参活血化瘀止痛。蔓荆子、白芷、苍耳子、白蒺藜不仅可祛风止痛,且可引药上行以达病所。蜈蚣、全蝎入肝,可搜剔风邪,通络止痛,正合叶天士所谓“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效,当以虫蚁搜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之义。尼莫地平系钙通道阻滞剂,其脂性强,易通过血脑屏障,可迅速阻断细胞膜钙通道,可有效抑制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超载引起的血管痉挛,且可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松弛平滑肌、改善循环,从而防止反应性颅内外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中药与尼莫地平合用治疗偏头痛有较好效果,能缓解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延缓自然病程,且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