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红
(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妇产科,河南辉县市 453600)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早迟,直接关系着手术的预后。多数患者术后因惧怕伤口疼痛而拒绝早期活动,从而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甚至发生术后肠粘连、肠梗阻。2008年 3月 ~9月,笔者自拟排气汤用于腹部手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共 219例,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112例,男 48例、女64例,年龄 17~30岁,胃肠道手术 38例、子宫附件手术 30例、剖宫产手术 31例。对照组 107例,男 50例、女 57例,年龄 14~32岁,胃肠道手术 36例、子宫附件手术 32例、剖宫产手术 28例、胆囊切除术 11例。两组性别、年龄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补液等西医治疗,并采用心理和行为治疗,指导患者早期翻身活动。
治疗组术后 12~24h即用排气汤。太子参 20g,麦冬15g,五味子 6g,苏梗 15g,生姜 10g,大黄 9g(后下),枳壳15g,败酱草 30g,延胡索 15g,炙甘草 3g。水煎 100m L,少量频服,服 2剂。
两组第 1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术后 24h内肛门排气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排气排便及肛门排气比较
腹部手术后因创伤、麻醉及腹膜炎等影响,可引起反应性的胃肠蠕动抑制,可分为肠蠕动消失期(4~8h)不规则性肠蠕动期(12~48h)及肠蠕动恢复期(48h以后)3期。一般情况下,腹部手术 48h后可逐步开始恢复肠蠕动功能。随着手术及麻醉技术的提高,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时间越来越短,术后12~24h麻醉作用消退后,胃肠功能已处于逐渐恢复状态。中医认为,手术扰动肠曲,肠曲蠕动缓弱,导致浊气不降、清气不升、胃失和降。排气汤方中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补气养阴,苏梗、大黄理气导滞,延胡索、枳壳、炙甘草理气止痛,生姜降逆止呕,败酱草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导滞止痛之效,故可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效缓解术后腹胀、腹痛等。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更有利于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