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声音

2010-04-12 03:40
新广角 2010年4期
关键词:学车驾校失业率

购房更是购城市

乐珊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符号。在天津工作和生活的你,对于天津肯定会有自己别样的感受。这个互动性的栏目,为来自各方面的本刊的会员以及更多的读者所设,欢迎朋友们把对于你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看法、意见、建议、评论等,与大家交流,或者展开讨论。

2010年滨海新区一片利好政策,行政区划合并、打造金融区、规划旅游区,使得滨海新区楼市一路走高,最高一周均价过万。这种种利好,对计划在滨海安家的人来说却是一个个打击,甚至让他们离买房的道路越来越远。《蜗居》里海萍的丈夫苏淳说过一段话,让我深有同感——“你身边所有的人都在讨论房子,都在炒作房子,都在囤积房子,你要是没有一套房子,你就会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你就忽然有一种恐惧感,特别不稳定的感觉,特漂泊。”要想扎根一座城市,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全感。

换句话说,我们买房子,也是为了买来一座城市,实现对一座城市的拥有。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对这座城市如此钟情。这个问题放在滨海新区,一点都不难回答。如今的滨海新区,交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对外开放度高、科技资源密集,加之优越的政策环境,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集于一身。当我们切身去感受这座城市,整洁的绿化,宽阔的街道,先进的医院、校舍、文体场馆,现代化的港口,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到处都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既然城市如此美丽,人们怎能不被吸引?从这个角度来看待2009年让人难以理解的滨海楼市,突然变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现在,聪明的购房者在买房之前,首先关注的是城市价值,尤其是站在投资的角度,更是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效益更好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滨海新区虽然在某些程度上还不能比肩北京、上海,但她的城市价值是在更快速地成长的,因此,这里的地产价值也将跟着提升。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曾经让很多购房者不入眼的偏僻板块都风生水起。

虽然,这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楼市转好的大背景下,但是,毕竟在火热的2009年,也不是所有城市都有火热的楼市,正是火热的城市建设殷实了滨海地产板块的价值。

做好农民工的人才储备工作

孟乔

自节后以来,多场外来务工者招聘会在天津举行。从新闻报道中得知,与去年相比,天津今年用工需求旺盛,但与此相反的是,求职者的热情并不高,尤其是制造业、服务业的用工荒更为严重。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步化解,经济复苏让众多企业看到了生机。然而,伴随惊喜的还有意想不到的失落,一些大型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是资金,也不是产品订单,而是用工的严重短缺,企业招不到工人犹如打仗没有了士兵,不得不四处招兵买马。一家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在天津市外来务工就业服务中心举办的招聘会上说,由于招工太难,他们公司去年专门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就业援助会,去河北招缝纫工。今年如果有这样的活动他们还会参加。一些媒体的报道标题很醒目:遭遇用工荒的企业开始抢人了。只要是农民工,立即无条件招收,紧接着安排上工作岗位。

我认为,企业遭遇用工荒固然可危,但更可怕的是盲目抢人。要知道,不论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还是体力型的岗位,都需要面试、体检,尤其是上岗前培训等一系列程序,不能胜任工作的工人,如果赶鸭子上架,将后患无穷。

企业如何才能留住自己需要的人才,这是一门学问,农民工也不例外。如果平时善待他们,给他们以待遇上的满足、生活上的关心、情感上的交流,即便企业暂时遇到了困境,不得不把他们辞退回家,可一旦企业脱困,再次需要他们,就很容易让他们回到厂里。用工荒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对于合适自己的工人,要舍得在资金和情感上多投入一些,即便留不住他们的人,也留住他们的心,这样就能一劳永逸。今年的用工荒解决了,保不准明年、后年又会卷土重来,企业不能总是靠临时抱佛脚过日子。虚度了发展的好光景。

失业率统计关乎方法,更关乎态度

李淑静

近日,发改委表示,统计局研究建立了全国劳动力调查制度,将从“十二五”起始年采取调查失业率的相关举措。

我们都知道,多年来,反映失业状况用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这种由劳动保障部门所掌握的失业人数的比例,其结果与群众认知不符而受到了普遍质疑。比如,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大学生‘被就业”就指出,在一些高校可喜的毕业生就业率背后存在种种猫儿腻,他们为了在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上获得理想的数据,甚至伪造毕业生就业协议。为了杜绝这种造假行为,天津市统计局就提出正在开始研究试行一种新的统计失业率的方法,叫“调查失业率”,避免“被就业”情况出现。并出台了具体做法:“调查失业率”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以家庭总人口为单位,按照年龄16岁开始,男60岁,女55岁为止,有工作意愿的,还没有就业的人。

用调查失业率取代登记失业率是顺应民意之举,但作为一种抽样调查的产物,调查失业率也永远只能做到接近真实水平,至于与真实水平的接近程度有多高,不仅取决于抽样的样本和数量,而且还取决于调查者和某些部门对调查的态度,尤其是对真实数据的恐惧心理。假设调查出来的失业率远远高于登记失业率,那么,真实的调查数据还会公布吗?

可以说,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社会公共事务性质不同,失业率的统计工作并不在政府的权利和义务范畴内,也就是说,类似于失业率统计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由一些专业的民间机构去做。之所以这些工作没有交给它们,并不是这些民间机构没有要求的工作能力,主要是相关政府部门愿不愿意放权,有没有勇气放权。

失去稀有性,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蔡宁

有数据显示,1995年至2008年间,我国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从2个增加到10个,投资以每年100多亿元的速度在推进。迄今为止,已有10个城市开通了3l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运营里程达到835.5公里。地铁的修建,不仅让交通提速,也让房价上涨提了速。比如,武汉、成都等城市,刚刚引进地铁规划,楼市立刻反映迅速,吵吵嚷嚷,地铁概念成了地铁上盖物业的重要卖点。

的确,地铁建设对市民购房倾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地铁商业物业——地铁线路往往经过市中心繁华地带,汇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大大丰富了地铁商业物业蕴含的利润空间。于是,很多人都抱着投资的目的去购买地铁沿线物业。然而,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据相关报道,由于市场供应量大,北京、广州等地的地铁沿线部分物业经营租赁状况目前都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天津目前只有地铁1号线和地铁9号线的部分路段正在运行,房子在地铁周边,交通上是非常有优势的。但是,在不久的未来几年中,地铁在

天津这座城市达到一定比例之后,同样的外环线周边和内环线周边的交通方便程度就大大接近,城市土地级差将大大削减,到那时,以炒房为目的的投资者以比周边多几千块的单价买下的地铁房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就另当别论了。

地铁的作用不是万能的

马强

当初,天津政府刚一出台地铁建设方案,就有不少敏感的开发商提前扛起了地铁概念房的大旗,许多购房者就在开发商的宣传指引下,将目光投向了地铁沿线,并把项目距离地铁远近当作了房子能否升值、升值多少的衡量标准。

但实际上,地铁对沿线楼盘的拉动力并不是均衡的,更不是万能的。越是处于市区边缘的楼盘受到的拉动力越大。而原来配套完善区域内的项目,受地铁影响,升值空间也不会太大。所以投资者在购买这样区域内的地铁沿线房时,态度往往更冷静,因为报以过高期望,盲目投资,必然会造成损失。

便利不便利,还要因人而异

瑶琴

在开发商敲锣打鼓的强势宣传下,购房者很容易被引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将房子周边有无地铁站当作选房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的条件。而在我看来,地铁经过楼盘附近当然是大好事,但对于选房来说,最多只能当成一个锦上添花的条件而已。因为,地铁出行带来的便利,并不是对所有购房者都那么重要。

一般来说,地铁周边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噪音、震动、人流量大等问题,因此对那些对生活环境要求较高的购房者来说,紧邻地铁的项目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比如,上海已经投入使用的多条地铁线路,其噪音控制的实际效果只能算差强人意。此外,对于居住者而言,地铁运营带来的大量人流,也会影响到居住环境的私密性,在增加住宅安全系数方法要加大投入。

而天津媒体报道的一则地铁沿线大盘,面临车位告急的稿件,也证实了一个日益严重的事实。目前,天津部分高档小区,车位无法配给到位,甚至出现许多人有钱也买不到车位的问题。有业主反映,自己所住小区的私家车越来越多,有时还会遭遇把车停在距小区很远的停车场然后打车回家的窘境。更让他担心的是,最近一两年,周围新建的大型住宅鳞次栉比,不久又将开通地铁,到那时,在附近买房的人会越来越多,如果开发商仗着地铁效应而压缩车位配比,那么,业主们将面临重大“停车难”的问题。而配比率低,又导致车位身价翻番。

可能对于一些选择在地铁站周边买房的业主来说,当初之所以做下决定,主要考虑到出行乘地铁比较方便,并且觉得在这里买房的业主大多数是冲着地铁效应而来,私家车数量也就不会那么饱和。但随着小区入住率的增长,很多人发现,事情发展的出乎原来的想象,小区里的私家车越来越多,地铁效应非但没能缓解车位紧张,反而给该小区带来了火爆的人气,想找个车位越来越难。

有地铁则交通更加便利,但是,对于经常开车或坐公车出行的朋友来说,这个所谓的方便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就值得商榷了。

由学车产生的感慨——谈京津差异

我是一个在北京上学的天津人,由学车作为切入点,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如果这些方面能做出改变,相信天津能走出自己的路。

我寒假时刚刚在天津学完车。正好现在有朋友在北京学车,因此还算得上了解。两地驾校以及学车过程中的差异其中体现了京津两个城市差别。

在天津学车,通常是4-6个人一辆车,冬天时早上8点出发,9点开始正式练车,下午回市里。平均每天可以开30分钟到1.5小时不等。练倒杆时最多一次8个人一车,一天只练了不到半个小时。从开始摸车,到最后拿到本,实际开车时间总共30个小时。练车的过程中我的教练对我挺好的,但是同驾校有个别教练嘴里很不干净,即使没骂街也是对学员冷嘲热讽,言语很不入耳。其实一个人刚接触车的时候大多会感到手足无措,狼狈在所难免,所以如此的耻笑对于阅人无数的教练来说,实在没有必要。

在北京学车,使用的是指纹识别系统,学员与驾校电话预约学车时间,每次学车固定为4小时,由教练1对1教学,上下车刷卡计时。也就是说,每次去驾校每个人可以持续驾驶4个小时,个人感觉这样的练习绝对对培养车感有很大好处。从开始学车到考试,必须学满44个小时,也就是必须至少去11次。每次去驾校不固定教练,由驾校安排,因此避免了偶然与教练发生矛盾后,教练为难学员的情况。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员与教练发生冲突,证据确凿,驾校会惩罚教练。

在我看来,京津两地驾校的教练,个体差异很小。但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何在?

到过天津和北京的外地朋友和我说,跟北京人相比,天津人更幽默风趣,更容易接触,没有那么趾高气昂,十分平易近人。天津和北京人的受教育程度也差别不大。上面说的驾校差异只是个缩影,只是许多方面浓缩到一点上的典型而已。既然天津人和北京人没有什么差异,为何我们在很多非硬件方面做的反倒不如北京呢?

个人认为在于管理。管理与否、不同的管理方法,会造就两个完全不同的城市。这点相关行政部门要负主要责任。想要规范,想要管理,用对了方法,差别就是本质的。反之,放手不管,从不思变,甚至妄图从眼下的混乱中利用权力寻租,留给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印象就只剩下差距。抛开印象不说,天津的很多次发展机会就是在这样的不作为中错过了。倘若抓住了其中的若干,天津会有更大的发展。

我认识的在外地上学的天津人,有一些不愿意回天津工作(当然这种观点不一定具有普遍性),究其原因不是有些人想到的忘本,而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在我学习所涉及的行业中,天津的工作单位有很多都是不思进取的,领导只顾内斗,攻击政敌,维护自身利益;而坐拥直辖市重点企业、政府部门的位置,只要击败了政敌,哪怕业绩上差强人意也可继续留用。用不着思变,用不着改革,庸人亦可居高位。然而,天津以外存在这洋的工作单位,他们竞争压力大,只有不断的思考和改革,才能保持竞争中所占据的地位。报答家乡有很多方法,毕业之后便返乡工作并非唯一的道路。对于一个人才来说,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将他的才能释放出来,得以用武之地,否则人才是很容易埋没的。这也是天津和很多城市相比对人才的吸引力差的一个原因。天津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曾经的发展对于外来的文化和人才历来抱有海纳百川的态度,然而人才匮乏反倒成了制约天津发展的因素。

呼吁合理的管理,呼吁求新思变的思路,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北方论坛网友:赫尔莫斯

猜你喜欢
学车驾校失业率
难考的驾照
工读驾校
工读驾校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
买烟
动不动就风口,互联网学车这只“猪”能飞吗?
驾校学车无合同 报名考试费用多
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