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值夜班时曾接治这样一位患者:17岁,妊娠38周(超声24+周),G1P0,既往身体无明显不适。近两周来叠被和平卧时出现呼吸略微困难,下肢略肿,一两天前开始干咳,诉中度呼吸困难,轻度头痛,无其他上感症状。无腹痛、阴道出血等。产前门诊血压为140/90。体检:T 36度,HR/BP 140/90,HR 90,R 20,Sat 98%,体重80公斤。双肺无明显湿罗音,心律整齐,无明显杂音。无腹部压痛。胎心145,无正规宫缩。实验室:Hct 28.2,Plt 133,Cr.0.38,尿蛋白+。
入院诊断,考虑妊娠高血压。随后,病人呼吸困难、头痛加重,麻醉巡视,体检,病人肺部仍清,其他无特殊发现。考虑到病人年轻,初产,产科认为病人情绪有些紧张焦虑,以护士安慰为主,没做特殊处理。入院12小时后,产科认为病人症状可能和妊高症有关,决定催产。病人宫缩开始后,硬膜外置入,镇痛效果好。但3小时后,病人呼吸困难明显加重,不能平卧,呼吸增至30多次/分,面罩给氧,氧饱和度开始下降到93%左右。此后,病人病情继续恶化,呼吸加快,氧饱和度88%~93%,病人烦躁。
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产科认为,病人产程进展很快,估计能够自然分娩,可以用利尿处理。但麻醉科认为,应尽快做一个胸片(此时肺部湿性罗音出现),急查一个动脉血气。血气抽出后,明显看出病人缺氧严重。结合病人当时状况,麻醉科认为,病人不可能支持到自然分娩,缺氧对胎儿也不好,主张马上紧急剖宫产。产科似乎还有些犹豫,认为有硬膜外,届时可以器械协助,完成自然分娩。
此时,麻醉医师一面观察,一面通过对讲机让技术员把手术室内的动静脉插管和传感器准备好(全麻机按常规全天候待命)。随后血气结果表明,pH 7.31,pCO244,pO266,Hb 11.7,BE-4.6。麻醉科再次强调,此时病人最安全的方法是全麻插管,辅助通气,剖宫产。产科也意识到病人的病情严重,把病人送进手术室,同时呼叫新生儿科到场。
监护后,半卧位快速诱导。笔者推药,住院总医师对环状软骨加压,麻醉护士插管,此时病人口腔内分泌物极多。环甲膜保持加压,大力吸引,等插管完成,病人的氧饱和度仅40%左右,气管内分泌物大量涌出。麻醉护士想吸引,但笔者认为还应大力正压呼吸,以免吸引时氧饱和度继续下降,心跳骤停。通过调整阀皮球和呼吸机,持续正压呼吸,维持PEEP,病人氧饱和度慢慢上升,气体麻醉维持。产科快速取出胎儿,Apgar 2、6,新生儿抢救插管。在此期间,病人继续由气道内分泌大量分泌物(两次堵塞ETCO2监测管),均以正压呼吸为主,仅在病人饱和度允许情况下,给予短暂吸引。笔者和麻醉护士继续管理气道的同时,麻醉住院医师放动脉管,随后给病人做中心静脉穿刺。刚开始血压160/90,CVP 20。术中血气 (FiO2=1.0):pH 7.35,pCO244,pO2220,BE -1.7。
手术继续进行,在诱导后不久,病人血压92mmHg/58mmHg。胎儿取出后,产科认为病人出血比较多(约1500ml),应给病人输血。但由于当时CVP为11,麻醉科认为病人出血后的血容量反而比较适合病人,且Hb为10.5,遂认为病人的血红素和容量不是偏低,输血反而可能对病人不利。产科同意。随后,手术基本稳定,术毕保持插管,带PEEP阀皮球送ICU。到达ICU后,胸片显示弥漫肺水肿,继续正压通气,病人逐渐清醒,恢复自主呼吸后,改SIMV+Pressure Support。查肺部基本清晰。
通过此次治疗,笔者更加感受到在对病人诊断治疗时,各科室协作的重要性以及麻醉科发挥主动性对治疗的意义。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协作机制,麻醉科没能深入到产科,产科也许不会尽早有效地施行剖宫产。如果等到病人病情严重时,再呼叫麻醉科,那麻醉医生只能打场“被动仗”。在这次治疗结束后,产科坦言,麻醉科挽救了一条生命。笔者的一位导师说过:手术医生开刀,麻醉医生评估风险。因为麻醉医生对病人的心肺功能和整体状况有独到的认识和眼光,在关键时刻,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抢救病人做出贡献。
此外,笔者也受到一些启发,产妇在产房内经过自然产程的这段时间里,麻醉医生的注意力需要从仅仅提高剖宫产麻醉的满意率,慢慢转移到如何扩大麻醉医生在产房的工作职责范围,积极参与病人的管理,以专业的“嗅觉”,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