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谋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 100732)
社会环境伦理学研究的学术空间
余谋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 100732)
社会角色具有重要的环境伦理学意义。目前我国社会中的十个社会阶层有不同的环境伦理态度和行为,特别是国家各级领导人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企业家即经理人员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科学技术工作者即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等,他们的伦理价值观和行为对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开展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制定和实施社会环境伦理原则,为实现人与人社会的和解、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解,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这是中国环境伦理学为国服务的重要使命。
社会角色;环境伦理学;社会环境伦理学
社会角色具有重要的环境伦理学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学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个社会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1]。对于这样的划分学术界虽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却认为它比较全面地勾画或描述了当代中国社会分化的具体图像,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说,不同社会阶层是不同的道德主体,它的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对于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对社会环境伦理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学术空间。
关于社会角色的意义,这是不证自明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一位小学生说“我是班长”,同学们听从她的指挥迅速有序地撤离危险的地方;村党支部书记组织村民及时积极勇敢地抢救伤员,温家宝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学生和村民说“我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这不仅极大地鼓舞了灾民,而且成为动员全国各种力量抗震救灾的重要力量。在这里十分鲜明地表现了社会角色的重大意义。
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他说:“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央文件。它对推动环境伦理学研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发展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为了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指示,许多城市和地方,例如厦门巿、贵阳市等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已经取得重要成果;为了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指示,学术界组织各种形式的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召开各种形式的研讨会、论坛和讲习班,发表了许多论文和专著,极大地推动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关于生态文明,我国学术界从20世纪80年代起提出,相继发表了许多论文和专著[2]。有论者指出,所有这些像英国空想共产主义者莫尔的 “乌托邦”思想一样。也许是的,这些没有实践的讨论,是脱离现实的“空想”,只是一种“乌托邦”。但国家领导人作出指示后就完全改变了形势,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学术研究,而且使学术工作从理论走向实践,才显示了学术研究工作的活力和意义。
各个社会阶层,就像人们说的“你坐在这个位子上”,“社会角色”表示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享受权利意味着要承担责任。社会伦理,要求社会成员承担尊重他人利益的责任,承担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的责任。这是调节人与人社会关系,调节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重要工作。任何社会如果“道德缺失”,就会造成社会不稳定,甚至出现社会危机,出现生态危机,从而损害社会正常和健康发展,“道德”的意义是重大的。环境保护是全民的事业,需要所有公民参与,需要所有公民的共同努力。
概括起来,各个社会阶层的环境伦理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尊重各个阶层的利益,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利益;关注实现这些利益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它对生命和自然界的影响;第二,各个社会阶层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对实现利益过程的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避免对社会、生命和自然界造成不良影响,实现人与人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生态关系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中国社会按十个社会阶层分析,不同阶层的伦理态度和道德行为对人与人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生态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就伦理学角度,虽然现在各个社会阶层所关注的主要是社会伦理问题,环境伦理大都没有提上日程,但是,他们的伦理态度和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我们现就1.各级政府领导人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企业家即经理人员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3.科学技术工作者即专业技术人员阶层,这三个阶层的社会环境伦理责任作主要分析,同时也对“草根阶层”即包括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的环境伦理责任作一些分析。
国家各级领导人是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政策和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们具有极大的权力,对国家社会-经济-自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0年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各项事业进展很快,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家现代化有了进展,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人与人社会关系方面,例如贫富差距扩大,权钱交易腐败现象严重发展;与此相关各种社会问题已经危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在人与自然生态关系方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的形势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出现严重的国家生态安全问题。
权力和责任相关。从伦理责任的角度,这里不仅有社会伦理问题,社会平等和公正的问题;而且有环境伦理问题,环境平等和公正的问题。现在学界提出一种“GDP主义”的看法,一些官员的价值目标是“钱”,甚至只是个人的“钱”,而没有人与自然的目标,没有社会公平、环境公平。例如,经济政策和官员政绩及升迁过度强调GDP增长,导致各级官员的工作只关注GDP的增长,甚至在GDP的大旗下贪污受贿,常常以损害社会利益为代价、以损害环境质量和自然价值为代价实现GDP增长。这种“GDP主义”是没有道德的。它损害社会正义,损害环境正义,损害国家利益,而且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执政。
这里提出环境伦理要求是必要和重要的。中国执政党和政府为了完善执政,不仅要有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而且要有环境伦理。
企业家是经济和社会物质生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社会重要阶层,他们的利益和行为对人与人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生态关系有重要影响。
有许多企业,特别是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企业,实行关注民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创造资源循环利用的工艺,发展节能和低碳的生产,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从清洁生产,节约或循环使用材料、节水节能、减少废物的排放中,既赚了钱又保护了环境,有很高的社会信誉。
但是,有的企业老总集经营、人财物之大权于一身,任意贪污挥霍国家财产。有报道首都国际机场“掌门人”李培英多次去澳门由私营老板提供担保赌博,有时一次下注就输了600万元,14次共输掉3500万元,他私自用国家资金偿付赌资;或者欠了赌债用受贿的钱偿还,以提供6.3亿元资金支持作为报偿。2009年7月判决:他共贪污8250万元,受贿2661万元,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虽然对这样的人讲“道德”是没有用的,需要“法律”,但对于企业家的大多数人,因为他们握有大权,需要呼吁“道德”,以便他们手中的大权为国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保护环境服务。
私营企业家,他们办企业赚钱是自然的,但是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和环境为代价。例如最近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需要呼唤更加完善的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呼唤保护人民和保护环境的道德。据报道,2006年我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842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全国全部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200多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2009被称为“环境污染事故多发期”,环境问题不断恶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环境污染事件,不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人员伤亡和损害人体健康,严重损害了生命和自然界。例如湖南湘和化工厂重金属污染,周围树木大片枯亡,田地已经不宜种植;环境污染严重的江河湖海甚至全部生物死亡。所以,企业家不应只盯着赚钱,也要重视保护环境。而且,只有保护环境才能赚钱,实施保护环境的伦理原则是必要的。
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环境伦理责任是重大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成果及其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我们所有经济成就与科学技术成果及其应用相关;同样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包括人与人社会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生态关系问题,都与科学技术成果及其应用相关。这从下面两点可以证明:第一,社会不公正,社会的经济财富迅速向富人集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为科学技术成果多为富人服务,穷人所得实惠很少;第二,环境不公正,虽然环境保护作出很大的投入,但环境问题仍然在继续恶化,因为科学技术主要为经济服务,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没有变化,没有真正确定和实行它的环境保护目标。
从伦理学的角度,这里的主要问题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目标问题和科学技术及其成果应用的价值目标问题。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伦理原则,首先应该是它的目标的转变,第一,科学技术成果及其应用不仅为富人服务,也要为穷人服务;第二,科学技术成果及其应用不仅要有经济-社会目标,而且要有环境目标,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服务。这是科学技术发展模式转变的问题。
2006年11月我在山东理工大学讲课,讲完后和同学们讨论时,一位同学问:“现在环境污染很严重,要求我们从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减轻环境污染。我们的环境保护的责任是什么?”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
环境保护从个人做起,从一件一件小事做起,这是必要的。但是,对于理工大学的同学,未来的工程师,更重要的是希望同学们学一点生态学知识,为自己未来工作进行生态设计作准备。比如,有汽车制造专业的同学,以往对这个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主要是社会和经济的要求,也就是说,要求我们设计的汽车要跑得快,要安全、美观和舒适。它只有经济和社会的目标,没有环境保护的目标。大家知道,我们制造的汽车污染了环境,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要求汽车设计工程师,不但要有社会和经济的目标,而且还要有环境目标,就是所设计出来的东西要符合保护环境的要求,你设计的汽车必须要节能、要保护环境,这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新要求,也是你们理工大学学生所肩负的环境保护的更大的责任。改变传统的观念,你们设计的产品既要对人有利,又对环境有利,这是具有更重大意义的。这是当今大学生与普通老百姓肩负的不一样的环境道德责任。
更一般地说,我们的科学技术工作用生态学的观念来思考问题,用生态思维对科学发展、城乡建设,对工艺技术的创造进行生态设计,使它既有人类的目标,又有环境的目标。这是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道德责任。
“草根阶层”是指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大家知道,按照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环境保护事业也是这样,人民大众是秀美江山的创造者,因此,人民大众也要对环境问题承担相应的责任。应该说,“草根阶层”是环境革命的最大推动力量。
现在的问题是,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不公平的现象:环境保护的费用由社会支付,环境保护的好处主要被达官贵人、富人、中产阶级和各种上层人士享用,他们生活在干净、舒适和美好的环境中,他们是环境保护的主要受益者。但是,平民百姓、穷人和各种下层人士,他们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事实上,许多生活在城市棚户区的居民,不仅没有正规的居室,没有起码的基础设施和卫生设施,而且有害的种种污染物质、致病的细菌和病毒,无时无刻地侵害他们,他们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受害者。环境保护的支出以及环境污染损害的费用,由社会和公众承担,但是,环境受益者无需付费,环境受害者得不到补偿,这是很不公正的。
同时,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情况也是这样。由于许多政策没有考虑到消耗资源付费的问题,资源受益者不仅无需付费,而且被认为是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鼓励多消耗资源。然而,资源高消耗造成资源短缺,资源破坏的受害者则主要是穷人。一般来说,商品再贵富人买得起,而穷人往往难以承受。但是,自然资源消耗得不到补偿,特别是资源消费很低的人得不到补偿,这是不公正的。例如,富人的世界:过量消费;穷人的世界:被迫消费不足,富人与穷人的资源消耗量有极大的差距。穷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开发自己的资源,供富人享用,满足富人的贪欲,穷人却继续受穷。用公认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这是公正的吗?富人的高消费,甚至是挥霍和浪费,难道不应为世界资源紧缺承担责任吗?资源高消耗的受益者不是应当对受害者的穷人实施利益补偿吗?
当然,人的所有活动都会产生环境影响,“草根阶层”的人也要遵守和实行保护环境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
关于社会公平和环境公平问题,它导致社会和自然的不稳定、不和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期望实施公正原则,通过实行生态补偿伦理,以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本身的和解。当然,生态伦理补偿原则的实行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人类道德的完善,还需要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完善立法和执法。这既是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又是维护生态平衡的要求,是建构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
执政党和政府为了完善执政,必须实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得为民所谋”,这是国家各级领导人执政的政治原则和伦理原则。党对其虽然已经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违背这一原则却是大量的、普遍的和严重的。执政党和政府有极大的权力,相应对国家和人民承担着极大的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党和政府的执政,制定和实施决策,以及政策都要有基本的政治伦理;同时,所制定和实施的各种决策和政策,对环境会产生重大影响,应对生命和自然界承担道德责任,实施保护环境的伦理原则是必要的。
企业追求最高利润这是自然的。但是,上述“环境污染事件”和环境污染严重发生表明,企业“最大利润原则”不仅是企业的利润,而且应包括社会利益、生命和自然界的利益,应是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特别是不能以损害社会利益和自然利益去实现企业的最大利润。依据环境伦理这样的价值观念,我们曾提出这样的企业环境伦理原则:[4]
1.企业活动的人道主义原则。按照环境伦理价值观,企业行为的人道主义的原则需要有所扩展,即从企业扩展到社会和后代。企业“最大利益原则”应包括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企业要在不损害社会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前提下,实现最大利润,反对损害社会和后代利益的行为。
2.“资源共享”和“资源公用权”使用的原则。企业行为中共享资源“公用权”应遵循平等和公正的原则,在实现企业利润时,要考虑企业以外的主体的正当利益,在不损害社会利益、后代利益、生命和自然界利益的前提下谋取企业利润,资源开发利用中反对种种损害社会利益、后代利益和自然界利益的行为。
3.企业经营的自由竞争原则。企业活动依据法律进行经营,尊重平等的自由竞争,包括企业管理者、职工、顾客、供货商和竞争对手,都要以诚实为要义,遵照公认的市场规则,在平等的自由竞争中实现自己的利益;反对不正当的竞争,反对损人利己的行为,反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
4.利益平等和责任承担的原则。企业不仅以自身的发展为使命,对企业和职工承担责任,而且要承担社会责任、对社会、对后代、对生命和自然界承担责任。企业的利益平等原则,包括与企业活动有关的各种主体,兼顾各种主体的利益,实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为此,企业发展要有长期性观点、整体性观点和生态观点,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实现企业的发展与繁荣昌盛。
5.生态补偿原则,企业行为如果对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造成损害,要进行相应补偿,称为“生态补偿原则”,实行生态补偿原则是健康的企业所必须的。
我认为,社会环境伦理研究有较大的学术空间,第一,可以开展各个社会阶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利益分析,以及实现这些利益对社会、对生命和自然界的影响的研究;第二,确定利益公平分配和利益补偿的原则;第三,各个社会阶层实现自己利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及其对生命和自然界的影响的研究;第四,依据环境伦理价值观,制定和实施各个社会阶层的环境伦理原则。这是我国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使命。
在这里,实践是环境伦理学的精华。没有实践,就会失去环境伦理学的社会意义,就没有环境伦理学生存的合法性,没有它发展的生命力。开展社会环境伦理学研究,分析不同社会角色的环境伦理学态度和道德行为,制定不同社会阶层环境伦理准则和规范,宣传和实施社会环境伦理学的准则和规范,这是环境伦理学实践的重要方面。做好这件事,可以为实现人与人社会和解、人与自然生态和解,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这是中国环境伦理学为国服务的重要使命,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1.
[2]余谋昌.生态学与社会[M].科学出版社,1988;余谋昌.生态文化问题 (摘要)[R].北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坛,1986,(12);余谋昌.文化新世纪: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M].长春: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余谋昌.生态文化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林莎】
Abstract:Social roles have important ethic meanings.At present,the 10 social stratifications have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ethic attitudes and behaviors.The differences are especially shown in the leaders of the state,that is,the managerial class,entrepreneurs or managers and private businessmen,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the technical personnel),their ethic values and behavior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nvironment.It is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ethics to conduct researches on the social environmental ethics of different social stratum,to formulate and carry out social environmental ethic principles,to realize th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man and society,man and natural ecology and to help construc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social roles; environmental ethics; social environmental ethics
Promoting Academic Space for Studying Social Environmental Ethics
YU Mou-chang
(Research Instituae of Philosoph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32)
B 82-052
A
1000-260X(2010)05-0081-05
2010-03-16
余谋昌(1935—),男,广东大埔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从事环境哲学、生态哲学和生态文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