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研究进展

2010-04-12 14:07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记分卡闭环绩效评价

付 亚 黄 凌

(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002)

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研究进展

付 亚 黄 凌

(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002)

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是闭环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的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对于资源的监督和配置非常必要,使得节点企业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对整体效益的影响,从而促进整个闭环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高。本文综述了传统正向供应链绩效管理的研究内容,从系统结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角度展望了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研究的进一步方向。

绩效;绩效管理;闭环供应链

一、引言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和供应链管理基本理论的闭环供应链这一新兴的科学领域日益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目前有关闭环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诸如网络结构的规划设计与原则、生产运作控制、库存管理、运输路径选择和配送渠道等方面,关于无形的意识流、知识流、信息流在闭环供应链上的流转变化和影响等研究的文献较少。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高效评估能力的开发和应用与卓越的绩效紧密相关。早在 1985年 Kearney[1]就指出,进行综合绩效管理的公司,可以提高总体生产率14~22%。有效的供应链绩效管理与评价机制对资源的监督和配置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有着迫切的需要。[2]

二、传统正向供应链绩效管理研究综述

市场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开展供应链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激励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进行持续业绩改进,明确自己在整个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和对整个供应链效益的影响,从而促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相对于研究比较完整的企业绩效管理,关于供应链绩效管理的研究还略显不足。供应链管理模式与现行企业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对供应链的绩效管理也与现行企业的绩效管理有很大的区别,正如Ananth V.等[3]所说“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以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而不是单独地评价某一供应商的运营情况”。

(一)传统正向供应链绩效评价原则和体系研究

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对供应链绩效评价原则、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徐贤浩等人[4]提出了评价供应链绩效时应遵循的五项原则,赵林度[5]在这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供应链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的条款。而刘伟[7]增加了“绩效评价和度量是可以比较的”原则。目前有关传统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型。

1.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评价体系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有效的基于流程管理的供应链,美国咨询公司 PRT M和AMR Research于1996年牵头成立了供应链协会 (SCC),并于当年年底发布了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Supply ChainOperation Reference model;SCOR)。SCOR是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也是目前影响最大、应用面最广的参考模型,它使企业间能够准确地交流供应链问题,客观地评测和改善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确定性能改进的目标。Bullinger[8]等人用 SCOR框架对供应链进行了“自底向上”的绩效评价。高萍[9]运用 SCOR模型从供应链的可靠性、响应能力、灵活性、成本以及资产五个方面衡量和测评供应链绩效,并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霍佳震教授[6]提出了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体系。何忠伟[10]等人选择 SCOR模型的绩效衡量指标作为基准分析的基础,对供应链流程进行绩效评价。黄培清[11]基于 SCOR模型研究了供应链再造问题。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供应链管理委员会于 2003年 10月颁发的《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评价参考模型(SCPR1.O)构成方案》,包括 5个Ⅰ级指标,15个Ⅱ级指标和 45个Ⅲ级指标,也与 SCOR相似。

2.基于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的评价体系

20世纪 90年代初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和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戴维·诺顿提出了“平衡记分卡”(BSC)评价体系。平衡记分卡方法自创立以来,在国际上尤其在美国和欧洲,很快引起了理论界和客户界的浓厚兴趣与反响。Scott D· Johnson[12]利用平衡记分卡方法研究了环境绩效的问题。唐国锋、王丰[13]等利用平衡记分卡法,从供应链业务流程、财务、客户、学习及发展四个方面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龙子泉、高伟[14]在对平衡记分法与基准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基准平衡记分法。孙世敏[15]构建了三层六维供应链平衡记分卡体系等。

3.制造商的 CPQ策略

制造商的CPQ(Cost;Price;Quantity)策略涵盖价格策略、成本策略或提高市场份额或综合运用三种策略来获取更大的利润。CPQ策略中的绩效指标包括成本指标如供应链通讯成本、供应链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等、产品价格指标和销售量指标如产需率、产销率和平均产销绝对偏差等指标。王迎军[16]指出当制造商生产多种产品且分销商在一次定货中签订多个合同时,制造商获得更大利润的行为实质是选择合适的 CPQ组合策略。此外还有 Sink and Tuttle(SaT)体系和供应链成熟度评测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aturity;S MM)模型等等。

(二)传统正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对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设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Konrad和Mentzer[17]曾提出应从生产率、利用率和能力三个方面来进行对供应链业务的绩效评价。Lummus等人[18]认为,每一项指标都包括理想值、目标值和当前值等三个指标值,并从供应、过程管理、交货运送、需求管理等四个方面列举了供应链绩效的主要考核指标。Beamon[19]认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定性的和定量的两类。定性指标包括顾客满意度(由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满意度三部分构成)、柔性、信息流和物流整合度、有效风险管理和供应商绩效。定量指标包括基于成本的指标如成本最小化、销售最大化等和基于顾客响应的指标如满足率最大化、顾客响应时间最短和功能重复最小化等。供应链研究的权威机构 PRT M在 SCOR模型中提出了度量供应链绩效的十一项指标,包括交货情况、订货满足情况(包括满足率和满足订货的提前期)、完美的订货满足情况、供应链响应时间、生产柔性、总物流管理成本、附加价值生产率、担保成本、现金流周转时间、供应周转的库存天数和资产周转率等。Mercer管理咨询公司建议采取准时运输、准时交货、运输精确性、订货完成率、项目完成率、库存精确性、毁损率等七个指标对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的一部分)和第三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评价。徐贤浩等人[7]提出了产销率、平均产销绝对偏差、产需率、供应链产品出产(或投产)循环期、供应链总体运营成本、供应链核心产品成本、供应链产品质量等能反映出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绩效的评价指标。

(三)传统正向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针对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 Petrovic[20]研究了不确定环境下供应链的行为和性能仿真,LiD[21]对产品类型和供应链战略之间的合作关系作了定量分析,Krause D R[22]建立采购竞争优势评价模型以及Dong Y.等[23]从买方和供应商的角度分析了 J IT采购与绩效。在他们的研究中,大都采用调查表分析法或数学优化方法。在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评价研究中,理论上多采用多目标优化或模糊决策等数学方法来进行取舍。在供应链建模方面,常使用线性加权方法、数学规划方法、概率统计方法等数学优化方法进行评价。Xu J.等[24]利用粗糙包络分析模型,对中国东南部的家具制造企业供应链的绩效进行了评价。方立[25]试用了现金周期模型对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

三、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研究展望

相对于企业和传统正向供应链来讲,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的对象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所以需要重新设计科学合理的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系统,建立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新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的运作,将闭环供应链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绩效管理,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地评价闭环供应链系统的绩效,从而实现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结合闭环供应链管理战略目标,开展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绩效管理系统结构研究

实践证明,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绩效管理。Lebas[26]认为绩效管理不同于绩效评价,可视为全面性的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仅是绩效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绩效管理可视为传统绩效评价的演进和延展。绩效评价的内容要根据决定和体现绩效的影响因素来确定,而绩效评价方法则可以按照评价内容来进行分类。闫娟、何喜萍[27]提出绩效评价将与绩效计划、绩效实施、和绩效反馈等一起构成绩效管理系统的全过程。Michael等[28]认为通过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绩效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有利于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使员工能开发自身的潜能,工作更加投入,增强团队凝聚力,从而改善团队的绩效;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工作沟通和交流,形成管理者和员工间的建设性、开放性的关系,使员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工作要求和期望。目前专门针对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外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与此相关的文献和理论成果很少,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体系还缺乏系统性和战略性考虑。

(二)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有关闭环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研究,与此相关的文献和理论成果很少。Patricia J Daughtergy、R Glern Richey[29]提出从资源约束、IT能力、经济绩效、服务质量四个方面作为逆向物流的评价指标。在对闭环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方面,Yasutaka Kainuma等[30]以决策者视角拓展供应链评价范围至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从生命周期分析、供应链资产收益率 (Return On Assets;ROA)和顾客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潘悦等[31]从闭环供应链的角度出发,以功能指标、经营指标和环保指标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初步建立了一个逆向物流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的专家学者考虑角度的不同导致了所建传统正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大都侧重于供应链的内部业务流程以及用户的角度,很少从逆向回收角度来分析。

(三)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聂茂林[32]利用可拓理论和变权理论研究了生态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姜超雁[33]以系统视角从运作层、结果层、战略层三个层次对供应链的流程展开评价。文献[34]应用ANP和BSC方法分别针对计算机 EOL(end-of-life)产品逆向物流和逆向供应链的整体绩效进行了分析。

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集中在传统正向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上,所采用的方法大都为多目标决策、层次分析法等传统评价方法,针对闭环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还较少。

四、总结

闭环供应链管理是当前学术界理论研究和企业界实践的热点,研究成果非常丰富。采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深入分析闭环供应链的结构体系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网络结构、不同的绩效目标、不同的指标体系以及不同的评价方法对绩效管理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在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情形下闭环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利益如何进行协调和再分配等都会对绩效管理的下一步运行有着重要影响,此外不同利益方所承担的风险程度如何也影响着绩效结果,这些都值得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1]Kearney.Perfor 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March -April,33-35.

[2]杨建华,桑莉.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工业工程,2003,(3):13-17.

[3]Ananth V,Mark E.Quick Response in Manufacturing Retailer Channels[J].Management Science,1997,(4):559-570.

[4]徐贤浩,马士华,陈荣秋.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及其指标体系研究 [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2):69-72.

[5]赵林度.知识经济时代的供应链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3):514-523.

[6]霍佳震,隋明刚,刘仲英.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同济大学学报,2002,(4):495-499.

[7]刘伟.供应链管理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8]Hans J.Bullinger,Michael K.,Antonius Van Hoof. Analyzing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using a balanced measurement metho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02,(40):3533-3543.

[9]高萍.基于 SCOR模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与衡量指标选取[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3):49-52.

[10]何忠伟.基于 DEA和聚类分析的供应链绩效评价基准选择[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6):36-39.

[11]黄培清.基于 SCOR模型的供应链再造[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1):60-62.

[12]Scott D.Johnson. Environmentalperformance: application of the balance Environmental Strategy,1998,(4):34 -41.

[13]唐国锋,王丰.基于平衡记分卡和BP神经网络的供给链绩效评价[J].物流技术,2006,(3):131-135.

[14]龙子泉,高伟.供应链绩效评估的基准平衡记分卡法[J].物流技术,2004,(5):52-55.

[15]孙世敏.三层六维供应链平衡记分卡体系构建[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5).

[16]王迎军.供应链中制造商的 CPQ组合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9,(4):37-39.

[17]Konrad,B.P., J.T.Mentzer.An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approach to logistics perfor mance analysis[J]. Journal ofBusinessLogistics,1991,(1):34-36.

[18]Lummus R R,Vokura R J,AlberKL.Strategic supply chain planning[J].Production and I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1998,(3):49-58.

[19]Beamon B.M. Supply chain design and analysis: models and metho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998,(55):281-294.

[20]Petrovic D.S imulation of supply chain behavior and perfor mance in an uncertain environment[J].Int.J.Production Economics,2 001,(71):429-438.

[21]Li D,O’Brien C.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duct types and supply chain strategies [J].Int.J.Production Economics,2001,(73):29-39.

[22]Krause D R,PagellM,Curkovic S.Toward ameasure of competitive priorities for purchasing[J].Journal ofOperations Management:2001,(19):497-512.

[23]Dong Y,Carter C R,DresnerM E.J IT purchasing and performance: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buyer and supplier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Operational Management,2001, (19):471-483.

[24]Xu,J.,et al.,Roug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9),doi:10. 1016/j.ijpe.2009.06.026.

[25]方立,张敏.浅谈现金周期模型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贡献[J].物流科技,2006,(135):61-63.

[26]Lebas M. J. PerformanceMeasurement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J]. Production Economics,1995, (41):23-25.

[27]闫娟,何喜萍.论破解绩效管理困境的四步工作法[J].理论月刊,2006,(10),92-94.

[28]Michael Armstrong and Angela Baron1.Performance Management.London:The Cromwell Press,998:P52,P16, P41.

[29]Patricia J.Daugherty,et al.Reverse logistics superior performance through focused resource commitments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2005,(41):77 -92.

[30]Yasutaka Kainuma,Nobuhiko Tawara.A Multiply Attribute Utility Theory Approach to Lean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6,(101):99-108.

[31]潘悦,司马锡生.逆向物流及其绩效评价[J].商场现代化,2005,(16):113-114.

[32]聂茂林.生态供应链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7,(4):16.

[33]姜超雁.系统视角的流程供应链绩效评价[J].财经界,2006,(09).

[34]V.Ravi,Ravi Shankar,M.K.Tiwari.Analyzing alternatives in reverse logistics for end-of-life computers:ANP and balanced scorecard approach[J].Computers&Industrial Engineering,2005,(48):327-356.

F 253.4

A

1008-2670(2010)04-0086-04

2010-04-25

付亚,女,山东菏泽人,山东财政学院会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绩效管理;黄凌,女,山东定陶人,山东财政学院会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闭环供应链、公司财务。

(责任编辑:刘小平)

猜你喜欢
记分卡闭环绩效评价
“记分卡”提升安全
单周期控制下双输入Buck变换器闭环系统设计
双闭环模糊控制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最优价格与回收努力激励的闭环供应链协调
推行综合平衡记分卡的战略目标与实践
一种基于全闭环实时数字物理仿真的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