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善娥,唐政悦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湖北 丹江口 442700)
图书馆是伴随社会的文化知识需求而存在的服务机构。回顾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封建社会的藏书楼,是为皇室人员和贵族提供文化知识和休闲消遣;工业经济初期的股份制图书馆,是为了让本集团、本企业的员工掌握生产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今天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传递科技情报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首先,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用户对科技情报的要求,不是文献的摘录、复制,或从网上下载的片断信息,也不是现成文献、资料和数据的提供,需要的是经过分析、筛选、加工和提炼的知识产品,或是有依据、有分析、有结论的可行性报告或能解决问题的完整方案。其次,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网络快速普及,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系统虚拟化,用户可以远程和跨系统直接搜寻、检索和获取所需的信息。同时出版商、发行商以及信息服务部门,为了迎合用户的需求,通过网络可以将包括文献收藏、检索、传递在内的全面信息服务直接提供给最终用户。图书馆如墨守成规,不创新管理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就会面临用户流失,失去在用户信息活动和社会信息交流中的主导地位。其三,知识经济,知识是主要的战略资源,知识创新已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当今许多新兴产业都是由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直接转化而来。今天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高新科技和知识服务;尤其是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民营中小型企业,需要淘汰落后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新产品,需要科技创新和知识服务的支撑。其四,关注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实施知识援助,是近几年来图书馆工作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他们由于生理障碍或文化素质等原因,靠他们自己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有各方面的困难,只有根据他们的特征与需求,主动向他们提供知识服务,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帮助他们参与一些力所能及又有益于自身利益的社会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图书馆应有的职责。其五,知识要造福于人类,取得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必须推广普及,象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六,我国是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要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必须普及知识服务,促进全民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提高知识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落后和愚昧是不可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馆界对知识服务的研究讨论逐年升温,笔者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作了统计,2007年为203篇,2008年为236篇,2009年截至9月为止共121篇,仍然是呈持续升温的势头。其讨论热点仍然是集中在知识服务的内涵、产生背景、特征、模式、条件、相关技术以及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服务等方面。理论性的研究较多,具体实践的研究较少。并认为是高层次的服务,用户是一些特定类型的群体和机构,需要高素质的馆员,需要现代化的设施和信息技术的支撑[1],只有科研机构、大学图书馆、大型公共图书馆才能提供这类服务。中小型图书馆要不要实施知识服务,如何实现知识服务,似乎是时机未到,条件还不成熟。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由点到面,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普及到普及,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成为一般和普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如十多年前,电脑、网络,对县(市)级图书馆来说,还是一个新鲜名词,现在县(市)级图书馆基本上已经普及了电脑和网络,一些传统手工操作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检索、阅读电子文献,开发、利用网上资源,将会由不普及到普及。当前开展知识服务,并非为时过早。按照知识服务的含义,是以用户需求为目标,以知识为内容,通过信息的析取和重组来形成恰好符合需求的知识产品或能解决问题的方案,为用户解决他们知识和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2]。用户的知识和能力,有高有低。如开发能源,为修建大型水电站或核能发电站提供资料、数据,协助论证,是知识服务。为使农村能普遍用上沼气,帮助农民设计建池方案,提供相关的技术,既可减少树木砍伐和燃煤的消耗,又清洁卫生,有利于环保,不能说不是知识服务。其他如协助当地决策部门和企业拟定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方案;为支持三农,帮助农民掌握种植、养殖和防治自然灾害的知识;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贫困地区实施知识扶贫,对下岗人员、失业人员、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等,都应该是知识服务,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普及,随着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会日趋完善。中小型图书馆要敢于创新,敢于挑战自我,不要把知识服务看成高不可及,视为禁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一些用户最需要而又能接受的服务,使知识服务走近平民,惠及社区和农村用户。
当前开展知识服务的主要是大学图书馆,地方公共图书馆一般都还未列入议事日程。其原因主要是科学发展的观念淡薄,缺乏创新意识,安于现状。当前知识经济社会,体力劳动减少,脑力劳动增加,全面运用知识和全民拥有知识是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作为储存、加工和传播知识的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不能坐等条件具备,时机成熟。要转变观念,不能墨守传统,习惯和满足书目、索引和文摘的提供及文献的借阅。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文献内容的挖掘与开发,信息的收集与加工;用于帮助用户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提高知识创新的能力。因循守旧,等待观望,把知识服务看作可有可无,只会使自已更加被动。
没有改革,不深化管理与服务,就不可能有发展。从文献信息服务转向知识服务,必须对部门的设置、馆藏结构、人员等方面,都应该进行必要的调整与重组,不能新内容旧模式,穿新鞋走老路。由于传统服务各个环节,对文献满足于外部描述,不要求深层次的挖掘与加工,更不可能综合开发、利用不同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读者要查阅内容相似的不同类型的文献,必须来回跑动。因此,应将流通、期刊撤改为社会科学部和自然科学部。图书、期刊、以及各种电子出版物、电子信息资源,按学科专业集中于同一场所,“实行阅览、外借、参考咨询一条龙服务”,“改变传统按文献载体类型划分为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网络借阅场所或阅览室的服务格局”[3]。人员根据专业、特长进行调整,负责本专业领域馆藏文献的挖掘与加工,负责网上信息的收集与筛选,并按具体课题和服务项目重组成具有独特价值的知识产品。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专题、定题、咨询、决策、课题查新、以及导航等多元化、全方位服务,改变以馆藏为中心的被动服务模式。要密切与用户的关系,了解用户的需求,帮助用户利用图书馆;要跟踪负责,随时提供新的信息,调整服务方案,争取获得最好最大的效益;要建立长效机制,善始善终,持之以恒;要随时总结经验,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使知识服务朝着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同时,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新的学科、新的专业不断产生,知识成指数增长,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即使是学科知识极为丰富的馆员,也难以应对用户的知识需求,必须发挥团队的力量,发挥集体的智慧。甚至还可以聘请馆外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为学科馆员或顾问,协助馆员承接专题咨询、项目调查或提供方案等更深层次的服务。如条件许可,还可以建立区域协作网,共同解答用户的一些高层次咨询,馆际间的相互咨询,实际上就是学术交流,也有利于馆员知识水平的提高。
从现有的基本队伍中发现和培养人才,既是图书馆的责任,也是培养人才最现实的途径。应多方面采取措施,如:(1)对原来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人员,应要求他们再进修一门其它专业的课程或全部课程;对非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人员,应鞭策他们学习图书馆学,掌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除鼓励他们自学外,还应有计划地安排外出进修、培训,或参加高层次的研修班,通过考试取得一定的学历或结业资格证书。(2)发挥学术带头人传、帮、带的作用,指定年轻馆员向资历较深的馆员学习,共同负责某一学科的知识服务,形成老带新、新尊老、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3)以讲座形式,邀请专家学者作学术辅导报告,解决馆员在工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4)实行岗位轮换,根据个人的能力、特长、爱好,结合工作需要,实行一定范围内的岗位轮换,一方面把最适合的人,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另一方面可改变一些馆员长期占据某一岗位不思进取的局面,有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1]吴秀珍.对现代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7,(5).
[2]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
[3]黄俊贵.关于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图书馆论坛,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