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基于经济全球化视角的国有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研究
李晓红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呈现出资源配置全球化、竞争激烈化、市场国际化等特点,这些都对国有企业的战略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变化,国有企业必须立足自身,转变管理思想,遵循管理原则,建立科学战略决策机制,实施多元化管理,加强考核控制,提高管理实效,形成良性循环,构建起适应时代变化、符合市场需要的战略管理体系。
经济全球化;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企业环境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和资源状况,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并从长远角度出发,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动态性、指导性的谋划和布局。国有企业战略管理,是指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通过对国有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预测,制定出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战略并付诸实施,同时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对实施结果进行反馈的过程。在经历了“政企分开、放权让利、抓大放小、股份重组”的国企改革后,我国国有企业大多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非市场竞争性的经济领域、尖端科技领域以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航天、军工、能源、通信等行业。这些行业普遍具有投资多、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实力雄厚、管理体系庞大、与海外市场联系紧密等特点,往往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因此,国有企业的战略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科学性。国有企业担负国家所赋予的重要责任和作用,大多关乎国计民生,具有其他类型企业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其战略管理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必须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适合社会需求,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2.长期性。国有企业战略作为企业的一个长期发展蓝图,是指引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具有宏观性的指导方针。因此在构建国有企业战略时必须高屋建瓴,用长远眼光看问题。一旦制定,就不能朝令夕改,而是要保证较长一个时期的稳定性、连贯性和一致性。
3.动态性。企业战略在实施过程中,要随着客观因素的改变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适应性调整。在外部条件和内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企业战略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必须随时间地点的转移而改变,在不同发展阶段要及时调整,确定适合该阶段的子战略和阶段战略。
4.前瞻性。企业战略要具有预测未来的作用。一般来说,一个战略的形成要根据历史和现状对未来进行预测,只有符合未来发展趋势,才能保证在较长时期内企业战略能够延续下去,不会半途而废。
5.全局性。企业战略的制定要从企业全局出发,考虑到企业面临的种种客观环境,能够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管理者们必须能够通观全局、运筹帷幄,把企业涉及的所有方面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孤立、片面地制定和执行战略。
6.指导性。国有企业战略管理是从全局出发、站在宏观的高度来指导企业发展的,因此必须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在实施战略管理时绝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仅仅停留于操作层面的方法细则上。
(一)资源配置全球化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壁垒逐步降低甚至消失。我国在加入WT O后,关税不断降低,贸易规则逐渐与国际标准趋同,同时,对国内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都提出了国际化要求。随着国际间贸易壁垒的降低,资金、货物、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得以更加直接便捷地进入国内。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要求资源配置遵循效率原则,哪里的资本回报率高资源就会流向哪里。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这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国有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以留住既有资源,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还要创造条件参与国际资源的分配,吸引更多优质资源。
(二)市场全球化和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易变化。长期以来,国有企业面对的是国内消费者,消费需求较为单一,在没有产品创新的情况下,一种产品能够畅销数十年而不衰。然而,我国加入WT O以后,随着外资不断进入和国内企业逐步走出去,国有企业面对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法律法规、政治环境下的多个国家的消费者。此时,国有企业在经营的时候必须注意区分不同消费群体,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比如,在具有宗教习俗的市场上,从产品设计到营销手段、管理方式,国有企业都必须要尊重消费者的宗教习惯。
(三)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和激烈化
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不仅面临的市场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同时面临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间不过三十余年,很多国有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也不过数十年,同世界上无数个百年老店相比,我们还缺乏太多的市场实战经验。国有企业要在高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的立足之地,必须不断研究和学习市场规则和竞争对手的成功经验,在战略制定上必须借鉴他国先进的方法与管理方式并且进行适应性调整,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与创新力。
(四)知识信息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信息的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传播的手段和速度得以空前发展和提高,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这就给国有企业的管理,尤其是战略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信息社会的特点是短、平、快。也就是说,市场上的信息瞬息万变、层出不穷。国有企业在战略管理手段上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武装自己,同时,在管理模式上也要构建有利于信息传递的扁平化模式,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趋势和企业状况,及时制定应对方案,迅速解决问题。
(一)转变管理思想,具有国际思维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直接指令性计划引导下,领导层不考虑外界环境的变化,只负责完成指标。在国内市场上,国有企业凭借雄厚实力长期雄霸市场,管理者也不重视市场环境,也无战略管理可言。但是,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让国有企业不得不重新寻找市场定位,开始规划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之路。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摒弃过去的“老大”意识,重新认识企业自身和竞争者,尤其是来自国外的强敌,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时,在战略实施阶段,必须整合国内外的所有资源,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国有企业一方面要借鉴国际先进的竞争策略,另一方面更要学习国际法规,用WT O的贸易规则同对手周旋,保护自己。总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树立国际意识,重视企业国内外环境,这是全球化背景下构建国有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前提。
(二)适应环境变化,遵循管理原则
根据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环境的特点,国有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该依据以下原则。
弹性化原则。所谓弹性化,是指企业战略具有灵活可变性,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和完善。国际经济形势是瞬息万变的,某个角落的一个小喷嚏就能引发一场全球性的感冒,面临诸多的未知因素和不确定性,战略的制定必须具有灵活性。
宏观性原则。企业战略是能够指导全局的,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发展和运行态势,企业战略制定得过细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灵活变通。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战略宜粗不宜细,要从宏观层面对企业进行指导。
国际标准原则。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生存圈是整个国际市场,我们必须同国际接轨,用国际标准来要求自己,因此,在战略制定时要采用国际通行标准,使得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三)建立科学战略决策机制
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要求战略管理体系必须具有科学性。首先,要保证战略决策机制的科学性。一个好的战略制定不是靠企业老总拍拍脑袋就能成功的,也不是靠民主投票就能解决的,更不能听命于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企业战略的制定首先要正确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环境,正确定位自身。其次,企业战略要经过科学调研和缜密研究,然后由经验丰富的相关部门作出决策。战略决策的主体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立足点是企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决策过程必须科学合理,有决策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四)实施多元化管理,提高管理实效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整合国际资源,引进国外管理模式,就意味着国有企业要进行海外投资或者与国外企业合作,而这就不得不面临跨文化交流和管理的问题。如何应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管理?如何安排在世界不同区域的生产和销售?一个简单的回答就是:因地制宜。要根据企业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由于在一个企业内部不可能出现不同的管理体系,唯一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就是建立一个融合多种管理思想和元素的菜单式管理方案,也就是说管理者们可以根据适应员工习惯的方式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比如,在制定奖励方案时,可以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绩效奖金方案、度假旅游方案等多种模式。同时,在管理手段上,可以按照传统的管理方式,也可以采取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管理方式。无论哪种管理模式,都要求管理者以人为本,实行柔性管理。也就是说在企业组织方面,可以采取层级较少的扁平化设计,同时也可以同关联企业建立虚拟的“动态联盟”。
(五)加强考核控制,形成良性循环
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问题要即时反应,迅速解决。在不同战略实施阶段还要进行考核验收,根据战略目标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考核不过关时要认真分析问题所在,及时调整战略目标,并进一步实施调整后的新目标。在考核标准制定时,要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企业实际、具有一定挑战性、符合世界市场发展趋势的标准。要注意避免标准制定过低导致员工缺乏积极性,或者标准制定过高脱离企业能力从而让企业战略成为一句空口号。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企业战略管理体系应当是一个能够自我调节的系统,该系统具有自我纠正能力,能够及时针对信息反馈调整目标战略的实施。
从以上的理论分析中我们看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要发展壮大,确保基业长青,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和中国情怀,遵循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的内在逻辑,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科学、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转变战略管理理念,达成战略管理共识,明确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实施并加强企业国际化战略管理。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李捷.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2]李小东.加强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思考[J].现代管理,2008(7):114-115.
[3]周绍朋.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必须处理好的五个关系[J].经济管理,2008(19-20):23-24.
[4]赵大春.企业战略制定及其有效执行的思路浅析[J].改革与战略,2009(2):51-53.
[5]冯海龙.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转型的基本模式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7(4):54-58.
[责任编辑 迪 尔]
F270.7
A
1000-2359(2010)03-0109-03
李晓红(1966-),男,河北人,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研究。
201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