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
——动态实施教学设计的感悟

2010-04-11 15:27:11李惟熔
化学教与学 2010年10期
关键词:甲烷师生利用

李惟熔

(深圳中学 广东 深圳 518001)

在化学必修2 模块中学习“认识有机物”这一节时,当学生学习完最简单的一种有机物甲烷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堂练习“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分甲烷和氢气”。我的设计意图是想学生运用刚刚讲到的甲烷的可燃性, 通过两者燃烧产物的差异鉴别。当我提出这个问题后,有同学按照我的思路回答了问题后,我本想进入下一个环节,但是突然有同学说“老师,我还有种更简单的方法,利用他们密度不同, 将它们等体积通入气球, 看谁升得快。”“老师,我还有种方法,利用溶解性,将它们通入有机溶剂。”看到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这么感兴趣,我立刻改变了原本设计好的环节,而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你们的想法都非常好,有很多方法都能区分这两种气体, 让我们在其中找一种最简单的吧!大家先自己想想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要注意方法的可操作性, 有可能的话你把要用到的装置画下来,然后我们一起来看看谁的最好。你们可以自己独立思考,也可以讨论完成。 ”

学生1 利用了甲烷与氢气的密度和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设计两个方案,简单易行。学生2 也是利用两者溶解度的差异, 装置虽然没有学生1 简单,但是她利用了压强差,我立刻夸她“看来你很有出题的天赋, 很多试题也是这样将物理中的压强问题结合进来的。”学生3 利用甲烷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能够灭火的现象鉴别, 学生4 想利用两者燃烧产物不同鉴别, 可是当他展示出的时候,同学们立刻发现了问题,没有助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是不会燃烧的, 而且整个装置不能密闭……我发现当同学们各自说出自己的方案时,这样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已经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学生能在这种互动的情景下复习到甲烷的很多性质, 比起单一的知识点考查的试题要灵活得多, 同时他们在考虑可操作性时开始学会设计装置, 而这当中有的同学会将做题当中遇到的压强问题运用到这里, 通过这些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产生独特的视角,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节课下了之后,我自己觉得收获很大,通过动态地实施教学设计, 通过对学生感兴趣的开放性问题的设置, 在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下, 学生能自己去钻研、 领悟和感受学习的过程。 当我们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时,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的个体,而是具有独立思维和生命尊严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会随时产生各种新奇的想法,不断反思和调节自我学习活动; 学习就涌动着蓬勃的探究生机,成为建构外在信息的个人意义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表演者, 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者; 课堂教学也就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探究气息,成为师生情感交流、共同成长与进步的舞台。教学本质上是师生以教材为载体展开的对话,是师生之间交往的过程,学生会不断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课堂上会出现各种现象和问题, 有些问题可能是教师通过认真分析能预料到的,而很多问题却是意料之外的。面对教学过程丰富的未知性和生长性, 事先的教学设计只能对课堂教学进行一种大体的规划, 形成一种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而不可能对课堂情境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 正是教学设计中弹性因素和不确定性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的积极互动、课程资源的不断生成成为可能。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不能只是机械地执行既定方案,应该具有一种“活资源”的意识,即把学生看作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者和生成者,看作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教学活动的共同创造者,在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的基础上, 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和环节,动态地实施教学设计。

[1] 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52-155

[2] 周成平.高中新课程给教师的100 条新建议[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94-197

猜你喜欢
甲烷师生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中等数学(2022年2期)2022-06-05 07:10:50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液氧甲烷发动机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论煤炭运输之甲烷爆炸
水上消防(2020年1期)2020-07-24 09:26:02
Gas from human waste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