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讲师 沈 晖
社会工作与社会建设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讲师 沈 晖
1988年,在西方国家社会工作发展经历了百余年历史之后,我国开始了社会工作的恢复和重建。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社会工作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应市场转型、社会变迁的要求而产生,是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具有非常明显的政府提倡、推动乃至建构的特色。由于它与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功能和意义不谋而合,又与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思路相互顺应,加之学界对于社会工作发展之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几乎全部赋予了正面的、积极的理解:如社会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有效手段,是和谐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变革力量,是促进社区和个体和谐发展的社会技术,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德才融合的利他专业等,于是在华夏大地迅速掀起了一股“社会工作热”。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编写的《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88~2008)》一书提到,“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在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是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从无到有的鼓励和肯定,然而当我们认真地对我国社会工作20多年来发展的成效进行一个评估: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民生;当前社会中又有多少人不知道社会工作为何物,有多少学生能够自愿报考社会工作专业,又有多少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愿意选择社会工作为自己的职业……这些问题迫使我们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重新进行审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不得不让我们对社会工作发展进行深入反思——20多年的社会工作发展到底还存在哪些不足,应该如何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通过社会工作促成和谐社会建设?由于以往学界在社会工作发展的职业化、专业化和本土化等问题上已经有过诸多研究,这里我们仅就以往有所忽略的但却亟需关注的问题进行梳理,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
第一,社会工作发展中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价值认同。西方国家社会工作的发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基督教的价值基础之上的,它经历了从志愿性工作到行业性工作再到专业性工作的发展历程。它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随发展而被规范,因专业而获得认同,是一条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而我国社会工作的发生发展则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发展路径,在其诞生之初,就表现出严重先天不足的特征:内缺乏被誉为“社会工作之活的灵魂”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基础,外缺乏发育成熟的公民社会为条件,加之缺乏专业性作为支撑、与原有的民政系统的社会服务含混不清等问题,致使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缺乏职业认同,社会民众也缺乏对社会工作的普遍认同。
一些学者试图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出一些元素,以此作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价值基础,并进而步入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探索。这个思路固然不错,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前中国人的影响已经式微,它能否支撑起构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基础的重任俨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代中国人在信仰什么,他们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导向,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能否找到与社会工作发展所需要的利他主义、人道主义等价值观的结合点,这是我们需要了解清楚的。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找到一个价值基础,并使之积淀到社会文化之中。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意。如果说义利统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基础,那么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建设恰好可以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功利主义倾向形成一种有益补充,从而达到和谐社会建设之价值和谐的目标。
第二,社会工作发展中的政府财政投入、职能转换和制度支持。前面提到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缘起和经历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由于缺乏专业社会服务所需要的公民社会作为基础,我国在发展社会工作的过程中,若没有政府的推动是难以想象的。然就目前现状来看,政府推动的力度还明显不足。
首先表现在财政投入上,政府财政投入是社会工作事业经费的重要来源,也是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政府在社会工作事业经费上的投入逐年上升,但是相比于社会的需求和社会工作的发展而言还远远不够。其次表现在政府对公共服务的管理职能的转变上,政府对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影响到能否尽快出让一部分资源、制度空间和服务领域,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创造条件。而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合理界定政府、市场、社会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功能与定位,采取购买服务、授权、外包、志愿者服务等多种模式提供公共服务。再次表现在制度安排的支持程度上。这里的制度支持,一是应鼓励并发展公共服务中公民参与的渠道和范围,大力培育社会组织,降低准入门槛,健全制度化参与机制,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管理和监督。二是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薪资待遇应当不低于同类职业的薪资待遇水平,并尽快建立起配套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或岗位等级制度,并辅之以可以实现的发展通道,让社会工作者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产生信心和认同感,也对优秀人才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不断充实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中。
第三,社会工作发展中的职业伦理和执行公正。职业伦理是社会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它既体现了社会工作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又体现了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助人活动的福利职业特性,是社会工作这一职业能够获得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保障。在我国20年来社会工作发展中,亦有学者试图研究并着手制定中国社会工作的职业伦理和守则,但由于社会工作职业伦理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延伸,而目前我国大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建设还未得以明确,所以对于社会工作职业伦理的建设也还处于空白。这种状况的存在,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十分不利。
社会工作作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和脆弱人群的助人职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或调整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由于制度性安排而存在的某些不合理性,可以说社会工作增强了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系统对弱势群体的覆盖,是改善民生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内容。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社会工作在具体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应该特别强调公平和正义,这不仅是社会工作职业伦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社会工作被服务对象接纳并能够取得信任、建立专业关系的前提条件。由于当前我们社会工作职业伦理的建设还处于探讨阶段,无法在服务过程中体现出规范的职业伦理,加之我们提供的服务缺乏专业性,所以很难取信于服务对象,也很难让服务对象建立起对专业社会工作的职业认同。
第四,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中的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我国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有老、弱、病、残等传统实务领域,近年来增加了矫治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等新领域,以及所谓实际社会工作中开展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工作、民族宗教社会工作等。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一个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工作服务的提供应该是以社会问题为导向,还是应以大众需求为导向?这将进一步涉及到社会工作针对的服务群体和介入领域,在日益增加的社会服务需求和当前有限的社会资源条件下,我们不得对此予以关注。
若从政府购买服务的角度看,政府投入资金大都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关注的是影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安全、保障、民生等方面的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社会工作服务只能覆盖部分特殊群体,也有可能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但还未发展成为重大社会问题的一些群体和领域,也难以对社会发展提供预防性的、支持性的服务,实际上更无力顾及社会大众层出不穷的服务新需求。从社会工作的一般概念理解,社会工作的服务是针对“有需要的人”,且服务对象也有从特殊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看,需求导向的社会工作服务完全合乎情理,而且有可能是今后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新动向。目前情况,需求导向的社会工作服务主要依赖于以社会筹资为主的NGO组织,它们通过专业评估为社会有需要的群体提供专业服务,关注社会大众的有效需求,以良好的内部管理和专业服务维持其机构的可持续运作。但是由于我国NGO组织的力量还十分弱小,提供的社会服务也十分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各种社会服务需求,这种状况有可能对社会工作发展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第五,社会工作发展中政府、高校和福利组织间的资源整合。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上涉及到政府部门的投入、支持和管理,中涉及到高校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下涉及到福利组织对社会服务的提供和实施。这三者间“良好的伙伴关系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决定性力量”。但就当前社会工作的发展来看,政府、高校和福利组织之间的有效连接并未真正打通,资源也未得到有效整合。
从政府层面看,由于当前福利组织承接社会服务的能力有限,因此政府在推动社会工作的具体操作中难免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困境。从高校层面看,当前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学科的高校越来越多,培养社工专业人才的层次也越来越高,但是绝大部分培养出来的社工专业人才却因福利组织太少或因薪资待遇太差而放弃了社工专业。因此,亟待在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上获得政府和高校支持的福利组织,事实上却处于一个没有得到有效支持的境况,导致它的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如机构规模小,组织能力弱,经费吃紧,资源不足,NGO的生存空间狭小等。反过来说,福利组织发展的不力又对政府和高校社工专业教育和科研产生了负面影响。一方面,无法壮大自身的福利组织必然会影响社会服务的提供,使得政府实现职能转变成为一纸空文;另一方面,福利组织发展缓慢既阻碍了它们对社工专业人才的吸纳力度,使得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师生的教学热情遭受破坏,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又由于学生实务操练场所的不足以及教师实务经验的缺失,使得社工专业教育往往停留于纸上谈兵。
政府、高校和福利组织三者间的资源整合,其核心是要确保三要素之间统筹兼顾,协同发展。例如,国家可以设置一个专职管理部门来统领并协调社会工作发展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环节,在统一的计划和预算之下,在有效平衡各方的利益基础之上,制定出具体的可供操作的发展方案。政府、福利组织与高校三个要素层面,应该以社会工作总体发展目标和共同利益为基础,来制定各自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建立信息共享,促进良性互动与发展,等等。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这个过程虽然不会一帆风顺,但它的意义却十分重大,因为社会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只有社会工作发展有效,能够解决社会建设中的种种具体问题,才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建设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