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桂荣
(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1)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单位,一直把服务工作放在首位;而对研究工作则重视不够,甚至将两者对立起来。在网络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飞速发展的当下,图书馆职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图书馆事业能否持续稳健长久发展,培养一支科研与服务和谐发展的馆员队伍,是使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拟从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与性质、科研与服务的和谐发展、营造和谐发展之氛围等方面,对科研与服务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加以探讨。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02年修订草案第一章总则的第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具有服务学校教学与科研、学科建设、为学校师生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重要使命,也是培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具有服务职能、教育职能、研究职能、阅读职能及文献传递、信息咨询、学科导航等重要职能。高校图书馆在纸质文献日益减少数字资源飞速发展的当下,要想取得科学和谐发展,除重视其本身所具有服务职能外,必须引进研究机制。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是知识与技术的服务。其服务具有学术性,即专业性与技术性;既要有图书馆专业的知识素养,也需要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图书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学术性活动,图书馆工作的对象包括文献和读者。图书馆工作的学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文献处理得是否科学,为读者服务是否周到。”[1]因而高校图书馆员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文化素养,重塑高校馆员形象,探寻服务创新,提升服务档次,把满足用户的信息和知识需求作为自己新的职业追求,努力寻求自身资源整合能力和咨询能力的发展。高校馆员在新的职业环境下,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服务水准,使科研与服务得到和谐发展。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表明高校图书馆本身具有服务性和学术性双重性质。服务性是图书馆的根本属性,服务是馆员的天职,服务也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态度的好坏、服务工作能否提高档次,取决于馆员的知识文化素养和专业学术技术水平及责任感。当然图书馆的社会地位问题、管理过程中的制约等因素也不可忽视。高校图书馆不是专门的研究型机构,其本身所具有的研究职能常常被忽视。其实“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性与学术性互相渗透,相辅相成,互相统一,紧密相联,不可分离。二者不是互相平行更不是互相对立的。”[1]学术性是高质量高水平服务的基础条件,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它能够保障图书馆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图书馆的地位。只有创造学术研究氛围,强化图书馆的学术性,使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学术水平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图书馆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图书馆员是其学术性得以实现的工作者。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研究职能,对于繁荣学术、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学术研究是图书馆工作深化与提升服务的前提,是衡量图书馆优劣的标准之一。多年以来,图书馆一直把服务工作放在第一位,而馆员的自主学习权利、研究活动则不予重视甚至受到怀疑。认为“馆员在图书馆看书是不务正业,在谋私利。许多情况下,科研产出的多少可能出于职称等个人需求,使得在图书馆的科研队伍中,极少稳定保持较高科研产出量的作者[2]。”其实馆员的学习研究活动与服务工作并不矛盾,研究若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服务,其服务也能带动科研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研究与服务应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早在1923年,杨昭悊在其《图书馆学》中就大声疾呼,“我们要使中国的图书馆发达,非得先研究图书馆学(不可)”[3]。新图书馆运动时期,一批留学欧美的图书馆学家,沈祖荣、杜定友、刘国钧、李小缘、李燕亭等披荆斩棘,为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开创了坚实的根基,彼时图书馆学研究的兴盛极大的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成了国民向往的场所,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2008年12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图书馆服务宣言》,其中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使用效率,以服务创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图书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等。要求图书馆员树立新的职业形象与职业能力;开拓更加宽广的事业领域和更加专深的业务能力。表明了中国图书馆界步入了行业自觉的新时代。
图书馆员要从被动的低水平服务发展成为主动地高水平服务,提升服务档次,就应先深入研究图书馆学,提高自身的服务素质。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研究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做到主动地有目的有意识的深层次服务,服务的方法与技术才更新更巧。科研与服务的和谐发展应成为新时期图书馆员重要的行业自律意识。
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服务、忽视读者权利及馆员服务水平的提高,轻视馆员应有的科研能力等旧的管理思想。大批馆员专业背景知识欠缺,导致图书馆难以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专业服务不到位,读者不满意,图书馆自然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以致造成读者与图书馆关系的疏远。河南大学图书馆领导要求馆员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服务工作之外,学术研究也应纳入自己的本职工作的主题。“科研兴馆、服务立馆”成为新时期领导者重要的管理理念。馆领导认为只有服务没有学术研究的图书馆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图书馆,是不会受人重视的图书馆;不推服务唯重学术的图书馆,是没有生存沃土没有给养的图书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会枯竭而死去,因而如何处理好图书馆服务与学术研究的关系,是图书馆界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界面临的一大难题[4]。民国时期杜定友、王重民、柳诒徵、袁同礼、李燕亭等人都非常重视馆员自身的素养与学习研究工作,而这些图书馆管理的大家,其所在的图书馆均是赫赫有名的:广州中山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国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等。其馆长自身就是学问等身的一流人才。笔者以为,今天的图书馆管理层应该多借鉴前人的管理经验与理念。要培养一批既能在服务工作中挑大梁,又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业务骨干,才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档次,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形象;改变馆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进而改变图书馆地位低下的局面,这是管理层应该用心考虑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育和学术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与研究性学习是其自我教育和完善的必要途径,故对阅读、阅读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留住读者是高校图书馆科学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馆员与读者和谐共处的基本保证。读者及其满意度是衡量图书馆办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无论是读者的研究性学习或馆员的深层次服务,若不进行深入的阅读研究,没有一定的阅读视野,都不可能做好。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阅读是知识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任何时代都不能忽视的重要职能。高校图书馆应深入发展阅读,诸如研究性阅读、阅读疗法及陈平原倡导的 “读书的风景与爱美的学问”之无功利性阅读,均需创造良好的借阅环境,营造一种尊重读者、理解读者、帮助读者、教育读者的氛围,赢得广大师生的认同和支持。馆员只有为读者创造了良好的阅览环境,让读者愿意来、乐意来,坐下来、静下心,才能留得住读者,图书馆才有生机,才有人气。没有阅读不能进行良好阅读的图书馆肯定不是一个让人满意的图书馆。深入发展图书馆本身所具有的阅读功能,建设阅读、研究与服务和谐发展的图书馆是图书馆和谐发展的当务之急。
2.3.1 高校馆员的自身素养和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图书馆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大部分取决于图书馆员的形象和地位,特别是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全社会。多数高校馆员所学专业与实际岗位不和谐,不能独立从事该学科的学术研究,缺乏科学研究能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只有高素质的馆员才能有较高的责任感和快速的工作效率,才能提高馆藏文献及网络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更好的为不到馆的读者服务。“馆员素质的评估,主要以是否进行过有关知识体系的系统训练和取得的学位等级、终身学习的状况、专业思想的稳固、知识创新的要求、服务项目的广度和深度、所具备的技能要求、语言的掌握和应用、人际关系等为依据。”[5]图书馆员在新的竞争环境下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积极应对用户需求和行为的变化以及新型信息服务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2.3.2 让用户满意,亟待提高馆员自身服务水平
图书馆服务的好坏,只有在读者的切身体验中才能感受出来。留住读者,让读者满意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石。网络环境下,读者或许更多自己获取网络资源。开架管理的书库,读者更多了自主选择权。馆员能否起到导读导航的作用,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服务技能,转变服务理念。当下,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而泛在化图书馆传播,要求图书馆员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素质更高,具有无所不在性、以人为中心、高度智能化、最大限度的重复使用、协作性等特征。遵循用户的需求,尊重用户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促进数字环境与物理环境和谐发展;其服务模式实现以用户为中心,融入用户过程的服务;并创建面向需求、适应变化、灵活深入的知识服务机制,将服务嵌入用户科研和学习中,为用户提供一种无障碍、到身边、到桌面、即时的服务[6]。高校图书馆事业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服务创新,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面对新的信息环境,要求馆员不断的学习、实践与总结,更新服务理念、拥有智慧才能服务得更好。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共同发展的社会。图书馆作为文化中心的事业,以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推进社会的民主和谐共进为使命。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应始终贯穿“学术理念”,提高馆员的学术水平以促进其工作效率。图书馆管理要本着尊重读者和馆员,要从读者和馆员的特点或实际出发,营造良好的人际管理环境、图书馆借阅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实现馆员和读者双赢的管理理念。否则图书馆人应有的职业权利、职业价值、职业尊严等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图书馆员的职业快乐感、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图书馆事业也不会有良性的发展与循环[7]。图书馆管理层更应正面倡导、调动馆员学习研究、服务的积极性,帮助馆员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及其研究能力,从而更加快速地做好服务工作。
宪法第47条规定:“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建立学术氛围,对于具备科研能力和兴趣的人员分类管理,层级管理;对于科研、服务优秀者给以奖励。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制度,以馆员的敬业精神、服务态度、读者的满意度、读者的到馆率、服务水平的深浅等严格的考核奖励制度,从德、能、勤、绩几方面全面科学地衡量员工的业绩和成果。要奖励能干、会干、工作出色的馆员,让每个馆员都激发出干劲,奉献出自己的才智,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首先是提高各阶层领导者的思想认识。各级领导者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科研素质是直接影响图书馆业务工作质量的内在因素,还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完成科研工作,使图书馆形成一种浓厚的科研氛围。树立起“以服务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服务”的管理理念;要懂得进行学术研究既是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强化图书馆员的科研意识,增强馆员的科研动力。其次,各级领导管理层的配合,给科研服务优秀者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舞台。尊重馆员应有的权利与尊严,培养馆员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与研究的执着才能激发其服务的责任心,提高其服务档次;进而推动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科研与服务的和谐发展,是推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基石。培养一支科研与服务皆优的馆员队伍,是高校图书馆事业持续稳健长久发展之需要,也是使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因素。图书馆原有的管理理念与服务模式已不适应新的信息环境,高校图书馆要想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进行扬弃。重视科研,推进服务,以科研促服务,以服务带科研是新时期提高办馆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
[1] 吴慰慈,董炎.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2] 赵美娣,缪家鼎.高校图书馆科研产出及科研能力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
[3] 杨昭悊.图书馆学(上)[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
[4] 郭鸿昌.图书馆管理与创新[M].河南:东方文化出版社,2009.
[5] 吴红.从大学的理念看理想的大学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2).
[6] 郭艳秋.泛传播环境与图书馆建设[J].河南社会科学,2007,(5).
[7] 范并思.论图书馆人的权利意识[J].图书馆建设,2005,(2).